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團杭州西湖區委:創新“時間銀行”助力“未來社群”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2021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府苑社群入選浙江省第四批未來社群建立。團西湖區委抓住未來社群建設契機,依托府苑數字生活社群平台,架設“時間銀行”等志願服務應用子產品,多場景建構未來社群鄰裡互助新格局,為轄區居民提供志願互助新模式。

未來社群:浙江城市更新的新模式

2018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啟動未來社群建設,提出了“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數字化三維價值坐标,建構未來鄰裡、教育、健康、創業、建築、交通、低碳、服務、治理等九大場景”的“139”頂層設計架構,全力打造人民群衆共建共享現代化生活的美好家園。

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一部分,未來社群建設承載了包括老舊小區改造、新社群建設等在内的一系列行動。通過軟硬體設施的提檔更新、空間布局的再造、鄰裡關系的融合,在技術平台的支援下,有效回應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推動基層治理的精細發展,開啟高水準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份的重要舉措。

3年來,未來社群在浙江的建設已形成省市縣三級關聯的專班化運作機制。已先後開展4批281個社群試點和建立項目,覆寫全省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作為全省第四批未來社群建立機關,團西湖區委與蔣村街道緊密合作,充分利用坐擁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社群公共資源豐富、配套設施齊全的區位優勢,開展未來社群建立工作試點,以鄰裡場景為重要切入點,在數字“底座”基礎上架設“時間銀行”子產品,推動“睦鄰、惠鄰、友鄰”的鄰裡溫情回歸社群。

“時間銀行”:助力未來社群發展的新樣态

“時間銀行”在國内外已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其核心理念就是用1小時對他人的服務換取1小時被他人服務,将時間作為一種虛拟貨币,實作現時服務與未來服務的“等價”互換。團西湖區委引入“時間銀行”的發展理念,嵌入未來社群發展,提出“時間互易、服務互置、數字互動”的運作方式,更新“時間銀行”,實作從養老服務向全面服務轉型,打造社群服務全景模式。

——理念與關系的重塑

在未來社群鄰裡場景的頂層設計中,府苑社群突破了“時間銀行”以“養老+志願”的傳統模式,提倡社群居民無差别參與,所有的社群居民都可以成為志願者,同時也是被幫助的對象。主要以戶為機關,通過對時間的存儲、流轉、兌換,将單方面的給予變成雙向的互動,從“你需要我”變成“我們需要彼此”,進而形成一種在合理制度架構下的剛性連結,最大範圍地調動社群居民參與社群事務、鄰裡幫扶、社群活動的積極性,改善交往關系,重建社會資本,營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溫馨美好的氛圍,落實美好生活理念。

——服務與場景的創新

府苑社群作為杭州主城區内一個擁有近2000戶居民、常住人口超5000人的老小區,職業身份多元,年齡分布平均,社群内幼稚園、國小、社群衛生服務站、“嵌入式”養老院、公共汽車站、文化家園以及農貿市場等配套資源豐富。是以,軟環境的提升,鄰裡、服務、治理成為建設的重點。團西湖區委引入“時間銀行”的志願服務運作模式,依托府苑數字生活社群平台的數字“底座”,以及“志願西湖”數字化改革應用場景,架設“時間銀行”場景子產品,自創“6+X”特色應用場景:“接送幫”上下學愛心接送,“托管幫”孩童看護,“輔導幫”功課輔導,“快遞幫”順路代取快遞,“陪護幫”老人陪伴,“寵愛幫”短期照料愛寵;“X”即“志願幫”,根據居民特長自主申報,是對其他類型的志願服務内容進行補充,精準滿足居民日常需求,以居民實實在在的生活需求建構社群志願服務在場性。社群居民隻要将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進行釋出,居民看到後,視自身情況接單。

這種模式,從養老服務作為切入,擴充到整個社群層面的互相服務,将“時間銀行”積分與接送服務、托管服務、陪護服務、寵愛服務等其他服務積分銜接,實作項目互通,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很好地解決了社群志願服務老齡化難題,使時間積分在社群居民的互助中得到循環。而這種多元場景的服務模式,也并非一成不變,通過大資料分析,将會使高頻需求成為可積分項目,低頻需求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互幫習慣,形成日漸完善的以需求為指向的精準服務場景。

——數智與效能的提升

開放共享的數智化平台是“時間銀行”發展的基礎。蔣村街道打通府苑社群智能化平台和西湖區“志願西湖”兩大門戶,設定“時間銀行”府苑專區,建構以志願服務名額體系和以資料呈現、釋出定位、響應情況等為核心的管理子產品。通過各項資料的實時動态統計與可視化分析,完成精準化的需求對接和服務響應零延遲。同時,建立家庭積分模式,個人銀行積分可為家庭成員兌換服務或互動為“志願彙”益币,以“服務+實物”的方式,在時間覆寫範圍内通存通兌。并将商家、超市、物業等都納入積分體系,從物質到精神明确志願者禮遇。在資訊安全方面,通過限定居民參與志願服務身份、主動推送服務活動提醒、為志願者提供免費保險、服務接單影像留存等舉措,全面提升志願服務安全等級。

“時間銀行”的實踐價值

一是突破了國内僅限于居家養老領域的“時間銀行”傳統模式,将其提升到社群全生活鍊的服務。參與主體也從社群志願者,擴大到社群全體居民和社群商家聯盟。二是确立了規範化服務流程。府苑社群“時間銀行”依托社群數字化平台,快捷對接服務需求,建立了相對合理的時間積分體系和趨于标準化的工作流程,有效實作線上線下雙鄰裡服務。三是優化了時間币兌換機制。在“志願時”兌換基礎上,疊加了鄰裡互助“服務時”,以時間币的形式,暢通了積分和服務、積分與産品之間的兌換管道。

府苑社群“時間銀行”在社群志願服務的實踐中為我們提供了可學習和借鑒的模式和樣闆。下一步可從若幹領域提檔更新,形成可複制推廣的标準化“時間銀行”模式。

——進一步明确“時間銀行”在未來社群建設中的定位。優化後的“時間銀行”需要形成黨委上司、政府負責、各類組織和居民廣泛參與的未來社群共建工作格局,明确共建路徑和共建機制,實作與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社群物業等社群工作的有效對接。以系統化的“時間銀行”營運模式,實作社群服務需求全覆寫、服務人群全覆寫、服務響應零延遲的全生活鍊互助服務目标。

——統籌建立政府主導的系統性制度。将“時間銀行”納入社會建設目标體系中,從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治理角度進行頂層設計。一是在立法層面給予“時間銀行”法定地位和明确的責任權利;二是從制度上明确政府主導責任,建立職能部門牽頭工作機制;三是建立統一的“時間銀行”資訊管理平台,真正實作資料共享、資訊互通和服務相容;四是建立“時間銀行”的政府信用背書制度,制定服務标準體系,細化“通存通兌”實施細則;五是建立長效資金保障制度,設立“時間銀行”的專項基金等。

——健全完善時間币積分兌換機制。可依據商業銀行的建設邏輯,一是創新服務積分機制,擴充時間币總量,在原有志願服務積分的基礎上,增加社群内知識技能共享積分、綠色生活積分、公益幫扶積分、貢獻積分、聲望積分等多樣化積分内容,增加時間币的總量,擴大“時間銀行”的儲蓄基礎。二是明确時間币兌換标準,在堅持時間币是一種量化的激勵而非等價回報的原則下,制定科學合理的分類标準,确定服務的指導“價格”細則,暢通以時間币作為度量手段的積分和服務互換機制,實作積分充分銜接和融合。三是建立時間币暢通機制,将“時間銀行”的資料開放到政府公共資訊平台,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增加時間币的權威性;建立時間币的“通存通兌”機制,發揮時間币的乘數作用,實作時間币在全國範圍的有效快捷兌換;建立時間币的風險管控機制,穩定時間币的長期價值,鞏固“時間銀行”的運作模式。

通訊員 王雁 王新雲 沈建良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