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2010年左右,當手機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走進大衆視野,直到2013年餘額寶的橫空出世,互金科技的大門從此被打開,也倒逼金融領域的變革,民間資本則成為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同樣在這一年,銀監會通知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2014年、2015年,背靠騰訊的微衆銀行、依托阿裡的網商銀行借着互金科技的東風應運而生。

時間如白駒過隙,微衆銀行成立将滿10年,網商銀行成立也将滿9年,作為民營銀行的兩家巨頭,一個主攻消費金融,一個專注于小微金融,近年的業績、獲客能力、資産品質上的差距在逐漸拉大。背後究竟問題出在哪?

1

業績差距有多懸殊?

微衆銀行和網商銀行,背靠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從成立之初便全面碾壓其他同業,兩家的資産規模之和接近萬億,接近其他17家民營銀行的資産總和。

單從民營銀行”老大“、”老二“的業績看,微衆銀行和網商銀行的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盡管2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已經放緩。但業績已經有明顯差距。

2023年,微衆銀行實作營業收入393.61億元,同比增長11.3%;淨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08億元,同比增長21%,2022年淨利潤增速為29.8%。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年報

網商銀行營業收入187.43億元,同比增長19.49%;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約19%,2022年增速則為69.1%。

業績對比能夠直覺感受到,微衆銀行已拉高了與網商銀行的距離,即使将網商銀行2021年-2023年淨利潤合計起來,也才不到100億(98.33億元),微衆銀行的賺錢能力不言而喻。

營業收入構成中,利息淨收入占了大頭。2023年,微衆銀行利息淨收入為301.62億元,同比增長20.79%,占營收比重為76.59%;網商銀行該項收入150.82億元,同比增長35.58%,占營收比重超過80%。

兩家銀行的業績為何相差懸殊?究其原因,離不開業務結構、客戶群體和産品創新上的差異。

從使用者數來看,2023年末微衆銀行手裡的個人有效客戶數3.99億人,比上年末增加約3700萬人。

而“老二”網商銀行的客戶數量則相對遜色不少。截至2023年末,網商銀行累計服務小微客戶數量5300萬,較前一年增加300萬戶,信貸客戶的戶均餘額為7.2萬元。相比微衆銀行,網商銀行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客戶拓展和服務能力。

再看業務結構。成立之初,微衆銀行就把目标定在零售金融業務上。而成就微衆銀行成為民營銀行老大哥的,自然離不開個人消費貸産品“微粒貸”。

經過2014年的春節紅包大戰、打車軟體之争,大量的使用者成為微粒貸發力的基石。就在第二年,即2015年4月,螞蟻金服上線推出了花呗和借呗,通過先購物、後付款的賒銷方式,催生了消費金融市場空前活躍。

2015年5月15日,微粒貸正式在手機QQ上使用,主要服務于C端個人使用者,屬于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産品。低調運作一段時間後,疊加微信管道,吸引了衆多消費者使用,2016年5月上線一周年時,微粒貸的貸款餘額突破170億元,兩周年時,突破760億元。

依靠年輕人的消費熱潮,截至2023年末,微粒貸已累計服務超6300萬借款客戶,較2022年增長300萬人,年内日均發放貸款超95萬筆,較前一年增長5萬筆。

在産品創新上,微衆銀行形成了産品矩陣,對接不同群體。除了微粒貸,還有微業貸、微車貸、微戶貸。其中,微業貸專注于支援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截至2023年末,“微業貸”的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建築業貸款餘額占比超 75%。微業貸客戶中民營企業占比近100%,戶均授信約110萬元,筆均借款約25萬元,50%的單筆借款利息在1000元以内。

微車貸服務汽車貸款的資金用途,近年來與近20家新能源汽車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特斯拉、理想、蔚來、AITO、smart等品牌,年内服務客戶超過9萬人。

微戶貸為微粒貸存量客戶中的小微經營類客戶提供最高50萬元的個人經營性貸款。截至2023 年末,“微戶貸”累計服務超33萬小微自然人客戶。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罐頭圖庫

再看網商銀行,随着“阿裡系”的戰略調整,網商銀行實作了徹底的變革。

根據監管要求,網商銀行不再經營消費貸業務,客戶全部變成了小微企業、個體戶、經營性農戶等群體。此外,2022年4月,網商銀行曾公告稱,将逐漸暫停支付寶提現或轉入網商銀行Ⅱ類賬戶相關業務。這意味着,此前“借道”網商銀行銀行卡實作免費提現的方式已不複存在。

2023年的“成績單”已經公布,盡管與微衆銀行還有較大的差距,但網商銀行對此似乎并不十分在意。此前,該行董事長金曉龍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網商銀行沒有短期對利益的追逐,盈利從來都不在其KPI裡。相反,審慎穩健的發展,仍然是網商銀行長期的經營之道。

2

消費貸疲軟,存款端承壓

微衆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由騰訊牽頭設立,是國内第一家網際網路銀行。微衆銀行以騰訊的社交屬性為入口,主推個人消費貸。

貸款餘額方面,2023年末,微衆銀行貸款餘額達到4145.1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775.1億元,增幅23%;其中,個人貸款餘額2275億元,其中消費貸占大頭,消費貸餘額為2146.43億元,同比增長22.46%,占總貸款餘額比例51.78%。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罐頭圖庫

再往前追溯,2020年-2022年,微衆銀行的個人貸款餘額分别為1201億元、1593億元、1886億元,占總貸款餘額的60.02%、60.54%、55.89%;其中,個人消費餘額分别為1157億元、1440億元、1753億元,占貸款餘額比例為57.85%、54.70%、52.02%。

消費貸撐起微衆銀行資産大盤的趨勢顯而易見。不過,從個人貸款餘額占比看,2020年-2023年均呈下降趨勢。此前業務重心放在消費貸的微衆銀行,也開始向小微企業借款傾斜。

2023年,微衆銀行企業貸款比上年末增加403.14億元至1823.7億元,同比增長28.38%,占貸款餘額比例由前一年的42.15%提高至2023年的43.98%,2021年企業貸占比則為37.19%。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年報

微衆銀行的企業貸款的主要産品為微業貸,為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産品,自2017年上線以來,通過純線上方式面向全國中小微企業展業。截至2023年12月末,微業貸已輻射30個地區,其中在廣東、江蘇、浙江地區的業務占比較大。

就在微衆銀行成立半年後,網商銀行也順利開業。大股東為螞蟻集團,持股比例30%,二股東為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6.78%。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年報

網商銀行利用阿裡的電商平台,向那些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管道獲得貸款的小微客戶發放“金額小、期限短”的信用貸款,近年業務向薄弱地區下沉,新發放貸款增速前十名的省份,全部來自中西部地區,與前一年相比增加3個地區。

截至2023年末,網商銀行資産總額達4521億元,貸款餘額為2705.82億元,同比增加18.58%。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1932.53億元,占總貸款餘額比重為71.42%。至于個人消費貸業務,早在2022年時,網商銀行消費貸餘額已經歸零,2021年其個人消費貸餘額為1.3億元。

砍掉了個人消費貸,網商銀行業務開始涉足農村金融,加快為三農人群提供服務。截至2023年末,網商銀行縣域(包括縣城及以下)累計服務客群數量占全行累計使用者數近一半。僅2023年,該行就為超過1000萬縣域和農村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資質品質方面,2023年末,微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0.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7億元。從不良貸款率的變化看,2019年該行不良貸款率發生了“質變”,資料從0.51%升至1.24%,2020年、2021年降至1.2%,2022年不良率又升至近5年以來最高的一年,達1.47%,2023年又降至1.46%。資料表明,微衆銀行對于控制和減少不良貸款産生了積極作用。

網商銀行不良率已經連續2年上升,2021至2023年,不良貸款率(按照逾期30天口徑)分别為1.53%、1.94%、2.28%。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罐頭圖庫

而在銀行業的下行周期裡,“不良率”上升是常态,尤其是對于以消費信貸、小微金融和農村金融為核心業務的民營銀行來說,客群的下沉也決定了他們将面臨更高的風控挑戰。

對此,金曉龍在财報中披露,銀行在2023年将風險控制作為工作核心,主動控制規模,提升風險識别能力,嚴格認定不良貸款,加大催收力度。

公開資訊顯示,為加大不良資産的處置力度,網商銀行2023年在銀登中心共轉讓了3期不良資産。總體來看,以5.89億元的價格轉讓了61.4億元的不良資産。2023年轉讓的最後一筆不良資産包原始金額41.96億元,最終轉讓給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

2024年4月,網商銀行又以28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3.59億元不良資産收益權。從處置不良資産的價格看,整體轉讓的價格不到1折。

撥備覆寫率是銀行風險補償能力的重要觀察名額。監管對于銀行業的撥備覆寫率最低标準是150%。兩家銀行均滿足監管要求,但撥備覆寫率都呈逐年下降趨勢。

2021年-2023年,微衆銀行撥備覆寫率分别為467.46%、413.99%、352.64%,網商銀行撥備覆寫率則分别為363.95%、257.39%、199%。這意味着,兩家銀行為應對潛在貸款損失儲備的資金比例在減少。

衆所周知,民營銀行無線下營業網點,此前推出過創新存款,随着自動轉存的智能存款被叫停,民營銀行開始發力大額存單。

以微衆銀行為例,成立的第一年,該行吸收了同業負債65億元,而吸收存款僅1.45億元。2018年,借着智能存款的熱潮,當年該行存款暴增至1547.86億元,一年的時間,增長近28倍。

截至2023年,微衆銀行總負債4893.57億元,吸收客戶存款3755.28億元,較年初增加186.17億元,增長5.22%,而吸收存款占比由2022年末的81.59%,下降至76.74%,一年下降4.85個百分點。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年報

據了解,微衆銀行大額存單産品,20萬元起存,2年、3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為2.1%、2.5%。2023年上半年,《金融時報》曾報道,在銀行存款利率普遍以“2”字開頭的環境下,微衆銀行等多家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曾高達4%,這與國有行和股份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業内專家對“财聯社”分析稱,銀行對存款産品的定價與自身存款負債壓力、客群基礎、融資管道以及經營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有關,部分銀行攬儲難的問題依然存在,不得不發行大額存單或上調定存利率積極攬儲,預計後續銀行仍将繼續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

3

代銷業務成第二增長曲線?

當利率下行後,大額存單在價格方面已經沒有太多優勢。如此一來,民營銀行存款端将繼續承壓,接下來又該何處尋路?

最近2年,微衆銀行另一塊核心業務,就是代銷業務了。代銷業務,就是代銷金融機構的理财産品。

在微衆銀行的年報裡的,代銷業務則用“财富+”表述。截至2023年末,微衆銀行管理資産餘額2.5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7%。主要是代銷業務增長的帶動,“微衆銀行财富+”已與23家理财子公司、71家基金公司、7家信托及11家保險公司開展代銷業務合作。代銷産品數量超4900隻。

微衆銀行PK網商銀行,2024一季報誰赢?

圖源:微衆銀行APP

創收上,2023年,微衆銀行僅代理業務的手續費就創造了114.9億元的收入,一年增長13.2%。這部分收入占據全年收入的比例為30%。

和微衆銀行一樣,網商銀行也在拓展代銷業務。2023年末,網商銀行管理的客戶資産餘額突破了8000億大關,理财産品代銷餘額突破5000億。

作為立足服務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和居民消費的民營銀行,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成長的煩惱,但無論如何,無論是網際網路銀行還是商業銀行,都是需要敬畏、需要耐心的行業,而眼下,最年長的民營銀行也還未超過10歲。

在低成長時代,健康、持續穩健的發展方式,都應該值得尊重與珍惜。作為兩家民營銀行的巨頭,接下來業務風口又會往哪吹?評論區聊聊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