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K
一大早起來,朋友讓我看微網誌,「劉學州」三個字置頂在熱搜榜。
講真我并不了解這個人到底是誰,随後我在微網誌搜尋了他,他的最後一條微網誌《生來即輕,還時亦淨》我花了整整快一個小時讀完,這哪是微網誌,這分明就是絕命遺書。
前有鹿道森的絕望,後有劉學州的悲壯。
生來即輕

劉學州何人?
一個河北邢台10來歲的尋親者。
在3個月大的時候就被親生父母抱養給了人販子,價錢僅僅是6000元。
4歲的時候,養父母因為爆竹作坊出事炸死,後來被養父母的父母養大。
國小期間被校園霸淩、男老師猥亵。
15歲得知非親生父母所生,17歲踏上尋親之旅,半個月左右尋親成功。
不到一個月被再次抛棄,生父稱其“白眼狼”,生母拉黑其微信。
随後,他在網絡控訴自己的經曆,結果換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謾罵指責。
「心機婊」「快去死」「你怎麼還不去死?」。
約十天之後,劉學州在海邊服藥自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經曆了無數成年人都無法面對的痛苦,他的離去是悲壯的,又是決然的。
命運之輕,人間的寒冷,是這個孩子内心無法泯滅的陰影。
從小無愛的人,全世界的人都會欺負你
前段時間,鹿道森微網誌的“遺書”中也提到了小時候經常被校園霸淩的事。
這些早年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好像都曾不同程度經曆“校園霸淩”,早前央視有個問卷調查顯示,被校園霸淩的孩子25%的學生為離異家庭,14%學生家長采取的是棍棒教育,18%的學生父母從未和孩子談心。
過去知乎有個紮心的問題:“被校園霸淩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下面充斥着無數被校園霸淩的孩子哭訴,其中大多數人表示:
對他們傷害最深的,其實是父母一次次的不了解和忽視。
尤其是孩子鼓起勇氣向父母求助時,父母給出的那些聽起來“滿不在乎”的言語。
而劉學州上學期間壓根就沒有父母為其“出頭”,你說他在群體中自我能不脆弱嗎?
說來也好笑,一個人的自我越是弱小,就越容易吸引來不友好的人。
是以從小沒有愛的人,長大之後會被任人宰割也不奇怪了。
小時候被同學欺負,長大後被網友網暴,那些網暴的人認為自己道德高尚,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批判一個從小被遺棄孩子獲得愛的方式。
我們從心理學來看,你之是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别人,并不是因為你的道德真的多麼高尚,是因為你從小在陽光之下,你并不清楚劉學州經曆着什麼,能以深情抱以吻他者之人,早年一定是被深情吻過。
是以,從小沒愛之人一生都在尋愛之路痛苦前行,很多缺愛之人的潛意識常常是哪怕呆在糟糕關系中也不願意拒絕他人,沒人撐腰的他們常常需要讨好他人,但讨好不會真的讨來愛,常常就是讨來傷害,進而更加在潛意識中印證了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這讓我想起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從小就缺乏家庭的關懷,受盡各種生活的不公。
她熱愛生活,即便生活對她從未顯示過友好。
她單純毫無心機,以至于無法向人訴說她的遭遇引起同情。
她渴求應該得到的愛,哪怕姿态卑微到塵埃裡。
但終其一生,她都沒有得到想要的愛。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松子臨死前總結的自己的人生。
這句話像極了劉學州留給人間的那八個字——“生來即輕,還時亦淨”。
被愛的金曉宇,失愛的劉學州
前幾天,心理圈鋪天蓋地的人轉發一篇文章《杭州男子從殡儀館打來電話:能不能寫寫我們的天才兒子》。
這個故事中的孩子金曉宇的命運同樣也是颠沛流離,小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導緻一隻眼睛失明,後來不知什麼因素患上了躁郁症。
但金曉宇的幸運在于他被父母深深愛着,即便兒子精神再失常,父母都不曾有過哪怕一秒放棄他的念頭,相反在金曉宇周邊無一人朋友陪伴的情況下,父母成為了他最後的堅守者。
最終,金曉宇通過機遇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事業(翻譯),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天才,而且在母親離世後,他表示自己還會堅持在翻譯這條路走下去,這是生的力量。
但劉學州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雖然身體健全,但卻一生活得如此委屈,最終走上不歸路。他的不幸運就是缺少家的愛。
最終的離開時他内心是對這個世界有多少絕望與恨。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全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是天下無數謊言中的NO.1。
心理學總是在談“原生家庭”,是因為這是人最無奈的宿命,我們的出生是無從選擇,這既有點宿命味道又有點悲壯感。
父母之于孩子究竟多麼重要,微網誌有張圖非常有觸動。這張圖用演員高亞麟的話來說就是: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用詩人漢諾赫·列文的話說就是:
“媽媽,你是我和死亡之間的最後間隔。”
如果你問我什麼叫忠誠?那大概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愛,你無論把我丢棄多少次,我都會一如既往追随你,哪怕去死。
鹿道森如是,劉學州亦是。
看見更多“劉學州”
記得看《這個殺手不太冷》小女孩曾問殺手:“人生是隻有小時候才如此艱難,還是從來都如此艱難?”
殺手回答“從來如此”。
沒錯,人生就是充滿了艱難。
但是一個真相就是,從小很苦的孩子未來的生活隻會難上加難。
有研究發現,從小經曆霸淩、遺棄、情感忽視的孩子,大腦發育過程被永遠改變。
成年後容易出現:
1、選擇高風險行為,比如上瘾、沖動、極端……
2、情緒更加消極;
3、患上内分泌疾病或心髒病等。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人活着如果真的有捷徑,那就是被健康人格的父母愛着。
因為這樣的孩子會更加容易形成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是人獲得幸福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我相信劉學州心裡充滿了怨恨,我倒希望他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反擊那些傷害他的人,可他的恨和攻擊性全都指向了自己,甚至以死來讓更多人看到他内心的怨恨。
我這裡并不是希望人們開始用同樣的怨恨網暴其父母與網暴者,而是希望這些曾經不負責任的人能給劉學州一個交代乃至付出相應代價,讓他的怨得到安息。
更希望這種悲劇少一些,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不該遭受如此殘忍的命運,如果是天災我們無話可說,但恰恰這樣的人禍卻讓人悲憤。
最後,如果他的離開人們紛紛在微網誌讨論“人間不值得”。
但如果此類事件發生,我們僅僅隻能看到“人間不值得”。
那便真的成為了“人間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