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作者:最新資訊

清代雜談《圍爐夜話》曰:“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最鮮明、深刻的傳統美德之一。

中國人孝敬父母、舍生成仁的偉大品質根深蒂固,卧冰求鯉、沉香救母等動人故事數不勝數。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上亦有無數可歌可泣的孝子,他們用平凡的生命演繹着動人的故事。

山東省莒縣有一位被稱為“搖擺哥”的殘障人士,他年逾半百、行動不便,卻仍堅持照顧86歲的老母。父親去世後,先天殘疾的他肩負起照顧老母親的責任,一晃已是23年過去。

除了孝順,搖擺哥還加入了莒縣自強志願者協會,用自強不息的勞動回報社會各界的愛心。那麼這個名叫崔兆德的“搖擺哥”,究竟有着怎樣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兩個雞蛋都給媽媽吃”

2018年,有記者聽說了“搖擺哥”崔兆德的感人故事,媒體一行人專程來到莒縣貴子官莊村,對他進行一個簡單的采訪。記者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采訪剛剛開始,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掉。

那是一個清冷的早晨,黑色的越野車緩緩駛入尚未天明的村莊,發動機的轟鳴和輪胎碾壓枯葉的聲音驚起陣陣狗吠。

車子在一處破舊的平房前停下,若非門上貼着春聯,恐怕誰也不會相信這裡住着人。

門半掩着,記者清楚地聞到屋裡有煮挂面的味道。興許是之前崔兆德接到了記者的電話,他怕客人到的時候自己在忙,索性提前開好門免得别人站在外邊幹等。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老師們進來吧!我在做飯嘞……就不迎你們了。”一個沙啞的聲音從屋裡傳來,記者聽出了這是崔兆德的聲音。他們連聲應允,繼而扛着錄影機輕聲進了屋,生怕打擾了老奶奶休息。

果不其然,小瓦斯竈上的老鐵鍋正煮着白水挂面,袅袅的熱氣把窗戶打得白花花的。崔兆德從紙箱裡摸出兩枚雞蛋,熟練地打在翻滾的鍋中,香味一下子溢了滿屋。

“您和媽媽一人一個?”記者輕聲問道。崔兆德顧不上回頭,他邊撕青菜葉邊答道:“不是,兩個雞蛋都給媽媽吃。”大家一下子沉默了,整個小屋隻剩下鍋裡的咕嘟聲。

另一個小鍋熱着吃剩的韭菜雞蛋餅,不一會兒,崔兆德就盛好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挂面和兩個香噴噴的大餅。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他邁着搖晃的步伐往隔壁屋給老母親送飯,由于拐杖占了一隻手,他隻能分兩趟來送。

這看起來稀松平常,無非是起得早些、跑得勤些。可要知道,崔兆德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重複了整整23年這樣的生活。

她的母親申友梅一如既往地衰老,崔兆德則從一個26歲的小夥子變成了50歲的大叔。

孝順絕不是一個廉價的美德,隻有堅持做下去才稱得上圓滿。二十多年來,不隻外出掙錢,家裡的洗衣服、做飯、掃地都由崔兆德一肩挑,他舍不得讓老母親辛苦哪怕一分鐘。

征得崔兆德的允許,記者叩開了申友梅老奶奶的房門。隻見老人穿得幹幹淨淨,正坐在小桌前吃早飯。也許是兒子煮的面合她的胃口,老人端起碗用筷子扒拉着往嘴裡送。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看到這一幕,崔兆德會心地笑了。對他來說,看到母親吃得香比什麼都值得高興。他把自己的飯碗端過來,坐在母親對面一起吃剛熱好的大餅。

昏黃的燈光下是一對情意深重的母子,攝像師突然覺得這是他工作以來拍過最美的畫面。

申友梅老人的身體頗為硬朗,絲毫看不出是一個有殘疾在身的86歲高齡老人。她和記者談話時思路清楚,偶爾還露出燦爛的笑容。大家心知肚明,給予她滿足感、幸福感的,是她那孝順的兒子。

不敢過多打擾老人休息,記者簡單拍了幾張照片就回到了崔兆德的房間,一來一回,就将兩房間小家的結構摸清楚了。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令她感到印象深刻的,不是它的狹小、破舊,而是兩間屋子的内部構造。細節之處見真章,記者深谙此理,她敏銳地發現崔兆德對兩間房的布置頗為用心。

申友梅老人居住的房間,是一張低矮、寬敞的大床,想來是為了友善她行動且睡得舒服;崔兆德屋裡則是一張小破床。

此外,做飯的爐竈被硬塞在崔兆德那間本已狹窄不堪的小屋中,但吃飯的方桌、儲存食物的櫃子都在母親的屋裡。

心思顯而易見:爐竈有危險,是以要遠離母親;老人經常低血糖,是以食物要離她近些。想到這裡,記者的心底生出一陣暖流。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她采訪報道過無數孝子的故事,像崔兆德大哥這樣細心、體貼的,她還是頭一次見。人人都說山東大漢粗犷彪悍,可硬漢的内心不乏溫柔與細膩。

重任在肩的搖擺哥

“您聽說過您的外号叫‘搖擺哥’嗎?”記者問了崔兆德一個有趣的問題。多年來,不斷有媒體、網友報道他的事迹,大家見他走路一搖一晃的,便親切地稱呼他為“搖擺哥”。

顯然,這一外号是不帶有歧視和嘲諷意味的。在他們看來,直呼“崔兆德”其名有些疏遠,不如這樣叫着親切。一個簡簡單單的“哥”字,寄寓了無數人的崇敬與關懷。

搖擺哥腼腆地笑了笑,面對攝像鏡頭他羞澀得像一個小孩子。從他發自内心的笑容來看,記者知道他是喜歡這個稱呼的。他樂觀自信地面對生活,網友取的外号是對他樂觀精神的贊揚。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對殘障人士而言,一個恰到好處、不失體面的人文關懷是彌足珍貴的。另類的眼光和過度的關注都會令他們感到局促不安,中國網友用這種方式為崔兆德加油打氣,讓人不禁感慨中華民族和善友愛的秉性。

記者注意到,申友梅老人的行動也不太友善,似乎和搖擺哥得的是同一種疾病。搖擺哥肯定了她的觀點,雖然他也不太清楚這到底是不是一種遺傳病。他回憶起多年前的往事,眼神裡充滿懷念和希冀。

1968年,崔兆德出生在山東省莒縣貴子官莊村。他是家裡第一個男孩,上邊還有兩個年長他許多的姐姐。生下他時,母親申友梅已有36歲,父親的年紀還要稍大些,中年得子的兩口子自是萬分寵愛他的。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不幸的是,崔兆德遺傳了母親的腿疾,他的雙腿先天畸形,醫生說這種病一輩子都矯正不好。有人出鬼點子說不如把他扔到地裡,兩口子堅決不同意,他們不忍心抛棄雙眼水靈的兒子。

崔兆德自幼和病痛如影相随,擠壓扭曲的腿骨一到晚上就鑽心地疼,他趴在媽媽懷裡嚎啕大哭,有時一整夜都睡不着覺。為了給兒子治病,崔家花光了所有積蓄,即使如此也僅是止住了疼痛而已。

變形的雙腿和搖晃的走姿将伴随崔兆德一生,他在學校裡備受歧視,同學們笑話他走路像僵屍,紛紛拒絕和他交朋友。身心健康的嚴重缺失使崔兆德無心學習,國小沒念完他就辍學回家了。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年紀輕輕的他知道父母親掙錢養家不容易,是以總是力所能及地分擔家裡的雜務。他才十幾歲,卻能熟練地燒菜做飯、照顧同樣患病在身的小妹妹,平常還幫母親做手工掙點零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崔兆德的成長經曆完美印證了這句話。他沒有被疾病、偏見打倒,所有劈頭蓋臉的挫折都化作推進他披荊斬棘的動力。

同齡孩子天天吵着鬧着要零花錢,崔兆德俨然是家裡的頂梁柱了。

小頂梁柱的堅韌,離不開大頂梁柱——父親的負重前行。然而在199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奪走了他的生命。那一年,崔兆德的父親确診腸癌晚期,他活活疼死在醫院的病房裡。

醫生告訴崔兆德,這種病到中期就會有劇烈的疼痛,一般人根本忍受不住,為什麼家裡沒一個人發現他的異樣?崔兆德愣住了,奪眶而出的淚水把他的視線打得模糊一片。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是啊,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人發現父親生病了?因為沉默寡言的老父親從來不肯說一個疼字。

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來拼命掙錢,卧病在床的媳婦、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如果他說疼,這個家該怎麼辦?

頂梁柱塌了,日子總歸還是要過下去的。兩個姐姐早就遠嫁到外地,小妹妹不久前剛剛夭折,整個家隻剩下崔兆德和母親兩個人。

仿佛是一夜之間,崔兆德滄桑得像一個中年人,所有的風雨都将砸向他的脊背。

那一年,崔兆德隻有26歲,照顧63歲母親的重任落在了他頭上。母親為他付出了一切,他沒有理由卸下肩上的擔子。眼神堅毅的崔兆德勇敢地直起腰闆,為母親奮力撐起一片天。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23年,8300多天,時代日夜輪轉,光陰如梭如箭。同齡的朋友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人生五彩斑斓。崔兆德用青春一心一意地隻做一件事——照顧那個隻有兒子可以依賴的老母親。

“不能白吃國家的飯”

由于家裡人大多有病在身,崔家并沒有攢下什麼積蓄,所有錢幾乎都花在了醫院、衛生所。父親的離去斷絕了一大經濟來源,為了養活自己和母親,一直在家打理耕地的崔兆德決定打工掙錢。

他腿部患有殘疾,一連轉了幾個工地都沒人敢收他,就連飯店也不願意要一個“影響市容”的殘障人士來洗盤子。天下之大,何去何從?崔兆德此刻才深刻意識到讀書的好處。

但是現在不是思考人生、垂頭喪氣的時候,兜裡的一百來塊錢眼看就要見底,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迫在眉睫。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社會上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手。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日照市有一家愛心組織,他們聽說崔家悲慘的境遇後非常同情。幾經周折,愛心人士聯系到崔兆德,他們願意資助一輛二手的電動三輪車,以便他拉客賺錢。

崔兆德感動不已,幾度要下跪給好心人磕頭都被攔了下來。他們的善舉猶如一顆種子,深深植根在崔兆德心間。此後多年,崔兆德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争取将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有了三輪車,崔兆德在莒縣幹起了拉客的生意。他家距離縣城足足50多裡地,為了不耽誤掙錢,他每天四點鐘準時起床,給母親做好早飯就連忙趕往城裡,一直幹到晚上八九點才回來。

一頭是需要照顧的母親,一頭是奔波勞碌的生計,崔兆德拖着一雙病腿日夜穿梭,争取做到兩頭兼顧。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會不會突然加重、徹底失去勞動能力,是以隻好拼了命和時間賽跑。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風餐露宿跑三輪的一天,收入隻有四五十塊,每天還要遇到一些蠻橫難纏的顧客。有些沒良心的人見司機行動不便,竟不給錢扭頭就跑。崔兆德拿他們沒有辦法,隻好趴在車頭狠狠地哭。

好在善良的人總是多一些,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給予了崔兆德無盡的溫暖。有一次拉幾個喝醉酒的乘客,他看見這些光着膀子、虎背熊腰的大哥就有點發憷,生怕他們到地方撒潑賴賬。

結果這些大哥們跟他開心地聊了一路,聽說自己的難言之隐,還偷偷往坐墊下塞了幾十塊錢。崔兆德想當面表示感謝,載客之前總要好好辨認一番,可之後的幾年一直沒再見過他們。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崔兆德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可貌相。正如他身殘志堅一樣,很多人都有與他外表不相符合的一面。隻要心存善良與真誠,任何人都可以是可愛的、美麗的。

步入21世紀,市政對三輪車拉客的管制越來越嚴格,崔兆德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他又嘗試看過大門、送過快遞。随着老母親的病情加重,他被迫放棄在縣城的生計,回到家裡全心全意照顧母親。

荒廢多年的薄田被崔兆德整饬得井井有條,他還兼職幹起了收廢品的營生。日子苦是苦了些,好在微薄的收入總不至于讓母親餓肚子、缺藥吃。年事已高的母親經常大小便失禁,崔兆德耐心地為她一遍遍換洗衣服。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村裡人都知道大孝子崔兆德的感人事迹,他們逢年過節就來串門,或是帶點米面糧油,或是幫他洗洗衣服、掃掃院子。大家誇他的孝心感天動地,崔兆德卻說這是一個當兒子的本分。

村幹部為崔兆德申請了一切能争取到的補貼,低保戶、困難戶、殘障人士保障,雜七雜八的補助加起來一個月能有一千多塊錢。依靠國家的幫助,他終于不用再步履蹒跚地下地幹活。

2014年,殘聯為崔兆德一家申請到16000元的危房改造資金,他家破舊漏雨的茅草屋全面翻修為幹淨明亮的磚瓦房。

此外,殘聯還贈送了他和母親一人一把輪椅,崔兆德留給母親一把,另一把捐給了當地的愛心組織。他說自己拄着拐還能走路,用輪椅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要把它留給更需要的殘障人士。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他的家中養了一隻貓和一條狗,它們都是崔兆德在外邊撿到的流浪動物。它們整日翻垃圾桶裡的殘羹剩飯,崔兆德看到後于心不忍,就帶回家養了起來。就連當年跑三輪遇到饑腸辘辘的動物,他也總是力所能及地伸以援手。

2016年,崔兆德正式加入莒縣自強志願者協會,會裡都是一些像他這樣身殘志堅的小夥伴。大家積極參加各種愛心志願活動,用瘦弱的病軀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崔兆德的嘴邊時常挂着一句話:“不能白吃國家的飯。”在他眼中,國家的援助并不是自己可以躺平偷懶的借口。生命在于奮鬥,隻要還能走動,哪怕拄着拐他也要為社會做些什麼。

山東50歲殘障男子,照顧86歲殘疾母親23年,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崔兆德佝偻的身體搖搖晃晃地走着,陽光灑在他飽經滄桑的臉頰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輝。“搖擺哥”小小的身體裡,是一顆赤誠純潔的心和一個頂天立地的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