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少年時期患抑郁的孩子長大後更易染煙瘾

作者:榮新奇教授

有研究發現,童年的精神問題會導緻長大成人後行為偏差。最近芬蘭的一項研究研究指出,兒童青少年時期患抑郁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容易染上煙瘾。

芬蘭土庫大學曾以2300位1981年出生的男童為研究對象,追蹤10年發現,在8歲時被診斷出有抑郁症狀的男童,比一般正常孩子在18歲時,有抽煙習慣的機率高出20%,而成為重度酗煙者的機率更高出40%。

青少年時期患抑郁的孩子長大後更易染煙瘾

這項研究還發現,小時候比較害羞内向的男孩,長大後吸煙的機率反而少了10%。主持研究的尼梅拉博士推論,物質濫用可能是一種社交表現,而内向封閉的人比較不會借助和别人互動而經曆抽煙行為。

對照去年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發現,患有多動症的兒童(注意力缺失)成長後,也較可能成為習慣性吸煙者,這類人比正常人的機率高出20%。

青少年時期患抑郁的孩子長大後更易染煙瘾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顧德曼博士表示,過去的研究嘗試找出童年精神健康問題可能增加未來成人偏差行為的風險,現在愈來愈多研究證明了,特定精神問題也會造成日後藥物等濫用。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上幾種問題,父母應該帶孩子做及時治療,及時治療及幹預能有效減低以後煙、酒、藥物上瘾。

青少年時期患抑郁的孩子長大後更易染煙瘾

心理專家榮新奇表示,對于因兒童時期抑郁、多動、精神問題導緻的煙瘾、酒瘾、藥物濫用,如果成年後想改變這些習慣,心理咨詢是不錯的選擇,催眠療法對于因兒童時期的抑郁等問題導緻的煙瘾、酒瘾、藥物濫用作用明顯。

與傳統的戒煙方法相比,催眠療法通過與被催眠者的潛意識進行深度對話,讓被催眠者回歸到自己染上煙瘾的真正原因,比如原生家庭、抑郁情緒等,同時結合其戒煙的動力,引導被催眠者走向積極樂觀的生活,進而達到讓被催眠者從内心對煙、酒等産生戒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