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銀行員工到手月薪不足1000元!從長期來看:暫時降薪是“好事”

有銀行員工到手月薪不足1000元!從長期來看:暫時降薪是“好事”

中訪網财經

2024-05-24 10:42釋出于四川

有銀行員工到手月薪不足1000元!從長期來看:暫時降薪是“好事”

來源|中訪網

作者|一杭工作室

不知不覺,銀行人也過上了“緊日子”。

近日,#銀行員工降薪後工資到手不足1000元#、#半數銀行人均薪酬下降#的話題登上熱搜,揭露了銀行業普遍降薪的現狀。據财聯社報道,有某銀行員工反映,其所在部門當月績效獎金出現不同程度“打折”,波及範圍甚廣。

金融精英們開始過“苦日子”了?為什麼會出現降薪的情況?

銀行業普遍降薪嗎?

随着42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的披露,各銀行2023年的薪酬情況也浮出水面。Wind資料顯示,2023年,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4家上市銀行人均薪酬下降,最大降幅達13.95%。在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銀行員工們紛紛現身說法,表示自己遭到了“降薪”。

來自西部某地方性銀行的客戶經理趙某表示,自己本月隻收到了不足1000元的工資,而此前她的工資可以過萬。某國有大行的網點負責人也表示,如今考核方式也有所調整,調整後的考核方式難以達标,若無法完成名額,薪酬就會受到影響。據南方周末報道,一位來自上海銀行的員工表示,上海銀行也存在降薪行為。

除了“降薪潮”以外,多家銀行“反向讨薪”也引發市場關注。2023年,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開始嚴格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包括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哈爾濱銀行、甘肅銀行在内的多家銀行都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

其中,招商銀行2023年“反向讨薪”總金額最高,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達到4329萬元,涉及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共計4415人。中國銀行、渤海銀行去年“反向讨薪”的金額亦在千萬元以上,分别為2275萬元、2344萬元。環境真的如此艱難嗎?

确實有不少人遭到了降薪的情況,但銀行業是普遍降薪嗎?也不見得。據南方周末報道,2023年,有超過半數上市銀行人均薪酬較2022年上漲。其中,瑞豐銀行的漲幅最高,超過了10%。漲薪的背後,自然是和業績挂鈎。資料顯示,該行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38.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0%;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27億元,較去年增長13.04%。

從人均薪酬來看,不過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罷了。國有大行的人均薪酬表現一直比較平穩,變化較大的多為中小銀行。

銀行降薪背後的艱難環境

一般來說,銀行業降薪的核心原因都是和業績不景氣挂鈎,而業績不景氣則與大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整個金融行業面臨着嚴峻的市場環境和競争壓力。

其一是因為淨息差收入持續降低。據安永釋出的《中國上市銀行2023年回顧及未來展望》,2023年上市銀行的淨息差為1.69%,已連續下降四年,比疫情前2019年下降了54個基點。有專家表示,淨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是貨币政策寬松、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導緻銀行的貸款利率不斷走低。比如首套房貸利率的調整實施,導緻負債端成本上升,直接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

其二是因為居民的儲蓄傾向發生了變化。相信大家都刷到過前段時間金價猛漲的消息,這是因為在經濟不确定性增強、投資回報預期下降的情況下,居民更傾向于将資金投入到更穩定的資産中。增加儲蓄也是一種方式,人們越來越願意把錢放在銀行裡,這就使得銀行存款規模攀升。不過,存款增加看似是會有利于銀行的資金來源,但存款多了貸款放不出去,銀行就隻能一個勁兒給存款人付利息,反而會擡高銀行的付息成本。

三是因為整體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也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亦對銀行業造成了沖擊。外向型經濟受到沖擊,宏觀經濟因素導緻企業信貸需求減少,增加了銀行資産品質的壓力,進而影響到了銀行的利潤表現。

不過,長期來看,這隻是經濟調整下的必然反應。随着中國經濟的持續恢複和發展,銀行業的薪酬結構預計将會逐漸優化,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作高品質發展。

檢視原圖 34K

  • 有銀行員工到手月薪不足1000元!從長期來看:暫時降薪是“好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