天天看點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在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銷量達352.1萬輛,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而如今來到了2022年,新能源車企面對原材料漲價和補貼縮水的雙重壓力,紛紛調整了旗下車型售價,那麼2022年,消費者是否還能購入一台新能源車型?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各大車企售價調整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2021年底,特斯拉中國率先漲價,根據目前特斯拉中國官網的售價,兩款入門版車型均售價上調,其中國産model Y售價為30.18萬元,相比去年8月官方網站上公布的27.6萬元售價,上漲了2.58萬元,而且已經無法享受國家補貼。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剛進入2022年,哪吒汽車也宣布漲價,旗下哪吒V、哪吒U pro等車型價格約有2000元~5000元不等的漲幅。随後,小鵬汽車也宣布全系車型補貼後的最新價格有所上漲。其中小鵬P7全系上漲4300-5900元不等,小鵬P5全系上漲4800-5400元不等,小鵬G3i上漲4800-5400元不等。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就在前不久,比亞迪也官宣加入“漲價”陣營,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關的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7000元不等。該價格調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的影響。而官方給出的理由就是受到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

2022年新能源市場的開端仿佛就像是在一片漲價聲中度過,但也印證了一句話,越漲越有人買。

為什麼會漲價?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從目前的新聞報道來看,我們能想到的漲價原因,無非就是原材料上漲和國家補貼減少。事實也确實如此,動力電池最重要的原料锂,價格在近一年累計漲幅超過了4倍,創曆史新高;新能源車型補貼下降30%,結合這兩點,新能源車型的造價成本正在不斷攀升。而目前國内的新能源市場訂單爆棚,訂單傳遞壓力陡增。廠家的壓力不僅來自于原材料,更是來自于市場。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不斷傳出原材料上漲的新聞,激發了消費者們的購車需求,廠家的訂單不斷增加,但是産能是有限的。就拿特斯拉上海工廠為例,盡管号稱平均2分鐘就能生産一台車,不過依舊積壓了大部分訂單,官網的預定傳遞周期從最早的6~10周,變成2022年第一季度,最後變成目前官網顯示的12~16周,而比亞迪的的宋PLUS DM-i車型,目前訂車需要6個月的時間才能傳遞,并且比亞迪也積壓了很大一批2021年的訂單。是以我大膽地猜測,很多廠家漲價的理由,除了前面的兩個客觀因素外,還有就是市場需求量太大,通過擡高售價來緩解日益增長的訂單量。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當然也有部分車企通過這波漲價熱潮,玩起了營銷。多家車企表示,使用者在2022年2月底之前完成訂車,将繼續享受2021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但究其内在,雖然補貼金額沒變,但是車價上漲了,對于消費者而言還是多花了部分購車費用,隻是表面的“優惠”。

漲價了還能買嗎?

縱觀目前的國内新能源市場,正是處在欣欣向上的時段,原本對新能源市場不是非常感冒的日系三劍客,也紛紛帶上它們的新作,加入了國内新能源市場的争奪。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豐田帶來了BZ4X車型,日産帶來了Ariya車型,最有意思的就是本田,完全專為中國市場打造,帶來了e:NS1和e:NP1兩款車型,上述幾款車型并非大家認為的“油改電”車型,而是真真正正的電氣化平台的産物,曾經有網友戲稱:日系大軍加入新能源戰場,那才是真正硝煙的開始。而如今它們來了,之後的新能源市場将會更加的熱鬧。國内的自主品牌長安,吉利,長城紛紛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發力。

補貼退坡,車價上漲,到底還能不能買新能源車?背後真相是什麼?

豪華品牌也開始加入戰局,奧迪的e-tron系列,奔馳的EQ系列,寶馬的iX,是以2022年國内的新能源市場一定非常的腥風血雨,最後的赢家是誰?我們隻能拭目以待。回到之前的話題,漲價了還能買新能源車嗎?答案就是:可以,而且給到消費者們的選擇會越來越多。

寫在最後

即便是補貼退坡,即便是原材料上漲,但是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新能源市場,越來越豐富的車型研發上市,滿足更多消費者們的多元化需求。當新能源市場和傳統燃油車市場一樣百花齊花,競争足夠充分,那麼制約銷量的核心絕對不是“價格”,而是科技實力又或者是品牌信仰。不過就目前國内新能源車銷量的資料顯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品牌并非第一考慮要素,反而是科技體驗以及産品的可靠度更受消費者的重視。是以,技術才是銷量的核心密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