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作者:讷敏愛讀書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當尼采哭泣時,書名本身就有吸引力,哲學家尼采、尼采的呐喊,我們都知道尼采是一個非凡的人,而這個非凡的人的平凡哭泣,和普通人的哭泣有什麼不同?作者歐文·亞隆(Owen Yaalon)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大師,在我們閱讀這本書之前,由于這本書故事的核心,有必要對"存在主義"的哲學有所了解。

整本書沒有涉及存在主義哲學,而是貫穿了存在主義思想。存在主義是一個簡單的了解:成為你的存在,打破外在的道德、規範等制約,不受制于美德的要求,完全發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去追求,去完成自己的。知道了這一點,這本書是半讀的,另一半必須讀,因為它尋找尼采哭泣的原因。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故事情節很清楚,尼采的朋友莎樂美找到了布雷耶醫生,如果尼采尋求醫生,布雷耶醫生想為尼采提供治療-談話療法。初次接觸後,尼采拒絕了布雷耶的治療,但布雷耶還是想治療尼采,于是布雷耶采取了一種政策:僞裝成病人,和尼采做交易,把對方當成對方的醫生,也當對方的病人。

布雷耶博士是維也納知名醫生,享譽海内外,40歲,成就豐碩,事業成功。一家人很活潑,有五個孩子,陪着妻子是維也納最富有、最美麗的女人。毫無疑問,布雷耶在所有人眼中都處于人生的巅峰。尼采是一名教授,由于偏頭痛,他無法繼續工作。尼采在書中實在是一無所有:沒有家庭,沒有事業,沒有社會地位,隻有少數讀者的作品。這種差異恰好是兩者可以互相對待的基礎 - 每個人都擁有對方沒有的東西。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雖然書名是《尼采哭泣時》,但書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尼采對布雷耶的處理上,而布雷耶的待遇隻是穿插在其中,這樣的安排,自然有其道理。布雷耶是猶太人。衆所周知,猶太人在其漫長的曆史中一直受到迫害,由于他們的代表性相對不足,猶太人之間必須團結一緻,團結意味着個人犧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标——生存、發展、力量,這是通常束縛每個猶太人的規範。布雷耶從小就被告知他所生活的環境:學習,成長,實作事業,娶妻生子,成功。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但作為一個男人,布雷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活着是為了什麼?布雷耶在遵循了别人規定的所謂成功之路之後,成功地實作了這條規則,但他正在變老。站在人生的頂端,他一直無法攀登,社會仍在發展進步,要求大家努力奮鬥,奮鬥,實作人生價值。但是,人們如何進入中年并遵循他人的期望來開拓進取并取得更大的成功呢?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在焦慮和的驅使下,布雷耶試圖逃離他的家人,他仍然美麗的妻子,尋找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布雷耶堕落成他的病人伯莎。幼鴿的外表伯莎足以讓布雷耶忘記所有的負擔,但貝莎歇斯底裡和胡說八道讓布雷耶的孩子迫使布雷耶在妻子的要求下将貝薩轉移到另一位醫生那裡。這讓布雷耶因為家庭而更加焦慮和絕望。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在書中,作者給了布雷耶很多東西,很多成就,很多責任和負擔。相反,尼采得到的很少:沒有成就,沒有事業,沒有家庭,沒有地位,自由和孤獨。如果說尼采被視為超人的存在,那麼布雷耶就是普通人的存在,就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般的存在。是以,毫不奇怪,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墨水來關注尼采對布雷耶的處理,而作者傳達的價值觀,或者作者的基本心理治療方法,是使個人成為自己的存在。是以,治療不再是布雷耶一個人的治療,而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治療。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尼采訓示布雷耶放棄,放棄事業,放棄家庭,毀掉婚姻,結束過去的所有關系,放棄的同時獲得,不再獲得體重,不再回應學術界的期望,不再感到束縛, 免費!

布雷耶試圖在尼采的指導下抛棄一切,但作者并沒有真的讓布雷耶扔掉它,而是巧妙地讓布雷耶的學生弗洛伊德使用催眠療法讓布雷耶放棄夢中的一切。在遠處——抛棄一切之後,看着自己,用一切看着自己,布雷耶驚訝地發現自己害怕自由,甚至想背叛它,因為在抛棄了一切之後,他陷入了一種難以忍受的生活之輕,自由的同時,也是無盡的孤獨。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事實證明,責任、負擔和束縛隻是因為我們把它們視為自己的負擔,它們不一定是負擔。當布雷耶醒來時,他明白:"我知道幸福生活的關鍵是選擇必要的,然後熱愛我的選擇。"選擇,是的,選擇。我們的選擇往往是出于必要,但我們讨厭做出選擇的代價,而不是首先愛我們選擇的東西。

尼采治愈了布雷耶,讓他審視自己的存在,并找到了他焦慮和絕望的真正原因——衰老和死亡。布雷耶知道不是家人,他的妻子和孩子,讓他想要逃離,他轉過身來,擁抱了他已經擁有的一切。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尼采,超人,但總是一個人。看着布雷耶的心已經痊愈,能夠擁抱他所擁有的,尼采突然發現,他比他想象的更孤獨,更害怕孤獨,曾經用孤獨作為力量幫助他前進,卻發現他還沒有成為自己的存在,也沒有接受自己作為一個人的需要——朋友和愛的需要。四十年來,他陷入的絕望是自己造成的,他從來不願意承認,在布雷耶的影響和談話治療中,他終于對自己誠實了,把自己從積壓的孤獨中解脫出來,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尼采的眼淚來源于對自己人性的認識,源于突然覺醒後久久的迷茫之舉,而突然醒來,看到了強大的光感。

如何快樂地度過這一生?當尼采哭泣時

作者在完全獨立狀态和完全社會推動之間找到了中間地帶。超人尼采不可能完全脫離做人的需要,是以作者增加了一個"做你的存在"的資格——在社會上,在人群中,作為你的存在。找到屬于你的平衡,選擇必要的,然後愛你的選擇,也許是人們長期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