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作者:精英說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前段時間,自帶流量的網紅經濟學者、原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釋出了《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一文,瞬間引發網絡熱議。

針對國家目前低生育的現狀,他提出了讓央行每年印鈔2萬億鼓勵生育的建議,用10年社會多生孩子5000萬。

任澤平還表示,“一定要抓住75-85年還能生的時間視窗,抓緊出台鼓勵生育基金,再不出台就完了,不要指望90後00後”。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圖檔來源自網絡

此言論一出,立馬招來反對聲一片。澎湃新聞表示:“這一報告的「亮點」實在太多,以至于這篇所謂的中國生育報告,與其說是決策建議,不如說是熱搜關鍵詞集合。”

任澤平的建議是否靠譜,說姐不敢妄下結論,但作為生育過兩個孩子的80後母親,即上述建議中專家重點要抓住的生育主力軍,今天就和大家讨論一下,除了經濟壓力之外,女性為了生育,還将付出些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都聽過類似下面的對話:“生孩子嘛,每個女性都要經曆的,也就生的時候疼那麼一小會兒。”、“孩子生出來就好帶了,稍微忍忍就過去了”......

當我們都在強調女性應盡的“生殖義務”、在賦予女性天然的“養育功能”之外,女性在懷孕、哺乳、恢複期所需要付出的“生育代價”,卻在一代代人的“難以啟齒”中被掩埋過去。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盆底肌功能障礙引起的尿失禁

“生完大寶出月子,小姐妹來看我,講到高興的地方兩人哈哈大笑,未婚未育的她笑出了淚,已婚已育的我卻笑出了尿。”

很多寶媽剛生産完那兩三個月,或許都有過類似的體驗:一個突如其來的噴嚏、遇到急事的小跑,都會無意識漏尿。比如女明星Ella 也曾自曝自己産後“漏尿”2年。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據原協和醫院婦産科醫生、沃醫婦産名醫集團聯合創始人龔曉明介紹,約有1/3的産婦因盆底肌功能損傷導緻壓力性尿失禁,通俗說法也叫産後漏尿。

盆底肌肉位于盆腔的底部,是由不同的肌肉和韌帶組成的肌肉群,它就像一張巨大的吊床,把尿道、陰道、膀胱、子宮、直腸等髒器牢牢托住。

女性整個妊娠期,增大的子宮、胎兒、羊水,以及孕期增加的體重,一旦超出這張吊床的負荷,使其失去彈性,分娩後髒器無法保持在原有的位置,女性身體就會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比如大小便失禁、盆底髒器脫垂等等。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其中小便失禁,是最普遍困擾新手媽媽的一項功能障礙,它雖不危及生命,大部分在産後三四個月也能自行恢複 ,但若病情嚴重,長期任其發展,容易繼發感染壓瘡、尿道炎、陰道炎等疾病,并且對一個成年人來講,尿濕一條褲子,更嚴重的影響是心理層面的。

在最近熱播劇《女心理師》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二胎媽媽詹璐,送大女兒到學校門口後,突然感覺到一股暖意,低頭一看,褲子已經濕了,這一幕恰好被一個眼尖的小男孩看到,小男孩指着詹璐大聲喊起來:“你看她尿褲子了,她都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我都不尿褲子了!”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男孩的喊叫,立即引來周圍家長的指指點點,以及女兒同學的嘲笑。頃刻間,一個女人所有的體面、自尊,都被那濕透的褲子打擊得蕩然無存,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望和難堪......

身材變形

“肚子鼓漲的像打滿氣的皮球,乳房幹癟的像空無一物的布口袋”。

媽媽編排自己的這句段子,其實包含了兩種很普遍的産後後遺症,一個是腹直肌分離引起的腹部變形,一個是懷孕哺乳引起的乳房變形。

何謂腹直肌?媽媽平躺在床上,左手托住頭,右手指放在肚臍上下3cm的區域,開始做仰卧起坐動作,會摸到肚子兩側兩條豎着的肌肉,這就是腹直肌。倘若媽媽能摸到這兩條肌肉之間有一條凹陷的深溝,并且寬度超過兩指,就是腹直肌分離。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幾乎100%的孕晚期女性受體内孕激素影響,以及不斷增大的子宮使腹壁肌肉拉伸擴張,腹直肌都會分離。正常情況下,等到媽媽生産後,腹壁會逐漸恢複,腹直肌會再向中線靠攏,通常半年到一年即回到原先位置。

但也有很多媽媽,特别是巨大兒、雙胎妊娠、羊水過多或者多次分娩的媽媽,兩條腹直肌間距被撐的過大(超過2cm),導緻腹部肌肉無力,腹壁緊張度下降,無法自然恢複,相關調查表明,中國育齡婦女産後腹直肌分離發生率約為45.14%。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腹直肌分離如果嚴重,媽媽會出現腹部不适,腰背部痛,髒器脫垂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更多的媽媽,其實病理症狀并不會太明顯,但從窈窕淑女一夜變成大腹便便的婦人,心理上很難接受。

其次則是乳房變形。很多媽媽以為的胸部下垂,其實是離乳後,乳腺腺泡逐漸縮小,組織逐漸萎縮,乳汁逐吸收導緻的假性下垂。

給乳房多一些恢複的時間,在離乳後的幾個月到半年左右,脂肪會逐漸回歸重新填充,這個時候再去觀察判斷才是客觀真實的。

判斷真下垂還是假性下垂,媽媽可以照鏡子參考下圖,觀察自己的乳頭乳暈的位置和乳房下沿的根部位置對比。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哺乳期結束後,比較常見的一種狀态是上圖E,假性下垂狀态,即乳頭乳暈位置平行或者略高于乳房下沿根部處,乳房下半部分低于乳房下沿根部處。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乳房下垂呢?我們先看看一張乳房矢狀橫式圖。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其中乳腺小葉、乳房懸韌帶、乳房脂肪體是乳房中的“三劍客”:乳腺小葉與泌乳相關,寶寶哺乳需要它;乳房脂肪體與CUP相關,乳房豐滿需要它;乳房懸韌帶與胸形相關,提升堅挺需要它。

如圖可見乳房中是沒有任何的肌肉組織來支撐固定的,是以乳房的堅挺主要是靠乳房懸韌帶牽拉皮膚、脂肪及乳腺的纖維結締組織來支援和固定。

女性從孕期開始,由于激素水準變化、體重增加等原因乳房增大豐滿,重量體積增加,此時維持乳房堅挺的乳房懸韌帶受到額外的持續牽拉,導緻産後乳房下垂現象的出現。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無論之後是否哺乳,牽拉都已經産生了,并且随着孕次的增加,乳房下垂的現象可能随之加重。

也就是說,導緻乳房變形的元兇,不是哺乳,而是懷孕。隻要經曆懷孕過程,乳房懸韌帶就會有變化,隻是程度因個人體重管理水準、營養水準不同存在差異。

當然,不恰當的哺乳和離乳方式,如哺乳間隔過長,頻繁漲奶會給乳房懸韌帶增加負擔;一味以駝背含胸的姿勢遷就寶寶喂奶,容易扯傷韌帶;斷奶過急,不循序漸進排空乳房,容易引發乳腺發炎……

林林總總這些身體變化,毫不客氣的提醒着現代女性,不管之前在社會活動層面多麼自信獨立、走路帶風,在生孩子這件事上,都沒有辦法逃脫身體裡XX染色體限制,很多女性是以陷入前所未有的沮喪:

“生個孩子,整個青春都陪進去了”。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産後抑郁

“家人每天變着花樣給我煲各種湯,也不管我喜不喜歡,隻說喝湯對孩子奶水好,所有人都想着孩子,那我算什麼?行走的大奶瓶麼?”

“淩晨1點鐘,孩子在哭,老公睡得像豬,就我一個人起來哺乳,憑什麼多個孩子,他們的生活都維持原樣,隻有我自己熬夜受苦?”

“我想全程用紙尿褲,婆婆說它不透氣,總是趁我不注意換成尿布;育兒書上說寶寶睡覺不要搖,媽媽堅持晃晃睡的香,她們怎麼老是要跟我對着幹?”

“他真是個讨厭的哭吧精,吃不飽要哭,尿褲子了哭,醒來找不着人哭,躺久了要哭,玩具拿錯了也要哭,他一哭我就感覺自己這些年的學都白上了,英語考了六級,還是聽不懂他的嬰語。”

“怕回去後再沒有我的位子,整個産假休的都不安生。”

“睡眠不足,就一個字,煩!看誰都煩……”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真的沒想到,在媽媽群裡最能引起共鳴的,竟然是這些讓人憋屈的産後生活細節。難怪美國婦産科學會曾提醒,大約 7 個産婦中就有1個會遭遇抑郁症的困擾,超過一半的媽媽會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雖然達不到抑郁症的臨床診斷标準,卻同樣令新媽媽們痛苦不堪。

在大陸,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産後抑郁症在大陸的發病率約為 7.3%-7.14%。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這些産後抑郁“症狀”的産婦,比例更是高達 50%-70%。

超過50%的新手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的一段時間内,會表現出抑郁的情緒和症狀,比如心境低落容易無理由大哭、感到沒有希望和價值感、喪失對孩子的興趣、進食/睡眠過多或過少、有傷害自己或孩子的想法等。

由此可見,産後抑郁真的不是很多人口的“别人也生孩子,别人不這樣,就你這樣”的所謂的“作”,而是普遍存在于新手媽媽中的一種亞健康狀态。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身體層面,女性生産後體内激素劇烈波動,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産後的斷崖式撤退,抑郁的情緒容易伴随着新生命的到來悄然而至。

另外,生産過程消耗女性大量元氣,還沒恢複過來緊接着又進入勞神費心的哺乳期,社畜們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尚且無法忍受“996”的剝削,媽媽們在身體不适、睡眠極度缺乏的情況下長期“007“工作,可以想象其情緒多麼”易燃易爆“。

心理層面,女性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身份從衆星拱月的孕婦變為需要去照料嬰兒的媽媽,難免有落差,家人再不尊重産婦的口味喜好和身材訴求,隻一味以對“孩子奶水好”為由勸吃勸喝,媽媽常常感覺自己淪為“産奶工具人”。

生兒育女的生物功能被無限放大,社會面的自我價值需求被無端忽視,是很多女性産後抑郁的主要原因。

再有,當下中國社會的現實,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往往意味着婆婆/媽媽要深層次融入小家庭,生活理念、育兒理念、産後護理理念的代際沖突引發的家庭沖突,常常讓媽媽們感到無所适從。

而在這些沖突裡,原本該起調停作用的爸爸們,其實絕大部分更沒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他們逃避,甚至漠不關心的态度更加讓媽媽們感到生活無望。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照顧嬰兒本身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朋友感慨,養一個高需求寶寶,甚至比她念一個985碩士付出的心力更多,論文哪裡寫的不好,隻有導師會批評幾句,而媽媽一旦對寶寶表現的不耐煩,全家人往往一起上陣責難,“自己生的孩子,怎麼一點耐心也沒有”。

外界對媽媽太高的要求,近乎道德綁架式的要求,往往會内化為媽媽對自我的PUA,朋友說她産假那段時間,内心常常在怪孩子事兒多與怪自己無能之間拉扯,太割裂、太累了。

講到這裡,忽然想起一句話,“該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反而給我們帶來風雨”,對産後抑郁情緒,家人本該為産婦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援,而現實往往是他們給産婦帶來抑郁情緒。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一點建議

總結起來,這些普遍存在在産後媽媽群體裡的後遺症,除了極個别嚴重者危及生命,其餘大部分主要是長久地影響着媽媽們的生活品質;除了少數需要到專業醫療機構去對症治療,其餘大部分可以自愈,但有一個相對漫長的恢複過程。

是以,在筆者的小樣本調查裡,大家對其的認識存在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走向:

在國事家事天下事樣樣都聊的家族群裡發起話題,他們大多認為這是每個女人生孩子都要經曆的,忍忍就過去了,不屑于談論。

在以女性成長為主要聯結紐帶的虛拟群裡發起話題,大家都很有表達欲,甚至每讨論完一種病症,都有朋友能給出看起來非常專業的建議。

前者更多代表産婦的家人,他們每天為家國大事操碎了心,對身邊女性的付出卻視而不見,後果是本該就醫的沒有及時就醫,亟待他們了解的被埋怨為“矯情”,并非不治之症的傷痛被拖成頑疾,讓家庭關系裡的每一個人都深受影響。

40歲女星自曝産後“漏尿”2年:生娃後遺症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比如筆者高中學曆的小表妹,産後抑郁情緒在家庭裡得不到排解,便縱情虛拟世界,後來一不小心墜入網絡“殺豬盤”,欠下五十多萬巨款。

後者更多是育齡女性、産婦本人,在她們的眼中,似乎女性生完孩子一定要恢複到産前的身形,才叫“做自己”,才能找回自我價值感。但她們價值感層面的東西關注太多,反而忽略了一些客觀事實,就是這些後遺症,有些是可以自然恢複的,有些是不可逆的。

明明可以自然恢複的,非要花大價錢去做産後修複,不是給無良商家創造割韭菜的機會嗎?明明是不可逆的損傷,非要強求修複,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母職懲罰已經夠多,女性自身再這樣執着于顔值、身材的“内卷”,不是自己把自己驅趕到一個更逼仄的生存空間麼?

是以,關于産後後遺症,女性更需要不是群體内部的自嗨,而是外界的看見。最後強烈建議讀者将此文轉發給更多的身邊人,讓女性為生育付出的代價被更多人看見。隻有更多政策和社會關懷上的缺失被彌補,隻有更多生育後顧之憂被解決,女性才敢放心生娃!

作者:鸢尾花花兒,精英說作者。認真帶娃,認真寫字,擁有兩件軍大衣的80後寶媽。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海歸和留學生的聚集地。我們傳遞全球資訊、探讨文化百态、創新社交模式、發現獨立思想。這裡有溫度也有态度,歡迎氣味相投的你關注精英說(ID:elitestalk)。

Ref:

1、知乎 馬蕾醫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01599/answer/1399045514

2、2021年12月13日《南都周刊》公衆号 巫曉 《産後抑郁不是作!超一半新手媽媽有過,還有一些新手爸爸》

3、2021年12月1日《邵醫生》公衆号 言安堂《媽媽沒說過的生育後遺症,所有女生都該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