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交所CEO歐冠升: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作者:钛媒體APP
港交所CEO歐冠升: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1月19日,港交所CEO歐冠升發表題為《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的文章,他表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未來10-15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金融領域的重大改革是中國金融大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這一巨變中将迎來重大機遇。

歐冠升預測,中國内地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規模10年後将超過100萬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美國金融市場的規模。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群體也在發生變化,國内外投資者都将越來越成熟。他認為人民币國際化或将是推動變革的最強催化劑。

“香港國際化的市場機制可以為金融産品創新和人民币國際化提供完美的試驗田。”在歐冠升看來,香港是連接配接内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梁,擁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在中國金融大發展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因為香港既是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首選,也是中國資本投資海外的首選;此外,香港還是新經濟公司的主要融資中心,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轉型提供融資支援。

歐冠升堅信,中國金融大發展已經來到,香港今天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據悉,這是歐冠升2022年發表的第一篇文章。2021年5月,歐冠升接替李小加成為港交所新任CEO,成為港交所首名非華人行政總裁。在他掌舵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與改革措施,其中SPAC上市機制這一重大改革于2022年1月1正式落地。港交所是以成為繼美國、新加坡等資本市場後,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資本市場。

以下為歐冠升釋出的網志原文,經钛媒體App整理編輯:

去年5月我加入了香港交易所,當時我很興奮能夠加入一家可以重塑全球金融市場格局的公司。在剛剛過去的假期裡,我靜下心來重新思考了一下這些想法,越來越堅信香港不僅可以在建構充滿活力的國際金融市場方面擔當重任,也可以在推動社會繁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放眼全球,許多改變世界的願景都在疫情之後付諸行動:例如美國推行的"重建美好未來"計劃、歐盟正在推行的"歐洲綠色協定",以及全球範圍的"碳中和轉型"等等。與此同時,各種科技創新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着我們的日常生活,透過它們,我不僅看到了世界經濟複蘇的萌芽,也看到一些更深刻的變化。

盡管全球經濟複蘇的道路遠非一帆風順,新冠疫情仍然困擾着我們,世界局勢依然錯綜複雜,但我仍然相信各種各樣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互相聯系會越來越緊密。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金融領域的重大改革是中國金融大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這将是未來的大趨勢。作為一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以在促進經濟發展、提升互聯互通、推動跨境資本加速流動和創新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進而推動一個巨變的發生,這一巨變将深遠地重塑全球市場,并為我們所有人創造機會。

這一巨變就是中國金融大發展,我寫這篇網志的時候,這難得一遇的巨變正在發生。展望未來十年,我相信中國内地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将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内地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規模十年後将超過100萬億美元。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未來10-15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金融領域的重大改革是這一巨變的主要推動力。随着經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中國家庭将開始把部分儲蓄(總規模可能高達50萬億美元)"搬家"到資本市場投資金融産品,而深化改革将推動内地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人民币國際化程序的提速,進而加速通過香港進出中國市場的跨境資本流動。

我們隻需要簡單的計算就很容易得出這種結論。不妨一起來看看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内地債券和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從18.6萬億美元激增至30.7萬億美元。雖然不能拿過去的增速進行簡單的線性預測,但即使以保守的增長速度來做假設,我們也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内地市場的規模将超過100萬億美元,相當于十年内增至今天美國金融市場的規模!

中國金融大發展加速跨境資本流動

推動中國金融大發展的趨勢主要來自國内家庭财富投向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資産再配置、國際資本的持續流入,以及國内機構投資者的不斷壯大。

内地家庭可用于投資的資産規模驚人。根據麥肯錫公司的預測,内地資産規模将從2020年的205萬億元人民币(32萬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328萬億元人民币(52萬億美元)。随着資産基礎的增長,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更多資本從儲蓄和房地産投資流向資本市場和企業。

港交所CEO歐冠升: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實際上,随着越來越多中國和國際投資者的參與,我們已經看到跨境資本流動在提速——滬深港通計劃、國際指數提升A股納入比重和新産品的不斷湧現,正在激發和滿足全球投資者對于多元資産配置的需求。

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四大變化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正如14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啟了一系列創造宇宙的過程,中國金融大發展也将對全球金融市場産生同樣重大的影響。

從很多方面來說,這一過程其實已經開始了,随着中國近年來不斷推行金融改革,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已經開始東移,尤其是轉向中國。

首先,中國股票市場融資額在全球市場的占比正在上升,根據安永的資料統計,中國股票市場(包含香港和内地)2021年上半年共募集資金603億美元,同比增長95%,占全球市場同期融資總額的27.2%。

在鼓勵創新和創業的環境下,中國新經濟正在高速發展,未來融資需求十分強勁。根據胡潤研究院的資料,2021年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74家,總數達到301家。

這種高速增長不僅僅展現在股票市場上,也展現在中國的債券市場上:截至2020年底,中國債券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18.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在短短八年内規模翻了兩番。預計近兩年實行的一系列債券市場改革,将進一步推動中國債券市場的高速增長。

港交所CEO歐冠升: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群體也在發生變化。随着中國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内外資本加速流動和融合,投資中國市場的國内外投資者都将越來越成熟。

各種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為這一融合提供了強大支援。我們緻力于不斷完善香港與内地的互聯互通計劃,例如,不久前債券通南向交易的開通,以及最近宣布即将把ETF納入滬深港通的好消息,相信我們将迎來兩地資本市場更高效的雙向資本流動 。

港交所CEO歐冠升: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最後,人民币國際化或許将是推動變革的最強催化劑。随着中國經濟的增長,國際市場對人民币的貿易結算和跨境投資需求都呈現指數化增長,再加上2016年人民币被國際貨币組織納入特别提款權(SDR)成為國際儲備貨币,我相信人民币将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國際投資者将會越來越看重離岸人民币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

香港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背靠内地的香港一直是連接配接東西方之間的橋梁,憑借大量優秀人才、強大的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資本自由流動,以及開放透明的國際化市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既是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首選,也是中國資本投資海外的首選。香港是中國企業首選的國際融資中心,同時也是一大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币市場,截至2021年1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規模達到8,687億人民币。

香港還是新經濟公司的主要融資中心,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轉型提供融資支援。新經濟公司的融資在香港市場新股融資總額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從2019年的49%上升至2020年的64%和2021年的87%,尤其自2018年上市改革推出後,香港今天已經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2021年共有34家生物科技及醫療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宗數全球排名第一,融資總額全球排名第二。

作為連接配接内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梁,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在中國金融大發展中發揮獨特的作用。香港國際化的市場機制可以為金融産品創新和人民币國際化提供完美的試驗田。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香港交易所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與改革措施,備受市場歡迎,例如推出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不斷擴大滬深港通投資标的,以及引入新的 SPAC 上市機制。種種迹象表明,盡管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全球資本市場之間并沒有 "脫鈎",恰恰相反,它們互相依存度越來越高,跨市場投資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旺盛。

總之,中國金融大發展已經來到,我相信香港今天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機遇,香港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持續提升自己的競争力。隻要不斷提升市場競争力,香港就一定可以憑借獨特的優勢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為全球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投資機遇、為夢想和創新提供動力。讓我們攜手創造未來,共同迎接中國金融大發展這一難得的機遇。

祝大家在2022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钛媒體App編輯馬瓊綜合港交所官微、中新社、猛犸資本局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