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過分。爸爸們,加油!

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生赢家。

她不僅有一位體貼、耐心、又勤快的老公,還有一個陽光、上進又省心的兒子。

有一次,我羨慕地感歎道:“你真是家庭事業雙豐收啊,能不能教教我你是怎麼做到馭夫有術,教子有方的?”

朋友莞爾一笑道:

“你知道嗎?一位家庭教育專家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好孩子的背後站着一位好媽媽。

好媽媽的背後站着一位好爸爸。’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媽媽的好情緒。

而想要做好這兩點,爸爸才是關鍵。

是以,我就跟爸爸約定了10條家規。

正是這10條家規,讓爸爸變得越來越靠譜,我變得越來越幸福,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今天,就把這10條家規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家庭教育專家張文質老師說:“今天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麻煩,第一就是父母不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第二就是很多父母下班後不能及時回到自己家中。”

大多時候,爸爸都是家裡最忙的那一個。

總以為投入工作,投入應酬的時間越多,越能提高家庭的經濟水準,也就越能給家人帶來幸福感。

卻不知,孩子的成長不是得益于爸爸有空時和他講的那些大道理,也不是爸爸給他買了多少玩具,留給他多少财富,而是爸爸在每天的生活中,如何細緻地了解他,如何耐心地陪伴他。

有研究表明:常常與父母一起共進晚餐的孩子,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是以,爸爸們一定要記得,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飯,聊聊天的溫馨美好,會滋養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婚姻導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對夫妻,他們很少吵架。

他們兩個人就像一對很有默契的合作夥伴。

妻子怕輔導孩子寫作業動怒, 丈夫就主動攬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差事。

妻子做完飯後,丈夫會主動洗碗,清理廚房。

妻子的心裡面總是暖暖的,因為丈夫的每一句“讓我來”,都讓她看到了包容和體諒。

丈夫的心裡面也總是暖暖的,因為妻子臉上的笑容,給了他莫大的肯定和溫暖。

丈夫的一句“讓我來”,真的是勝過一萬句“我愛你”。

因為體諒和分擔,能夠治愈妻子所有的憤怒和矯情。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北美國家的很多爸爸,在運動的同時都會帶上自己的孩子。

原因有三個:

1.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體育老師。爸爸強壯的身體,充沛的活力,可以深刻地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魅力。

2. 據一項醫學研究發現:爸爸每天帶孩子進行12分鐘的運動鍛煉能夠改進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閱讀了解能力和認知技能。

也就是說,在運動鍛煉上表現較好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表現得更好。

3. 爸爸和孩子一起鍛煉,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和聯系。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你不必通過金錢的幫助成為一個好父親,而是通過一個足球即可。

是以,工作再忙,爸爸也要多帶孩子去運動。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孩子在書桌前寫作業,爸爸坐在一旁玩手機。

看似是陪伴孩子,其實是在拖孩子後腿。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愛玩的心,爸爸在一旁玩手機,不僅很容易讓孩子分心,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憑什麼你能玩,我就不能玩。”

都說,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

沒有以身作則,再嚴厲的管教也隻是蒼白無力。

父母想要管住孩子,一定要先管住自己。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前段時間,山東一個10歲男孩離家出走。

爸爸找到他時,不但沒有批評他,打他,反而第一時間脫下自己的大衣,披在他身上。

爸爸的這一暖心舉動,不僅溫暖了孩子,也溫暖無數網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說:

“孩子需要愛,特别是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當孩子犯錯時,粗暴的打罵,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隻會讓孩子得到一個“爸爸不愛自己”的結論。

隻有以寬容之心,讓孩子先感覺到爸爸的愛,孩子才能放下心防,正視自己的錯誤,聽從爸爸的教導。

愛比懲罰更有力量。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每一個崩潰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休眠的爸爸。”

很多時候,媽媽的憤怒、抓狂,都是因為爸爸的不作為。

媽媽帶孩子累了一整天,爸爸要不在外潇灑,要不一回家就葛優躺。

媽媽常年做家務累得手腕疼,爸爸最大的關心不是接過媽媽手上的掃把,而隻是送給媽媽一盒膏藥。

明明是兩個人的戰場,媽媽卻總是在孤軍奮戰。

明明是有老公的人,卻活得像個單親媽媽。

有句話說的好:愛是共擔風雨,共享榮光。

幸福的婚姻,不是媽媽一味付出,爸爸坐享其成,不是單方感動,而是雙向奔赴。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家也不是飯店。

爸爸的參與和付出,才是一個家庭,一段婚姻最好的粘合劑。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滿,确定彼此的原則和界限,難免會發生争吵。

但是,一定不能當着孩子的面吵。

而且,不管吵得多麼厲害,第二天都不準翻舊賬。

因為,年幼的孩子有一種“世界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質,他們常常會把父母的争吵歸咎于自己身上,并對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父母的沖突感到懊悔和内疚。

更重要的是,父母争吵,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會擔心家庭破裂,會擔心自己無所依靠。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說:“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

夫妻争吵,受傷最深的永遠是孩子。

父母愛意豐滿,孩子才能得到滿滿的滋養。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個3歲萌娃,在飯店裡批評爸爸的視訊,曾被各大媒體轉載。

一家人在飯店吃飯,爸爸感覺太熱,就把上衣脫了,隻穿一個背心。

結果,三歲的兒子瞪着自己的爸爸,撅着嘴說:“你光着膀子在飯店吃飯,丢不丢人。”

爸爸不以為然地解釋道:

“兒子,爸爸太熱了。”

兒子生氣地教育爸爸:

“太熱也不能脫,穿上。”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批評的對。”

其實,爸爸眼裡微不足道的“形象管理”,正是孩子生活中“美的啟蒙”。

孩子最初的審美都來自于父母。

爸爸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穿着得體,面貌整潔,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長大才能成為一個讓人賞心悅目、備受歡迎的人。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爸爸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更是孩子未來的規劃師。

記得曾有人算過這麼一筆賬: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高中畢業,在教育上的花費達到将近35萬,如果未來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又或者孩子剛好是學藝術的,那麼教育支出恐怕還要翻倍。

教育是一場長跑。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更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對于父母來說,最怕的就是:孩子想繼續深造,父母卻無法支援孩子,無力幫助孩子。

這種無力感,會成為父母一生最大的遺憾。

是以,一個有遠見的爸爸,一定是一個懂得未雨綢缪的爸爸。

定期為孩子儲備一定金額的教育金,為孩子的未來保駕護航,讓孩子可以盡情演繹自己的人生,是爸爸對孩子最深沉的愛。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正面管教》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簡·尼爾森博士的女兒總是把自己的玩具、衣服鞋襪到處亂扔。

簡·尼爾森博士要求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東西,孩子們無動于衷。

簡·尼爾森博士隻好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和孩子們一起讨論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結果,孩子們很樂意執行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監督他人并限制自己的行為。

由此可見:

定期開家庭會議,一家人坐一起平等、民主地讨論,是解決問題最高效的方法。

因為,以大人的姿态控制孩子,孩子未必會聽話、配合。

如果我們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管理中來,和孩子合作,則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減少孩子闖禍的幾率,讓孩子早早地學會尊重和合作。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一位媽媽跟爸爸約定的10條家規,刷爆朋友圈,當爹的都該看看

你知道嗎?

大自然賦予了媽媽母愛的本能,同樣賦予了爸爸父愛的本能。

很多時候,孩子之是以爬不上父愛的山,很可能是爸爸沒有形成父愛這座山的機會。

隻有讓爸爸多多參與孩子的生活,讓爸爸為家庭多一份擔當,爸爸才能更有責任感,更懂得如何愛孩子。

當一個不“隐形”、有擔當的爸爸,家庭才會溫暖和睦,孩子才會優秀、省心。

點個「在看」,當爹的都該看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