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文/老K

一大早起来,朋友让我看微博,「刘学州」三个字置顶在热搜榜。

讲真我并不了解这个人到底是谁,随后我在微博搜索了他,他的最后一条微博《生来即轻,还时亦净》我花了整整快一个小时读完,这哪是微博,这分明就是绝命遗书。

前有鹿道森的绝望,后有刘学州的悲壮。

生来即轻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刘学州何人?

一个河北邢台10来岁的寻亲者。

在3个月大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抱养给了人贩子,价钱仅仅是6000元。

4岁的时候,养父母因为爆竹作坊出事炸死,后来被养父母的父母养大。

小学期间被校园霸凌、男老师猥亵。

15岁得知非亲生父母所生,17岁踏上寻亲之旅,半个月左右寻亲成功。

不到一个月被再次抛弃,生父称其“白眼狼”,生母拉黑其微信。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随后,他在网络控诉自己的经历,结果换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谩骂指责。

「心机婊」「快去死」「你怎么还不去死?」。

约十天之后,刘学州在海边服药自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历了无数成年人都无法面对的痛苦,他的离去是悲壮的,又是决然的。

命运之轻,人间的寒冷,是这个孩子内心无法泯灭的阴影。

从小无爱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会欺负你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前段时间,鹿道森微博的“遗书”中也提到了小时候经常被校园霸凌的事。

这些早年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好像都曾不同程度经历“校园霸凌”,早前央视有个问卷调查显示,被校园霸凌的孩子25%的学生为离异家庭,14%学生家长采取的是棍棒教育,18%的学生父母从未和孩子谈心。

过去知乎有个扎心的问题:“被校园霸凌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下面充斥着无数被校园霸凌的孩子哭诉,其中大多数人表示:

对他们伤害最深的,其实是父母一次次的不理解和忽视。

尤其是孩子鼓起勇气向父母求助时,父母给出的那些听起来“满不在乎”的言语。

而刘学州上学期间压根就没有父母为其“出头”,你说他在群体中自我能不脆弱吗?

说来也好笑,一个人的自我越是弱小,就越容易吸引来不友好的人。

所以从小没有爱的人,长大之后会被任人宰割也不奇怪了。

小时候被同学欺负,长大后被网友网暴,那些网暴的人认为自己道德高尚,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一个从小被遗弃孩子获得爱的方式。

我们从心理学来看,你之所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并不是因为你的道德真的多么高尚,是因为你从小在阳光之下,你并不清楚刘学州经历着什么,能以深情抱以吻他者之人,早年一定是被深情吻过。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所以,从小没爱之人一生都在寻爱之路痛苦前行,很多缺爱之人的潜意识常常是哪怕呆在糟糕关系中也不愿意拒绝他人,没人撑腰的他们常常需要讨好他人,但讨好不会真的讨来爱,常常就是讨来伤害,从而更加在潜意识中印证了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这让我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从小就缺乏家庭的关怀,受尽各种生活的不公。

她热爱生活,即便生活对她从未显示过友好。

她单纯毫无心机,以至于无法向人诉说她的遭遇引起同情。

她渴求应该得到的爱,哪怕姿态卑微到尘埃里。

但终其一生,她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爱。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是松子临死前总结的自己的人生。

这句话像极了刘学州留给人间的那八个字——“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被爱的金晓宇,失爱的刘学州

前几天,心理圈铺天盖地的人转发一篇文章《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

这个故事中的孩子金晓宇的命运同样也是颠沛流离,小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后来不知什么因素患上了躁郁症。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但金晓宇的幸运在于他被父母深深爱着,即便儿子精神再失常,父母都不曾有过哪怕一秒放弃他的念头,相反在金晓宇周边无一人朋友陪伴的情况下,父母成为了他最后的坚守者。

最终,金晓宇通过机遇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翻译),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才,而且在母亲离世后,他表示自己还会坚持在翻译这条路走下去,这是生的力量。

但刘学州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虽然身体健全,但却一生活得如此委屈,最终走上不归路。他的不幸运就是缺少家的爱。

最终的离开时他内心是对这个世界有多少绝望与恨。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全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

心理学总是在谈“原生家庭”,是因为这是人最无奈的宿命,我们的出生是无从选择,这既有点宿命味道又有点悲壮感。

父母之于孩子究竟多么重要,微博有张图非常有触动。这张图用演员高亚麟的话来说就是: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用诗人汉诺赫·列文的话说就是:

“妈妈,你是我和死亡之间的最后间隔。”

如果你问我什么叫忠诚?那大概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你无论把我丢弃多少次,我都会一如既往追随你,哪怕去死。

鹿道森如是,刘学州亦是。

看见更多“刘学州”

记得看《这个杀手不太冷》小女孩曾问杀手:“人生是只有小时候才如此艰难,还是从来都如此艰难?”

杀手回答“从来如此”。

没错,人生就是充满了艰难。

但是一个真相就是,从小很苦的孩子未来的生活只会难上加难。

有研究发现,从小经历霸凌、遗弃、情感忽视的孩子,大脑发育过程被永远改变。

成年后容易出现:

1、选择高风险行为,比如上瘾、冲动、极端……

2、情绪更加消极;

3、患上内分泌疾病或心脏病等。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人活着如果真的有捷径,那就是被健康人格的父母爱着。

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形成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是人获得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我相信刘学州心里充满了怨恨,我倒希望他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反击那些伤害他的人,可他的恨和攻击性全都指向了自己,甚至以死来让更多人看到他内心的怨恨。

我这里并不是希望人们开始用同样的怨恨网暴其父母与网暴者,而是希望这些曾经不负责任的人能给刘学州一个交代乃至付出相应代价,让他的怨得到安息。

更希望这种悲剧少一些,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不该遭受如此残忍的命运,如果是天灾我们无话可说,但恰恰这样的人祸却让人悲愤。

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没有家的人,到处有人欺负你

最后,如果他的离开人们纷纷在微博讨论“人间不值得”。

但如果此类事件发生,我们仅仅只能看到“人间不值得”。

那便真的成为了“人间不值得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