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01

兒子上國小的六年,是我作為媽媽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從他上學開始,我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輔導學習上。

兒子也非常争氣,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幾乎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各種獎狀也不計其數。

偶爾因為發揮不好,某個科目落後個一兩分,我也會高度重視,讓他做上十幾道同類題型加以鞏固,如果是因為粗心失分,那必須給我檢讨清楚,下次不許再犯。

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還會額外給他“加餐”,要麼是多做一張試卷,要麼是多背一篇課文,總之,一定要多學點什麼。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在我的高标準、嚴要求下,兒子國小階段就是個名聲在外的“國小霸”。

同僚和周圍朋友都羨慕我,一有機會就向我取經培養孩子的方法。

我雖然嘴上謙虛“哎,笨鳥先飛,我們就是笨人下的笨功夫多一些。”但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畢竟,有什麼比孩子學習好,更能給老母親臉上增光呢?

當然,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工作上,為了更好地陪伴和輔導孩子,我放棄了機關更有前途的崗位,主動申請調崗到一個冷門科室,以後升職加薪就跟我無緣了。

生活中,我也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從早到晚都是圍着兒子轉。

我想,現在苦幾年,把學習基礎打好了,等到了初高中階段就能省心了。

不料,天不遂人願,現實給了我一個狠狠的教訓,讓我措手不及。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02

升入初一後,兒子漸漸開始變得厭學,性格也叛逆起來。

他總抱怨分到的學校不喜歡,班級裡沒有對脾氣的朋友,老師上課的進度又快又難懂。

對我的态度,也從小時候的不敢不聽,變成了現在的“刺兒頭”,不管我讓他幹什麼,他都要頂幾句,有時候純粹是為了擡杠而擡杠。

放學後,經常拖到不能再拖,才開始動筆寫作業,我說幾句他就不耐煩。

我隻當他是進入了青春期,加上進入新環境不适應,是以都忍了下來,不想沖突加劇。

結果,初一第一學期的階段性考試,兒子考出了一個讓我錯愕不已的成績:各門成績都很不理想,英語更是隻考了個46分!

開家長會那天,老師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現在高中升學壓力很大,進入國中一定要抓緊,千萬不要因為現在不努力,以後後悔啊!

那一刻,我心一下子提了起來,想想兒子考不上高中,我就害怕。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渾渾噩噩開完家長會,我急匆匆地趕回家,質問兒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兒子正在玩手機遊戲,眼皮連擡都沒擡,滿不在乎地說:“沒考好呗,不愛學。”

我又氣又怒,對着兒子就是一通吼:

“不愛學就可以不學嗎?!”

“國小時候多少算個學霸!怎麼進了國中就啥也不是了?考成這樣,讓人嘲笑,你媽的臉都讓你給丢光了!”

兒子突然從椅子上一躍而起,指着我的鼻子喊:

“從小到大,不管我考得多好,哪怕是考了班級第一,隻要錯了一道題,丢了一點分,你就像個蒼蠅一樣,追着我的耳邊說我,我忍了你很多年了!”

“在你眼裡,我就應該是一個學習機器!考不上高中我就去搬磚!”

兒子越說,情緒越激動,最後一把把我推搡出房間,狠狠摔上了門。

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

為了兒子,我傾盡所有,全都是為了他好,為了他以後長大有一個好工作,好生活,可他心裡居然這麼恨我。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03

那天以後,兒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裡,好幾次我想找他談一談,他都用厭惡的眼神拒人千裡,不肯跟我溝通。

在冰冷的家庭氛圍中,兒子更加自暴自棄,對學習更是不上心了,成績一天天下滑,我卻無能為力,焦慮到了極點。

在我自己開始看書、學習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之後,我才一點點懂得了,我在焦慮什麼,我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在維護自己的心理空間,宣示自己的主權。

父母“以愛之名”管得太多,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等于用自己的觀念壓迫了孩子的意志,侵犯了孩子的心理界限。

這時,孩子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和父母的對抗中,根本跟不上進行獨立的思考,認真地檢討。

是以,父母越管,孩子越逆反。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父母就要學會放手,懂得後退了,這樣才能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

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越大,他需要的空間就越大,有了空間,他才有機會把心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去專注事情本身,思考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然後做出正确的決定。

那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很簡單,給孩子留出兩個空間:

(1)給孩子犯錯誤的空間;

(2)給孩子發洩情緒的空間。

04

1、盡量早一點放手,讓孩子去體驗成長過程中的挑戰與困難,給孩子犯錯誤的空間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肯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不管是因為粗心失分,還是做出了一個不那麼正确的決定,父母都會立即要求孩子改正,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實際上,犯錯沒有那麼可怕。體驗到了錯誤,才會懂得什麼是正确,而這需要孩子親自走過一遍才會印象深刻。

趁孩子還小,犯錯成本低時,不妨給孩子的錯誤留出空間,讓他在試錯中積累教訓和經驗。

以前,我就非常看不得兒子犯錯誤,隻要錯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訓,兒子的心力都用來害怕和對抗了,哪裡還有平和的情緒去複盤檢討呢?

導緻現在,兒子一聽我說他就反感,哪怕說的再對也聽不進去。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2、父母學會共情,看見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情緒留出空間,讓他自己消化

當孩子沮喪、生氣、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總是急于說教、安撫,甚至訓斥,隻希望孩子馬上平複情緒,積極投入學習。

看上去,我們是在教育孩子正能量,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負面情緒的不接納,想着趕緊解決問題。

孩子小時還好說,當孩子越大,這種方式越不好用。

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表現得很厭煩:

“别唠叨了。”

“說了你也不懂!”

“能不能别管我?不用你管!”

家長會給孩子貼上“青春期叛逆”的标簽,卻不知道,情緒積累了多年,沒有釋放,再對的道理也聽不進去。

是以,當孩子生氣時,我們不如給孩子留出空間,讓他慢慢消化,父母也用共情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你的情緒,我們看到了。

一味說教、施壓,隻會把孩子逼進死胡同,忍無可忍,隻能跟你對抗到底。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我一邊上學習,一邊對照自己,不斷反思。

“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來自孩子心裡的動力。”

這些年,我總是讓孩子拼命刷題,每天都給他安排得滿滿當當,一點喘息的空間都沒有。

兒子上國小時的優秀成績,完全是被我逼出來的。

他就像個無助的木偶,被我牽着,内心忍着。

等上了國中,面對新環境的恐懼,學習強度的不适應,一下子打亂了他的節奏,他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于是,在迷茫、慌亂之中,他就開始用“抱怨”的方式向我求助,卻被我冷漠地擋了回去。

進入了青春期的兒子,自主意識開始覺醒,壓抑的不滿和憤怒也就全面爆發了,對我開始了無情的反擊。

我弄清了兒子今天的根源所在,也懂得了,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比逼他做學霸更重要。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我不再緊盯着兒子每一次測試的成績不放,不管老師在群裡公布的名次如何,我都盡量保持平和,不去追問指責。

一開始,兒子在家總是關房門,玩手機,對我不理不睬。

我沒有着急,明白這些年積累的情緒總要找一個出口,照常喊兒子吃飯,不吃就随他,痛快地給兒子零花錢。

對他,我不再是一個霸道管教、一味要求成績的媽媽,而更像一個好朋友,真正在意他的感受勝過學習本身。

漸漸地,兒子感受到了我的變化,他對我的态度也不再那樣冰冷。

一天晚上,我給他做了愛吃的雞腿和排骨,兒子吃得非常滿足,我看着心裡也非常高興。

回房間後,我手機上突然收到了兒子發來的微信:“媽,謝謝你一直以來給我的愛。其實我都知道的。”

看到這條溫暖的資訊,我強忍着沒讓眼淚流下來,一時間有千言萬語想對兒子說,卻隻回了一句:“媽媽知道。”

從那以後,兒子一改自暴自棄的态度,好像内心的愛和動力被啟動了一樣。

他告訴我,自己想找回國小時的狀态:“我就不信,小時候能學好,現在不行!”

兒子自己捋順了學習計劃,每天嚴謹地執行起來。不得不說,國小時打好的底子還在,兒子很快就追趕了上去。

兩個月後的期末考試,兒子雖然沒有重回巅峰,但卻是年級裡進步最大的學生,還上台發表了學習進步的經驗。

陪伴兒子從“自暴自棄”到班級“第一”:讓孩子自主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去接兒子時,老師都表示了驚訝和贊賞:“沒想到這孩子韌勁這麼足,按照這樣保持下去,班級前幾肯定有他的位置,我看好他!”

兒子聽了,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笑了。我也非常開心,有一種快要流淚的激動。

我明白,兒子能追趕到這個程度,背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這一切,隻有靠他内心的動力才能做到。

我想起了一句話:“孩子擁有的任何動力,都無法靠外界壓力得到。動力需要的是喚醒,而不是轉化。沒有動力的孩子,缺乏的不僅是主動學習,克服懶惰的自驅力,還包括一顆強大的面對挑戰的心力。”

如今的兒子,已經被喚醒了。

回想起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痛苦的不隻有我,還有兒子。而我如果不是及時改變,很可能就親手毀掉了孩子的學習動力和人生。

我希望家裡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放下無意義的焦慮,采取行動,學習、改變、成長,當你自己強大起來,也會正确激勵孩子,幫助孩子成長,改變!

請你關注我,學習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幹貨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