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感覺統合的那些錯誤認識,是時候捋清了

“我家孩子沒問題,不需要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都是騙人的,不就是體育運動嘛,換個說法就來騙人!”

……

對陌生而熟悉的“感統訓練”,寶爸寶媽總是在不經意間掉進坑裡,對感統訓練的錯誤認識導緻不開展或者無法正确開展感統訓練,容易延誤訓練的黃金時期。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寶媽經常會陷入的感統誤區。

關于感覺統合的那些錯誤認識,是時候捋清了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誤區1:感統訓練是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我家孩子很正常不需要感統訓練!

不!感統訓練并不是特殊孩子的專屬訓練,而是适合每一個孩子訓練。

寶爸寶媽不時聽到“x家孩子有xx毛病,是以去了做感統訓練”,此時的感統訓練,是為了彌補孩子之前的不足;而對正常的孩子來說,開展感統訓練是為了達到提升感統能力的目的,預防感統失調。是以,這句話并不能代表“感統訓練等于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

而且由于孩子每日外出活動的時間減少、活動空間受限、家長過度保護等原因,很容易導緻孩子的感統訓練不足,是以更加建議普通孩子也應該及早開展感統訓練。

誤區2:孩子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感覺統合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訓練十分重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并不是指參加早教機構的感統課,在家做感統遊戲一樣算數),能幫助孩子接受環境資訊的刺激,通過訓練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互相協調,不斷促進他的感統統合能力的發展。

從小開展感統訓練,并不等于讓孩子上感統訓練課,寶爸寶媽可以将感統遊戲融入到日常的親子互動,讓孩子在娛樂中得到鍛煉,效果說不定會出乎你所料。

關于感覺統合的那些錯誤認識,是時候捋清了

誤區3:感統訓練就是運動鍛煉!

感統訓練和運動鍛煉有重疊相似的部分,但兩者并不是一回事。

體育運動,是為了達到鞏固和發展身體素質的目的。例如:跑步、跳高、遊泳等等;而感統訓練,是為了提高兒童加工和整合感覺資訊的能力,改善兒童在日常生活、玩耍(包括社會參與)和學習的獨立性和參與性。感統訓練的形式比較多樣,會借助運動或者遊戲對多感官進行刺激,像跳皮筋、跳房子、抓子等,寶爸寶媽小時候玩的遊戲也是感統遊戲之一。

誤區4:進行感統訓練,隻需要把孩子帶到早教機構交給老師就好了。

感統訓練,并不是單靠在課堂就能完成的。感統訓練并不隻是在早教機構、康複機構等進行,在家訓練亦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短短1小時的課堂能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提供更專業的建議,但并不是感統訓練的全部。但這1個小時能讓寶爸寶媽體會感統訓練的要點,以便你在家與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少不了寶爸寶媽的參與。在訓練過程中的親子交流,其實也是鼓勵孩子逐漸進步的動力。是以,就算是帶孩子在外進行感統訓練,也别打算當甩手掌櫃,課堂上多留心老師說的細節,回家找時間和孩子玩玩感統遊戲、培養親子感情,把感統遊戲引入作為日常親子遊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想提醒寶媽一點,感統訓練并不是單一、機械的訓練,而是能借助遊戲進行的訓練。将感統遊戲融入到親子遊戲,其實就能達到感統訓練的目的。嘗試跟着網上的感統遊戲視訊學一學,你會發現感統其實是個很有趣的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