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孩子們怎麼過?

今天(20日)是寒假第一天,上海市十五中學(存志東校)的學生小趙計劃完成1分鐘跳繩120次。放假前,全校同學都收到一本《寒假體育作業手冊》,說是作業,其實更像是一本量身定制的“健身寶典”:深蹲、俯卧撐、開合跳、波比跳……每天都有豐富的鍛煉計劃。

“學生們第一周可以按照固定模闆完成每日體育鍛煉内容,之後可以結合自身實際,但要保證一周不少于5次的鍛煉、每周運動時長不少于5小時。”校音體美勞教研組長程延風希望同學們用好假期,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該怎麼過?政協會場上,市政協委員、普陀區洵陽路國小校長朱乃楣建議,“寒假活動應該以親子陪伴的方式開展,充分展現‘教育就是生活’。”她介紹,學生們在放假前收到了寒假生活記錄卡,包括健康運動、家務勞動、藝術美學、主題探究4個方面,設計了8個“一起”的親子活動,包括:一起每天堅持運動半小時、一起迎新掃除、一起置辦年貨、一起做年菜、一起打卡一個藝術展館等。

采訪中,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同學們多走走看看,但這也對本市科普資源提出新要求。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學習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小明建議,要進一步發揮科普場館的重要陣地和平台作用,建議整合場館課程、影視、展覽等多形式的教育資源,為同學們提供菜單式資源供應和多樣化學習場景。

在場外,多所學校也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設計出探究學習、親子活動、走進自然等有意思的寒假作業。

零陵中學的小王同學決定把《牡丹亭》列入了自己寒假閱讀計劃。原來,在上學期的課後服務時間裡,她接觸到了昆曲。在上海昆劇團老師手把手地教授下,她第一次穿上戲服,唱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國家級非遺傳人梁谷音老師還來過學校,老師的唱腔非常動人,也讓我對這門藝術更感興趣。”

奉賢區育賢國小的學生小李,則對家裡的小金橘更上心了。從去年秋天開始,她在學校的“樂耕園”裡學到了很多“接地氣”的知識:水稻如何能長得更好,棉花怎樣又大又白,向日葵要怎樣才能一直露着笑臉……她把愛觀察植物的習慣帶回家中。據育賢國小校長顧雪華介紹,今年寒假,學校特别設計了“寒假寶典”,其中涉及農耕活動:引導“小農夫”們在假期别忘“樂耕園”裡的瓜果蔬菜,可以邀請夥伴一起去澆水、施肥、種植,完成種植日志;同時把收獲的瓜果蔬菜帶回家,給家裡多添一個菜。

此外,寒假期間,市少工委号召更多少年兒童參與“十五分鐘幸福圈”活動,在參加社群活動的同時,為建設更美好的社群貢獻智慧;同時,市少工委還推出“我的寒假生活”視訊征集和少兒成長及親子溝通音頻專輯,讓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過好“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劉雪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劉雪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