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母親的跨界,從外企市場到教育,提倡“反内卷”留學

作者:酒死了

2022年美本早申請已經落下帷幕。此次早申季延續了上一年的“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各大高校申請量屢創新高,加州大學申請系統甚至一度因通路人數過多而崩潰。另一方面,高校收緊了早申階段的offer數量。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例,其今年早申offer數相較上一年銳減六成。留學賽道上無形的“厮殺”日趨白熱化。

高校也在調整錄取标準。去年11月,加州大學宣布永久取消SAT、ACT等标化成績要求, 随後,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在内的美國頂尖學府也紛紛宣布繼續延續“标化可選”政策,既不強制要求學生送出标化考試分數,也不會對未的學生差別對待。

在美本申請标化成績被日益淡化的趨勢下,文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文書的重視,是李錦創立峰越教育的第一天起就擺在首要位置的。在她看來,文書是申請中最不容易被完成的部分之一,沒有标準和套路,卻又是招生官們最為關注的。也是整個申請過程中最能展現學生特質的部分。

“我們不用模版,不寫套路。”李錦向界面教育表示。“套模版的方式是永遠寫不出一篇個性化、鮮明且有深度的文書的。”

峰越的文書團隊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反複議論打磨文書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李錦介紹,文書老師會采取頭腦風暴形式,讓學生挖掘自己的個性。

在李錦看來,主文書的書寫就好比一個學生進行過往成長的回憶。由于強調文書的真實性和個性化,過程中老師會不斷指引學生挖掘自己最真實的個性。甚至有一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被當場逼哭。

“我們會讓學生自己去回憶過去的很多事情,比如最感興趣的、對你影響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會有很多的問題去抛給孩子,去梳理和提煉。是以有很多學生在過程中覺得非常痛苦,但是回過來來,都會說這個過程真過瘾,讓自己突然醒悟了很多東西。”李錦介紹,“其實在這個過程,産出的不僅僅是一篇文書,也是對個人未來的思考。”

通常,這個過程至少會持續一個月。來回反複的修改和潤色,從第一稿到最終版文書的确認,5-6稿是平均數,有時甚至會出現15稿以上才最終定稿的情況。

也會有家長對此表示不了解。李錦笑稱,“如果一篇文書我們一次就幫你定稿,對于老師來說是最簡單、最省圖省力的。但是改這麼多稿,其實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

文書要保持真實性

除了在文書展現出個性外,也有需要“避雷”的點。

李錦不建議學生在文書中使勁展示自己是個多麼優秀的學生。獲得過哪些獎項或者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這些都已經在履歷上展現了,不需要在文書中再描述一遍。“美國的招生官更喜歡看到有細節和深度的個人故事,讓人産生共鳴。”

在最新出版的《解碼常春藤招生—美國大學文書成功申請解析》一書中,她寫道,曾與一些有幾十年美本招生經驗的外籍招生官們交流,常會聽到他們對文書的重視,把文書比做申請中的靈魂,從文書中去看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發展潛力,進而來判斷是否是學校所需要的學生。

此外,對于文書的真實性,經驗豐富的招生官能夠一眼識破。通過“cross check”方式将文書與學生的在校成績、語言成績進行對比,如果在英語能力方面兩者存在差距,招生官就會對這篇文書的真實性産生懷疑。

今年申請季中,加州大學加強了對文書真實性的審查。其官網資訊顯示,在申請截止後,加州大學将會通過防剽竊軟體對所有申請人的文書進行查重,之後将通過郵件通知文書疑似存在“抄襲行為”的申請人。收到通知的申請人需要在規定日期前通過學校要求的方式進行二次稽核。如未在規定時間内回複,申請将被取消。

是以,李錦一直堅持,文書隻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在行文方面,不管是優美的文筆,還是樸素直白的筆鋒,隻要展示自己鮮明的個性、講述故事,都會是一篇優秀的文書。

但文書也并非擁有“起死回生”的超能力。李錦指出,首先成績要達到目标學校的标準,招生官才會開始綜合評估申請人的影響力和貢獻,參考學生的活動經曆、推薦信和文書。

反内卷,“藤校”不一定是最好選擇

近年來,預備役留學生和家長們盯着藤校、排名榜單上Top30 名校的這股勁,讓李錦思考,到底什麼樣的學校才是最合适的?

李錦的兒子在高中時期成績并不算拔尖,如果以聯考為指揮棒的傳統标準來衡量,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隻能算作領先梯隊中的平均水準。”語言成績也是較晚才開始準備,托福考試的分數也隻是剛剛達到美國頂尖高校大學錄取的最低門檻。

但這些并沒有阻礙兒子對理想高校的追求。在課餘時間,計算機程式設計、機器人大賽、社會公益,他都沒有落下。而恰恰是這些看似與應試無關的興趣,幫助兒子獲得了美國頂尖高校招生官們的青睐。

之是以選擇美國大學,李錦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排名,根據2022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前50的大學中,美國大學占據了24個席位,而英國僅有6所大學進入榜單前50。其次,是美國大學所展現的“招賢納士”的招生态度。相比部分隻看重分數的亞洲國家,美國大學對于學生的考核更為全面,更關注學生的個性和潛力。

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多樣性也是吸引李錦的因素。在美國,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大學,大多會采用小班化、個性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授之以魚”。課堂上通過觀點的碰撞,擷取新知,幫助形成批判性思維。

在兒子申請美國大學的路上,李錦踩過一些“坑”,也正是這些不那麼靠譜的體驗,讓她最終決定自己DIY幫助兒子申請,也為之後創辦峰越教育埋下了伏筆。

李錦畢業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踏入教育行業前,曾在迪士尼、強生、聯合利華、寶潔等多家世界500強跨國企業工作,職場上已是一位外人眼中的成功女性。

2013年一個春日的淩晨,李錦一家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來到一座夏威夷小島,計劃從這裡中轉前往美國紐約。當時,兒子已經拿到了包括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東北大學、馬裡蘭大學在内的7所美國高校的錄取。此番行程,是去實地考察這幾所學校,以便作出最後的擇校決定。

在前往紐約的路上,兒子收到了心儀夢校紐約大學的offer。一家人随即決定重新安排先前的行程規劃,将實地考察的第一站標明為紐約大學。

那一年,兒子一共獲得了8所美國大學的錄取,最終選擇進入紐約大學,這也正是他理想的選擇。

李錦在其2014年出版的《我是孩子的品牌總監》一書中回憶當時的心境,“那天淩晨,一家人回望前路、暢想未來,那種輕松溫馨的氛圍讓我至今難忘。”

過去的幾年間,李錦緻力于倡導“反内卷”。在她看來,盲目追求藤校的這種“卷”是沒有意義的。“作為家長和留學申請機構,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設身處地去為孩子做合理和有效的規劃,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路徑,這樣才有利于成長。”

最近,李錦開始嘗試在身邊的家長圈内推廣一個新項目,讓大家能夠關注身心靈健康,通過定期開展冥想、瑜伽等活動,緩解家長和學生在留學申請過程中的焦慮心境。

“留學申請路上,并不是進了哈耶普斯麻才代表成功。”她一直堅持着這個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