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提到寮國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2016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的中老鐵路工程,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通車,全長1035公裡的中老鐵路全部采用中國管理标準和技術标準建設,是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自此,寮國從東南亞最憋屈的“陸鎖國”開始變為開放富裕的“陸聯國”, 在這片占芭花盛開的土地上,“瀾滄号”将一路奔馳,聯入中國鐵路網,幫助寮國駛向國際。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寮國是這個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在東南亞這個三面環海的半島上,寮國被中國、緬甸、泰國、越南、高棉圍在了中年,雖然三面環海,但寮國連一個出海口都沒有,你說這還不是最憋屈的?那好,我們再來看一看寮國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寮國經常出現在各國的小說電影裡,可出現的角色卻基本都不是什麼好角色,比如在國人心中,提起寮國就會想到湄公河,而提到湄公河,很多人就會不自覺的想到金三角,但其實,寮國也還是有很多好東西的,比如靈芝、燕窩,比如礦石等等,之是以不被我們所熟知,是因為寮國多山缺路,交通極度不發達,有資料顯示,到2010年的時候,寮國整個國家的鐵路裡程為3.5公裡,是的,在北上廣很多人上班坐地鐵的距離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也是以,在中老鐵路之前,寮國稱自己為“陸鎖國”。

很多人不禁好奇,“要想富,先修路”這個口号,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寮國人民難道不知道嗎?

人家當然也知道,可修路是要花錢的呀,而且在寮國修路實在是太難了。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寮國這個地方,年平均氣溫約26℃,且雨量充沛,但23.6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有80%為山地和高原,且“地勢北高南低,全國森林覆寫率更是高達50%。而以寮國的财力,想要在這樣的條件下修築一條通往外界的路,是萬萬負擔不起的。

但還是那句話:要想富,先修路。隻有修了路,才能讓自己的特産走出國門,促進經濟增長,進而擺脫陸鎖國的貧窮命運,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寮國自己顯然無力修築這條通往世界的路,于是他們的目光聚焦到了鄰居中國的身上。最終,兩國商定,用合資的方式共同建設這一條邁向富裕的鐵路!

可在鋪這條路時,情況遠比想象的複雜,全長1035公裡的中老鐵路位于橫斷山脈的南延部分,鐵路線要穿越三山、橫跨四水,山高谷深,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900米,地形條件極為複雜。全線橋隧比高達71.1%,橋隧總長712公裡,其中隧道總長609公裡。是以,在中老鐵路通車之時,大家紛紛感慨,中老鐵路不是鋪出來的,而是挖出來、架出來的!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你以為僅僅挖山洞、架高橋就能解決問題了嗎?在修築中老鐵路時,還發現了很多沒有爆炸的炮彈,有沒有很好奇,寮國那麼窮,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炮彈呢!這就不得不提一提越南戰争了,當年,漂亮國仗着自己膀大腰圓,就想侵略越南,甚至想要以武器裝備碾壓越軍,于是漂亮國為了發揮武器裝備優勢,瘋狂的用飛機投彈,而這期間,作為越南的鄰居,寮國也被動的接到了很多“空中快遞”,據統計,越南戰争期間漂亮國“誤投”到寮國的炮彈超過200萬噸!了解二戰史的人都知道,倫敦大轟炸中,德國向英國投放的炮彈也不過才7萬噸,就已經造成了大約6萬人死亡,一百萬餘人無家可歸!200萬噸炮彈如果平均在這個2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足以把整個國家翻幾遍,但曾經的話語權在西方媒體手上,這些事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可即便戰争已經結束了幾十年,寮國現在每年還會有無辜的人被炸傷。這也給鐵路的修建帶來了諸多不便,寮國和中國不得不一邊排爆,一邊規劃,團結一心的去修築這條象征着友誼的中老鐵路。

2021年12月3日,起自中國雲南昆明、終到寮國萬象,中老鐵路建成通車。

以前,從中國到寮國之間的物資運輸,需要20多天,現在昆明至磨憨最快5小時20分可達,磨丁至萬象最快3小時20分可達。加上口岸通關時間,從昆明至萬象的運輸時間縮短至最快10小時左右,而且運費也跟着大大降低。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中老鐵路是中老曆史上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同時,它也是世界首條全線開展系統性綠化景觀設計的跨境鐵路,也是亞洲首條将生态環保、景觀美化、人文風情融合在一起的長大幹線鐵路工程,中老鐵路站房節電裝置設施配置率達80%以上,節水裝置設施配置率達100%,基本完成了“一站一景”的精品站房建設。

同時,中老鐵路也是一條科技之路,沿線所有裝置全部由大陸自主研制,從特種橋梁到超長鋪軌車的精準鋪路,再到“瀾滄号”全部采用“複興号”列車技術,以及中國鐵路列控系統的全線加持,無一不展現中國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鬥的智慧及力量,為中國乃至世界高原山區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讓中國鐵路的經營理念、成功經驗、技術标準等走向國際。

一列列穿行在占芭花盛開土地上的“瀾滄号”必将一路奔馳,通過中國鐵路網,帶領寮國走向國際!

中國高鐵有多強大?中老鐵路告訴你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