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娃測骨齡,是智商稅嗎?

年底了,第一批過年的人兒已經回村兒就位了。

親戚朋友們聚到一起,很常見的就是比比娃娃們的個子,個子高的就會被各種誇,個子矮了……連家長自己心裡都有點打鼓糾結。

“這孩子怎麼不長個兒呢?”

“要不去測個骨齡吧!”

“聽說不是沒用,是騙錢的嗎?”

???兩邊人都糊塗了。

嘟媽給大家唠唠測骨齡這個知識點,非常全面、幹貨!建議直接收藏!

給娃測骨齡,是智商稅嗎?

骨齡是啥?

一般來說,人體生長發育通過兩種方式展現:

1、生理年齡

也就是身份證上的年齡。換句話說,就是今年你幾歲了。

2、生物年齡

也就是骨骼年齡,俗稱的“骨齡”。

骨齡的生長速度,一般是和年齡大緻相當。不過,後天飲食攝入、運動情況、環境因素以及心理狀态,都會對骨齡造成一定影響。

是以,有不少人,生理年齡和骨齡會有一定偏差。比如,有的12歲孩子,骨齡還停留在10歲;也有的10歲孩子,骨齡已經12歲了。

測骨齡有啥用?

對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定期測骨齡非常非常重要。通過骨齡結果,醫生能夠——

判斷發育情況:骨齡能反映孩子的真正發育水準,以及身體成熟程度。

發現疾病:能發現孩子是否矮小、性早熟、性發育異常等等。

預測未來身高:能預測孩子的身高增長空間,還有多大。

在兒科内分泌門診,孩子們得到的首個醫囑,幾乎都是測骨齡。醫生再根據骨齡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根據檢查結果,醫生能預估孩子的成年身高,也就是最終身高。

孩子多大要測骨齡?

3歲以上的小孩,如果身高比同齡兒童明顯矮小,或比同齡兒明顯高大,都說明生長發育異常,需要測骨齡。

一般來說,孩子14、15歲的時候,骨骺就已經趨于閉合了,長高的空間非常小。

是以,測骨齡一定要趕在青春期啟動前(女孩9歲前、男孩10歲前),提前進行身高預測和針對性的進行身高管理。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長2~4cm。

當然,骨齡監測也不是越小越好。

寶寶2歲之内的身高基本是趨中發育,對未來的身高預測沒有太多意義。因而,2歲之内一般不需要測骨齡。

生長發育正常的孩子,一年拍1次骨齡片,做好持續監測就行了。但是,骨齡偏大的孩子,最好每半年測一次。

這3類孩子一定要盡早檢測骨齡

1、發育異常

身材矮小,身高明顯低于同齡兒。尤其是出生身長、體重不足,兒童期持續矮小,以及身高生長速度明顯減慢或加快。

2、性早熟

男孩在9歲之前,出現陰莖、睾丸增大,随後變聲、喉結突出、長胡須、長出陰毛、腋毛等;女孩在8歲之前,乳房發育,後續長出陰毛腋毛,或者在10歲之前來“大姨媽”。性早熟的孩子,骨骼發育提前,生長周期會大大縮短。

3、過度肥胖

肥胖的小朋友,雖然短期内比同齡人高一點,但由于肥胖孩子體内脂肪多,會産生雌激素,可加速骨骺的快速閉合。

怎樣測骨齡?

要想知道孩子能長多高,就得測骨齡;而要查骨齡,就得拍骨齡片(X光片)。

骨齡片大都是拍手部,而且是拍左手。

給娃測骨齡,是智商稅嗎?

通過拍攝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醫生能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确定骨齡。

測骨齡要拍X光片,

會不會輻射太大?

不會。

手部屬于肢體末端,拍骨齡片避開了腦部、甲狀腺和性腺等關鍵部位,而且輻射量很小,對人體的傷害可忽略不計。

即使孩子因為生長過快或者生長過慢,需要每半年測一次骨齡,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骨齡結果怎麼看?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骨齡和年齡不會相差超過 1 歲。

骨齡延遲(晚熟):骨齡 - 年齡 < -1歲

骨齡提前(早熟):骨齡 - 年齡 > 1歲

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

如果骨齡提前或者落後超過 2 歲以上,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的生長發育可能有問題。

比如,孩子11歲,但是骨齡已經13歲,那麼可能是性早熟。一旦骨骺提前閉合,長高的空間就不大了。

而如果孩子已經11歲,骨齡才8歲,那可能是生長激素缺乏,或是甲狀腺問題,要及早去看内分泌科醫生。

骨骺快閉合了,還能長高嗎?

如果骨齡片顯示,骨骺線即将閉合,但還可以看到一條小小的線,那生長的空間就隻有2cm。

但是,如果骨齡完全閉合,就無法再長高了。

有不少家長以為“孩子現在矮,到了時間自然會長”。等到被發現孩子骨齡已經閉合,已經錯過長高的時機。

孩子身高發育有三個高峰期,錯過了,可就來不及了——

0~3歲

寶寶出生後到1歲左右,生長速度最迅速,能增長約25cm。1歲到3歲,身高增長速度會逐漸下降,但仍處于發育高峰期,每年增長約10~15cm。

3歲到青春期之前

每年的增幅,在6~7cm左右。

青春期

正常情況下,男孩從青春期到骨骺線完全閉合,可長高約28~30cm左右,而女孩能增高20~25cm。

在後兩個長高“黃金期”,家長尤其要關注孩子的骨齡情況。早發現、早幹預,孩子還有可能再“拔一拔”。

如何幫助他長高呢?

我們知道身高受到遺傳和環境影響,雖然遺傳占了大部分,但不能完全決定孩子的成年身高,通過後天的管理,想要突破遺傳身高水準也是可能的。接下來就聊聊該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1、做好身高監測

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最好每個月為孩子測量一次身高,并記錄下測量的數值,連續測量幾次後,将這些點連起來就能得到孩子的生長曲線。生長曲線可以動态縱向的觀察兒童生長速度,進而了解孩子最近身高的增長情況。

在給孩子量身高時也有技巧:

給娃測骨齡,是智商稅嗎?

建議固定在早晨或晚上給孩子測量身高,如果時間不固定,測量值會出現誤差,這是因為孩子活動一天後脊椎在重力的作用下縮短,導緻晚上身高比早晨矮。另外,除了每月監測一次身高,骨齡評價也不能忘,它能更客觀的反映孩子生長發育情況,一般每年監測一次(青春期最好每半年監測一次)!

2、均衡全面的營養

很多家長都在關心,吃什麼能長高?

其實沒有哪一種食物吃了能長高,兒童身高增長需要均衡全面的營養。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每天要保證攝入:

500ml牛奶

1個雞蛋

50g肉

并在此基礎上适當添加富含鈣、鋅、維生素A、維生素D等食物,它們都是幫助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對于牛奶過敏的孩子,2歲之前建議選擇深度水解牛乳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作為替代品;2歲之後可進行無奶飲食,但需要通過增加其他食物的攝入量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

由于每種食物的吸收率不同,不能隻依靠單一食物替代牛奶中的營養,還需要媽媽們搭配起來做給孩子吃,經常變換種類。雖然我們不能喝甜甜的牛奶,但合理的增加食物攝入量照樣可以讓身體倍兒棒!

3、合理運動

運動有利于骨骼及全身的鈣磷代謝,可以加速骨礦物質的骨内沉積,進而促進骨骼生長。

研究認為,運動時間至少在10分鐘以上會出現生長激素的升高,在運動開始後的20~30分鐘之間生長激素的分泌出現峰值。如果運動持續到孩子精疲力竭時,生長激素的分泌反而受到抑制。可見,運動不是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家長朋友們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把運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1小時之間。

4、保證睡眠時間

生長激素能促進長骨的骺軟骨細胞增生,加速骨與軟骨的生長,進而使身高得到增長。

為了獲得更多的生長激素,建議晚上20-21點就要準備讓孩子入睡,盡量保證在22點前進入深睡期。孩子進入深睡1-2小時以後也就是23點至淩晨1點之間生長激素分泌會逐漸進入高峰。

5、保持良好情緒

長期負面情緒,會導緻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減少,除了身高較矮之外,還會有智力發育慢、多動、人際關系不協調等異常行為。

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時,要充分了解,并做出正确的引導,幫助孩子了解、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讓TA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End —

歡迎留言讨論

别忘了文末【點贊】和【在看】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