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竟無法成勢?

三國之是以是三國,說到底是士族政事擡頭的結果,士族階級逐漸掌握政事和經濟話語權,同時進行地域性争鬥,以穩固自己的權力,擴張自己的影響力,三國紛争的實質便是如此。那麼李世民所出的李家,究竟算不算士族呢?很難算。盡管後來李世民修改史書,開一代惡例,給自己的家族貼了好多金。但李世民堅稱自己算是趙郡的世家大族李家,多少被後世治史者嗤之以鼻,其實李家就是起自關隴貴族中西魏八柱國之一,算出身應該是北魏軍戶出身,出自六盤山。甚至與鮮卑族之間存在血親關系,這樣的血脈,在仍然注重血統論的漢末,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非世家大族,有鮮卑血統,這兩點就使得李世民在漢末時代絕對無法跻身上層,最多出任爪牙之列,而且,這爪牙之才,還得是曹操才能拔擢,劉備手下的少數民族将領,在劉備在世時又有幾人能跻身高層?孫權麾下将領,又有幾人出身山越?而身處曹魏政權的李世民,同樣因為出身問題,即便在曹操時期因為唯才是舉得到重用,那麼在曹丕時期就隻能退居二線——非曹氏宗親,又與士族非親非故,又怎能得到曹丕,甚至是操控曹魏實權的大士族陳群和司馬懿垂青呢?

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竟無法成勢?

東吳大帝、曹某、某玄德仨人綁一塊估計也就跟李世民打個平手,隻要給李世民一個合适的起點,統一對他來說并不難,不過因為沒有楊堅打基礎,這統一過程估計也得幾十年,但是這不重要,别說能力實力雙線上得曹操了,即便是能力達标但實力長期不線上的劉備,也是有統一的機會的。曆史的偶然性,決定了誰都有統一的可能,但曆史的必然性也決定了,即便靠着自己英明神武或者對手太菜統一了,也不長久,南方發展了但沒大運河,文化領域發展了但沒成熟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分裂才是主流、才是必然,司馬昭、司馬炎統一了又如何?

當時,因為常年戰亂北方人口空虛,又因為東漢以來的民族政策和曹魏的變本加厲北方主體民族比例過低,是以有了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但即便沒有這些分裂依然不可避免,李世民能不能統一,是看士族選不選擇他,士族一心向漢,李世民再強,也不過是翻版董卓,士族一心向李世民,即使是草莽出生,也是翻版劉秀,是以李世民要想完成統一,第一得是出生士族,第二通過出色的智勇和人格魅力獲得士族階層死心塌地的推舉,這樣才有可能實作。同樣,把李世民換成王二狗,張鐵柱也可以,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且說到李二郎,他的事業是踩在巨人肩膀之上才完成的事業,若無他祖上李虎依靠軍功跻身西魏八柱國之内,他李家能否崛起還屬變數。

若無楊堅憑借絕對勢力奪國自為,與楊家沾親帶故的李淵能否崛起,還在可與未可之間,若無楊廣得位不正,希圖通過創就偉業證明自己,結果功業不成天下大亂,李家根本不可能順勢而起。若無李密吞并翟讓,緻使瓦崗軍敗于内讧,李淵以其自身的威望能否超過李密還未可知,若無窦建德畢其功于一役,渴望一戰而定天下,與李世民決戰虎牢。但凡其穩固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李淵與窦建德孰勝孰敗,并未可知。甚至若無薛舉在淺水原勝利後暴斃身亡,李淵能否存亡,都未可知,何談李世民呢?諸葛亮能一統三國嗎?假設把曹魏的配置給他,我想大機率可以,但曆史上諸葛亮偏偏在蜀漢。

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竟無法成勢?

除了開局配置,還得看是哪個時期,是早期,中期還是晚期,個人認為,李世民雖然和三國時期人物不在同一時代,但通過對外戰争的戰績來看,他至少不弱于曹操、孔明等人,李世民北滅東突厥,西滅吐谷渾,遠征高句麗,掃蕩漠北,可以說是威鎮寰宇。而曹孟德時期也有遠征烏桓、擊潰匈奴、暴打鮮卑等輝煌戰績,孔明平南蠻,孫權收百越,這都是三國時期中原文化對外敵的偉大戰果,這麼一對比,李世民至少不輸于三國時期幾位頂級軍事家。至于能不能一統三國,還是那句話,得看配置和時間。如果是早期,那可能就是四雄并立,如果是晚期,我認為三國的那些人是頂不住生猛的李世民的,有句話叫時勢造英雄,而不是一個英雄平移到另一個時代,仍然是英雄,沒有時勢,何來英雄。

中國曆史的政事,一直都是士族階層政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過是士族代表的發言人罷了,亂戰時期有很多士族發言人,最終發生這樣那樣的事,隻剩一個發言人,他就是皇,。即使隋唐之後開了科舉,也不過是開了庶族變為士族的一個小小的上升管道而已,國家主體仍然是士族階層。劉備在徐州和袁術不分勝負,被呂布虐,被呂布部下高順虐,李世民怎麼樣才能打出這戰績啊?曹操一個兖州,被呂布偷襲,擊敗呂布收複兖州,劉備一個徐州,被呂布襲擊,妻子被俘虜,廣陵人相食。陳壽評價了劉備不如曹操,如何去和李世民比呢?至于劉備替換李世民,劉備一共當兩年皇帝,偏居巴蜀,李世民兩年也做不到統一,李世民未必會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魏延、法正等人的衷心認同,但他也會有忠心自己的另一批有能力的人。另一方面,在劉備的曆次事件中,例如煮酒論英雄、攜群眾逃難、取不取襄陽、是不是因為會殺劉璋等等,李世民的選擇都可能和劉備不同,導緻後面的曆史線也不同。

鑒于李世民起家的晉陽此時屬于曹操的并州太原郡,李世民想在這一時期統一還是有一定難度,畢竟關中經過李傕郭汜之亂後豎夫屈起,想籠絡起人脈是确有難度,加上楊阜張既衛觊這種有治國才幹的潛力股此前傾心曹操,是以李二更可能做的是逐個消滅軍閥,統一整合雍涼,但很難在雍涼建設忠于自己的團隊,畢竟此時不是漢末群雄角逐的局面,想要從一個實力名分都遠高于自己的朝廷手中奪取割據實力,着實是有些難度。是以曹操在世的時候,李二大機率無法統一,李世民和劉備的差別在出生,李世民出生不是含着金鑰匙的,而是含着很大一顆鑽石,出生的社會地位,物質基礎太好了,可以說是無與倫比。

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竟無法成勢?

劉備換成了李世民,創業階段就沒有那麼辛苦了,不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寄人籬下,直接可以招兵買馬,招攬賢才,而且李世民的個人魅力也很高,振臂一呼,謀士、武将都來了,但是三國實力對比還是曹操集團大于李世民集團大于孫權集團,為什麼這樣?因為地盤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還是判斷綜合國力的關鍵因素,曆史上蜀漢可能弱于孫吳,但是換成了李世民,兩家實力可能比較接近,甚至超過,而且曹魏的實力是壓倒性的,赤壁之戰雖然敗了,但是沒有傷到根本,蜀漢夷陵之戰的敗退,就把蜀漢統一全國的資本基本打完了,需要很多年去恢複,如果李世民不打吳國,而伐魏,魏強而吳蜀弱,不一定能一舉成功,戰争必定會勞民傷财,消耗國力,與魏實力差距拉大。

而曹操、曹丕、曹睿都不是昏君,同時都很強,對手基本沒有破綻,劉備換成李世民,三國歸晉的結果應該不會改變,隻是蜀漢持續的時間可能變長,多說幾句,驟然結束大分裂的王朝,必然是短命的,它們往往急于完成整個時代的曆史使命,往往背負着所有反抗者的仇恨。但其實它們的曆史使命其實就是為真正的統一打下基礎,包括人心上的,包括制度上的,最怕的是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統一時代的皇子們往往延續分裂時代的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鬥争方式,能政事的變化不帶順利繼承的,能兵變不帶政事的變化的,大機率發生流血事件,這種習慣甚至會延續到下一個朝代。

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竟無法成勢?

如此來說,在整個三國時期,李世民想要振臂一呼,在以血統論的三國時代,竟無法成勢?是的,士族不親,百姓不附,你上哪兒湊軍隊,集物資,打天下?即便有亡命之徒跟随打下了幾座城池,又如何保證這些地方的百姓親附與你?這樣的條件連劉備都不如,又怎能指望一統呢?那麼推而廣之,在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呢?北朝五胡十六國,起于草莽,起于外族的政權甚多,李世民有機會了嗎?有,但很渺茫,北有劉淵、石勒、王猛、苻堅、慕容複之輩,南有劉裕、蕭衍、陳慶之之流,各個軍事能力不俗,又有士族之親,李世民的能力,又有何突出呢?英雄影響時勢還是時事造就英雄,在很多情況看來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是考據各種史料之後你會發現,英雄影響時勢的前提,是英雄們處于同一個時勢的前提下才能說,不同曆史條件下,談及英雄能否開創大業,無法想,也無法推測,即便推測,也沒有公信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