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本早申请已经落下帷幕。此次早申季延续了上一年的“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各大高校申请量屡创新高,加州大学申请系统甚至一度因访问人数过多而崩溃。另一方面,高校收紧了早申阶段的offer数量。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例,其今年早申offer数相较上一年锐减六成。留学赛道上无形的“厮杀”日趋白热化。
高校也在调整录取标准。去年11月,加州大学宣布永久取消SAT、ACT等标化成绩要求, 随后,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美国顶尖学府也纷纷宣布继续延续“标化可选”政策,既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标化考试分数,也不会对未的学生区别对待。
在美本申请标化成绩被日益淡化的趋势下,文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文书的重视,是李锦创立峰越教育的第一天起就摆在首要位置的。在她看来,文书是申请中最不容易被完成的部分之一,没有标准和套路,却又是招生官们最为关注的。也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能展现学生特质的部分。
“我们不用模版,不写套路。”李锦向界面教育表示。“套模版的方式是永远写不出一篇个性化、鲜明且有深度的文书的。”
峰越的文书团队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反复议论打磨文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李锦介绍,文书老师会采取头脑风暴形式,让学生挖掘自己的个性。
在李锦看来,主文书的书写就好比一个学生进行过往成长的回忆。由于强调文书的真实性和个性化,过程中老师会不断指引学生挖掘自己最真实的个性。甚至有一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被当场逼哭。
“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去回忆过去的很多事情,比如最感兴趣的、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会有很多的问题去抛给孩子,去梳理和提炼。所以有很多学生在过程中觉得非常痛苦,但是回过来来,都会说这个过程真过瘾,让自己突然醒悟了很多东西。”李锦介绍,“其实在这个过程,产出的不仅仅是一篇文书,也是对个人未来的思考。”
通常,这个过程至少会持续一个月。来回反复的修改和润色,从第一稿到最终版文书的确认,5-6稿是平均数,有时甚至会出现15稿以上才最终定稿的情况。
也会有家长对此表示不理解。李锦笑称,“如果一篇文书我们一次就帮你定稿,对于老师来说是最简单、最省图省力的。但是改这么多稿,其实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
文书要保持真实性
除了在文书展现出个性外,也有需要“避雷”的点。
李锦不建议学生在文书中使劲展示自己是个多么优秀的学生。获得过哪些奖项或者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这些都已经在简历上体现了,不需要在文书中再描述一遍。“美国的招生官更喜欢看到有细节和深度的个人故事,让人产生共鸣。”
在最新出版的《解码常春藤招生—美国本科文书成功申请解析》一书中,她写道,曾与一些有几十年美本招生经验的外籍招生官们交流,常会听到他们对文书的重视,把文书比做申请中的灵魂,从文书中去看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力,从而来判断是否是学校所需要的学生。
此外,对于文书的真实性,经验丰富的招生官能够一眼识破。通过“cross check”方式将文书与学生的在校成绩、语言成绩进行对比,如果在英语能力方面两者存在差距,招生官就会对这篇文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今年申请季中,加州大学加强了对文书真实性的审查。其官网信息显示,在申请截止后,加州大学将会通过防剽窃软件对所有申请人的文书进行查重,之后将通过邮件通知文书疑似存在“抄袭行为”的申请人。收到通知的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日期前通过学校要求的方式进行二次审核。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申请将被取消。
因此,李锦一直坚持,文书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行文方面,不管是优美的文笔,还是朴素直白的笔锋,只要展示自己鲜明的个性、讲述故事,都会是一篇优秀的文书。
但文书也并非拥有“起死回生”的超能力。李锦指出,首先成绩要达到目标学校的标准,招生官才会开始综合评估申请人的影响力和贡献,参考学生的活动经历、推荐信和文书。
反内卷,“藤校”不一定是最好选择
近年来,预备役留学生和家长们盯着藤校、排名榜单上Top30 名校的这股劲,让李锦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最合适的?
李锦的儿子在高中时期成绩并不算拔尖,如果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标准来衡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只能算作领先梯队中的平均水平。”语言成绩也是较晚才开始准备,托福考试的分数也只是刚刚达到美国顶尖高校本科录取的最低门槛。
但这些并没有阻碍儿子对理想高校的追求。在课余时间,计算机编程、机器人大赛、社会公益,他都没有落下。而恰恰是这些看似与应试无关的兴趣,帮助儿子获得了美国顶尖高校招生官们的青睐。
之所以选择美国大学,李锦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排名,根据2022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占据了24个席位,而英国仅有6所大学进入榜单前50。其次,是美国大学所展现的“招贤纳士”的招生态度。相比部分只看重分数的亚洲国家,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考核更为全面,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性也是吸引李锦的因素。在美国,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大多会采用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授之以鱼”。课堂上通过观点的碰撞,获取新知,帮助形成批判性思维。
在儿子申请美国本科的路上,李锦踩过一些“坑”,也正是这些不那么靠谱的体验,让她最终决定自己DIY帮助儿子申请,也为之后创办峰越教育埋下了伏笔。
李锦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踏入教育行业前,曾在迪士尼、强生、联合利华、宝洁等多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工作,职场上已是一位外人眼中的成功女性。
2013年一个春日的凌晨,李锦一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来到一座夏威夷小岛,计划从这里中转前往美国纽约。当时,儿子已经拿到了包括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北大学、马里兰大学在内的7所美国高校的录取。此番行程,是去实地考察这几所学校,以便作出最后的择校决定。
在前往纽约的路上,儿子收到了心仪梦校纽约大学的offer。一家人随即决定重新安排先前的行程规划,将实地考察的第一站选定为纽约大学。
那一年,儿子一共获得了8所美国大学的录取,最终选择进入纽约大学,这也正是他理想的选择。
李锦在其2014年出版的《我是孩子的品牌总监》一书中回忆当时的心境,“那天凌晨,一家人回望前路、畅想未来,那种轻松温馨的氛围让我至今难忘。”
过去的几年间,李锦致力于倡导“反内卷”。在她看来,盲目追求藤校的这种“卷”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家长和留学申请机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设身处地去为孩子做合理和有效的规划,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路径,这样才有利于成长。”
最近,李锦开始尝试在身边的家长圈内推广一个新项目,让大家能够关注身心灵健康,通过定期开展冥想、瑜伽等活动,缓解家长和学生在留学申请过程中的焦虑心境。
“留学申请路上,并不是进了哈耶普斯麻才代表成功。”她一直坚持着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