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被美住了!
——日站君

就在去年年末,也就是12月30日,上海地鐵14号線通了!無數魔都人民心裡估計都要流寬面條淚了:我等這一天等了7年啊!
當然除了交通更友善了,最重要的是14号線的換乘站設計,就像一張上海的文化藝術名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趟兼具藝術與科技的地鐵線!
魔都“最美換乘王”!
· 不愧是“魔都換乘王”· 首先就是“換乘王”這個稱号,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14号線西起嘉定封浜東至浦東金橋,貫穿上海城區市中心,途經嘉定區、普陀區、靜安區、黃浦區和浦東新區,線路全長38公裡,共設地下車站31座。
最重要的是,14号線可以與其他13條地鐵線路換乘。
比如昌邑路站,這裡是14号線和18号線的換乘站,隻要跟着地貼走到樓梯口,馬上就能看到18号線的站台,全程隻需要30秒!
藍天路站也一樣,從14号線換乘9号線僅需上下樓梯就能達到30秒換乘!
在真如站可以換乘11号線,兩個站台之間的距離并不遠,隻要循着訓示牌去換乘,搭兩次扶梯後就能順利到達站台,全程大概需要2分鐘!
像豫園站、陸家嘴站這些人流量較大的車站,隻需要跟着訓示和地标走就不會出錯!
真不愧是“換乘王”!
· 名副其實的“一站一景”· “便利”隻是14号線的的優點之一,讓它直接出圈的還得是“顔值”,我們就按照車站順序一個一個說!
曹楊路站,以“工運脊梁”為主題。
雖然一眼望過去正如名字一般,滿滿的“工業風”,但是白色的門架梁内嵌入紅色的片闆,跳脫的顔色讓生硬的風格有更多的可讀性。
之是以說“可讀性”,是因為這些紅色的片闆上印刻了革命曆史典故和勞工運動事迹,在這裡“紅色”代表的可不隻有顔色。
陸家嘴站,以“大浪流金”為主題。
在通道全長112米的巨型LED電子屏上,金色巨浪翻滾不停,看得人難掩激動磅礴的心情!
這是陸家嘴站設計團隊teamLab打造的名為《今朝踏浪》的藝術作品。
金色的巨浪正寓意着大浪淘沙,歲月流金,代表了上海作為金融中心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活力,這個隐喻日站君get到了!
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以“黃陂疏影”為主題。
因為這一帶的樹木皆是梧桐樹,是以站内都是抽象的梧桐樹造型,不過最絕的是樹影燈的應用,營造出了地面環境中綠樹成蔭、樹影斑駁的感覺。誰說地下世界不能有“陽光”呢!
這個設計的意義不僅于此,正如這一站的全名“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中國共産黨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設計團隊采用了石庫門、梧桐樹元素,并用燈光模拟日光打造了一條“林蔭大道”,這是一條有着曆史記憶的大道。
真就是“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地鐵版《錯位時空》的詞可以填起來了!
昌邑路站,以“火樹銀花”為主題。
站内有4棵巨樹,從“樹根”向上延伸的“枝桠”,再到星星點點的“花”,在燈光的變換下顯得既夢幻又充滿了科技感,這視覺效果真的絕了!
不過最美的還得是以“上海脈搏”為主題的豫園站。
這是ToMASTER明日大師總策展人劉泉應上海地鐵申通集團邀請,與中國青年建築師熊星和法國藝術家VincentLeroy一起,對豫園站進行創新的全站廳設計與公共藝術打造。
蜿蜒的燈帶依次變換着顔色,這些燈帶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豫園燈會;而燈帶曲線的造型,其設計靈感則來源于“黃浦江的水”,像江水一樣自然又有韻律感的脈動;同時還借意城隍廟飛檐的輪廓倒影,将豫園站打造成極具科技未來感的創新站點。
至于說是“上海脈搏”,是結合着地鐵輸送客流的節奏,列車的間隔運作就是上海這座城市脈動的聲音,是以是寓意着上海的“脈搏跳動”!
上海地鐵14号線從設計到隐喻,再到顔值,真的是絕了!
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友善快捷又兼具了藝術屬性的14号線,一開通就好評如潮!
日站君目測這裡馬上就要成為新一輪的“打卡聖地”!
14号線能有現在的效果,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14号線車站空間總設計師鄭鳴!
其實,這條線在一開始基本屬于“處處是難題”,比如空間有限、地下管線複雜、經過的很多地方都是中心地段,客流量大但施工面卻很狹窄。
為了解決問題,鄭鳴和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最終從中國傳統建築中得到啟示,借鑒了傳統建築做法“徹上明造”,他們決定在車站頂部下功夫,把空間還給乘客。
這麼說還是有點抽象,解釋一下所謂的“徹上明造”,是指室内頂部空間不掩蓋處理梁、檩、椽等木構架,通過工匠精心的排列,既滿足建築的受力的結構原理,又能呈現出非常漂亮的外觀,這也是14号線标準站的原理。
在此結構基礎之上,再邀請設計師進行車站的站廳設計與公共藝術打造。
正如鄭鳴所說:“我們既有建築本體的審美特征,同時又有一些隐喻在裡面,空間還結合了公共藝術,是以我覺得是真正達到了我們空間藝術來打造藝術空間的效果”。
藝術與科技,驚豔的視覺效果!
現在,乘坐地鐵應該是很多人都會選擇的交通方式吧,又快又不堵車,每一次在地鐵上都想感謝科技!如今解決了通勤的硬性需求,那麼緊跟着的就是地鐵裡的藝術氛圍了。
除了前面介紹的上海地鐵14号線,像是之前火出圈的西安地鐵4号線大唐芙蓉園站,可謂是大唐芙蓉花開,滿眼長安春色!
航天大道站以“飛天”為創作背景,抽象的飛天、太空的星圖,借古喻今太有深意了!
青龍寺站的主題是絲路櫻花,以青龍櫻花為題又融入空海和尚紀念塔,中式色調美爆了!
還有榮獲“最佳藝術創作獎”的深圳地鐵7号線皇崗口岸站。
以“連結”為主題,将“五色絲線”擰成一股“繩”,象征深港兩地緊緊連結在一起。
北京地鐵珠市口站,高度還原市井生活,曾經在全國地鐵站評選中拿到“2018中國最美地鐵站評選”的大獎!
杭州地鐵火車東站,以山水文人畫卷為創意,《西湖清趣圖》為牆面背景,将杭州20個著名景點做成燈箱海報,充分展現詩畫江南的杭州特色。
這些藝術無不在講述,地鐵車站是通行的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
或許未來就像鄭鳴所期望的,“軌道交通空間在非高峰時刻,還能提供藝術氛圍的功能,為附近居民、外地遊客、途經乘客提供滞留的意願”。
那麼大家看過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想起哪些驚豔到你的地鐵站呢?評論區見哦!
參考資料: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看看新聞Knews
《快看地鐵“換乘王”!我們實測了14号線各站點換乘時間》新民晚報
圖檔素材:
微網誌@上海地鐵shmetro @浦東釋出
微網誌話題#上海地鐵14号線#
部分圖檔素材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