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在2021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销量达352.1万辆,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而如今来到了2022年,新能源车企面对原材料涨价和补贴缩水的双重压力,纷纷调整了旗下车型售价,那么2022年,消费者是否还能购入一台新能源车型?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各大车企售价调整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2021年底,特斯拉中国率先涨价,根据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的售价,两款入门版车型均售价上调,其中国产model Y售价为30.18万元,相比去年8月官方网站上公布的27.6万元售价,上涨了2.58万元,而且已经无法享受国家补贴。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刚进入2022年,哪吒汽车也宣布涨价,旗下哪吒V、哪吒U pro等车型价格约有2000元~5000元不等的涨幅。随后,小鹏汽车也宣布全系车型补贴后的最新价格有所上涨。其中小鹏P7全系上涨4300-5900元不等,小鹏P5全系上涨4800-5400元不等,小鹏G3i上涨4800-5400元不等。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就在前不久,比亚迪也官宣加入“涨价”阵营,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的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该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的影响。而官方给出的理由就是受到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

2022年新能源市场的开端仿佛就像是在一片涨价声中度过,但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涨越有人买。

为什么会涨价?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我们能想到的涨价原因,无非就是原材料上涨和国家补贴减少。事实也确实如此,动力电池最重要的原料锂,价格在近一年累计涨幅超过了4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车型补贴下降30%,结合这两点,新能源车型的造价成本正在不断攀升。而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订单爆棚,订单交付压力陡增。厂家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原材料,更是来自于市场。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不断传出原材料上涨的新闻,激发了消费者们的购车需求,厂家的订单不断增加,但是产能是有限的。就拿特斯拉上海工厂为例,尽管号称平均2分钟就能生产一台车,不过依旧积压了大部分订单,官网的预定交付周期从最早的6~10周,变成2022年第一季度,最后变成目前官网显示的12~16周,而比亚迪的的宋PLUS DM-i车型,目前订车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交付,并且比亚迪也积压了很大一批2021年的订单。所以我大胆地猜测,很多厂家涨价的理由,除了前面的两个客观因素外,还有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通过抬高售价来缓解日益增长的订单量。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当然也有部分车企通过这波涨价热潮,玩起了营销。多家车企表示,用户在2022年2月底之前完成订车,将继续享受2021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很大的诱惑力的,但究其内在,虽然补贴金额没变,但是车价上涨了,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多花了部分购车费用,只是表面的“优惠”。

涨价了还能买吗?

纵观目前的国内新能源市场,正是处在欣欣向上的时段,原本对新能源市场不是非常感冒的日系三剑客,也纷纷带上它们的新作,加入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争夺。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丰田带来了BZ4X车型,日产带来了Ariya车型,最有意思的就是本田,完全专为中国市场打造,带来了e:NS1和e:NP1两款车型,上述几款车型并非大家认为的“油改电”车型,而是真真正正的电气化平台的产物,曾经有网友戏称:日系大军加入新能源战场,那才是真正硝烟的开始。而如今它们来了,之后的新能源市场将会更加的热闹。国内的自主品牌长安,吉利,长城纷纷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发力。

补贴退坡,车价上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背后真相是什么?

豪华品牌也开始加入战局,奥迪的e-tron系列,奔驰的EQ系列,宝马的iX,所以2022年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一定非常的腥风血雨,最后的赢家是谁?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回到之前的话题,涨价了还能买新能源车吗?答案就是:可以,而且给到消费者们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写在最后

即便是补贴退坡,即便是原材料上涨,但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新能源市场,越来越丰富的车型研发上市,满足更多消费者们的多元化需求。当新能源市场和传统燃油车市场一样百花齐花,竞争足够充分,那么制约销量的核心绝对不是“价格”,而是科技实力又或者是品牌信仰。不过就目前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的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品牌并非第一考虑要素,反而是科技体验以及产品的可靠度更受消费者的重视。所以,技术才是销量的核心密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