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剛開始學琴的時候,熱情很高;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熱乎勁過去了,練琴越來越不用心,進度也不理想。如果放棄,半途而廢太可惜;如果繼續,又擔心強迫孩子學,效果也不好。
來聽聽鋼琴家劉詩昆的回答,道出了多少鋼琴老師的心聲!

01
兒童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孩子們自己提出“願意學鋼琴”的人數非常多,這跟過去相比,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我認為,這跟兒童的智商有關。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飲食方面家長非常注重營養水準,是以他們的體質都相當棒;
而且他們很小的時候已經接收到各種資訊,鋼琴是怎麼回事兒,早就看在眼裡了。
現在2歲多的幼兒就可以學琴;過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歲到12歲左右,才先後開始學琴。
戰台風音樂:劉詩昆 - 中國大師級鋼琴名品精選1-牧童短笛
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或者滿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來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并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
是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别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将來也不想當鋼琴家!于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
我對家長說:别問孩子,問自己!
兒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
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還有的家長覺得彈琴就是康樂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是閑着沒事時候的消遣。
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也不會堅持督促孩子學琴。
如果孩子對寫作業沒有興趣怎麼辦?家長一定不會說“不想寫就别寫了”,大家會想盡方法讓孩子完成作業,而且完成的品質還要好。
在這些方面,家長的辦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孩子的學琴,就沒有難題了。
我個人觀點,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願學是正常的。(鋼琴對開發孩子的智商情商的好處此文不再贅述)
牧童短笛 (The Cowherd's Flute)音樂:郎朗 - Dragon Songs
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遊戲。
我要對學琴孩子的家長說:學琴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是以我說不願意彈琴的多是正常現象。
隻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學得好;
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
02
那麼問題來了,強扭的瓜能甜嗎?每天半小時就夠了?
“沒興趣學不好”是針對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項學業,沒興趣就不可能學好,但孩子可不是。
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
我對家長說,要用鼓勵、引導、獎勵,适當加入威嚴、強制的手段,讓孩子學下去。
浏陽河音樂:李雲迪 - 紅色鋼琴
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琴上的時間。
或者幹脆這樣說,哭着練和笑着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别。
每天半小時,我認為差不多了。我小時候開始學琴,每天彈45分鐘吧,我父親是比較嚴格的,彈琴不認真,也會挨打。
3歲小孩子不懂什麼前途、理想,大人讓彈就彈呗,彈到10歲獲得全國冠軍的時候,也不懂得把成績和理想、前途一類的結合起來,那是大人們的事情。
03你知道嗎,天資也不是決定性因素
家長普遍關心兩個問題是——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我孩子的手夠不夠大?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我先簡單告訴家長一個概念:
鋼琴不是給世界上少數、極少數超大手預備的,鋼琴不是給超音樂天才學的,鋼琴是給千千萬萬人學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學,隻不過手偏大一點兒,優越性更多一點兒罷了。
關于天資問題,我并不否認,音樂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樂家。但這并不等于說普通的人就不能學鋼琴。
隻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能夠正常學鋼琴,而且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學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質,不是成什麼“家”。
04
學琴的孩子将來幹什麼成什麼
彈琴就像在工廠中的房間裡幹活,是一項既艱苦,又枯燥、乏味、苦悶的工作。
與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廢,莫如事先看清楚這一點,并有足夠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長),不斷督促孩子學成。
彈琴又像是拍電影,坐在電影院裡欣賞電影,自然是賞心悅目的事情,然而拍電影的過程又是極度乏味甚至痛苦的。
是以他主張家長在孩子不願意學的時候,“也得讓他學”。
因為學琴特别能夠鍛煉意志,學琴的孩子将來幹什麼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