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洪佳恂
寒假正在進行時,如何有效防止家裡“神獸”沉迷網絡遊戲,成為無數家庭的痛點難點。1月17日,騰訊遊戲釋出新規,在這個寒假裡,未成年人在規定時間段内才能登入其旗下遊戲系統,整個假期能玩遊戲的時間最多隻有14小時。
寒假“限玩令”一出,社會各界有何看法?新規是否存在疏漏可能?還有哪些措施可預防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為此做了調查采訪。

未成年人隻能在寒假規定時間登入遊戲
根據騰訊遊戲《關于寒假暨春節假期未成年人遊戲限玩的通知》,2022年寒假暨春節假期前後,騰訊遊戲旗下在中國大陸地區營運的網絡遊戲面向未成年人的遊戲限玩時間為:1月21日-23日(周五、六、日)、1月28日(周五)、1月31日-2月6日(春節假期)、2月11日-13日(周五、六、日)每日的20-21時之間。
寒假期間,除以上限玩時段外,其餘時間未成年人均無法進入遊戲體驗,可登入總時長不超過14小時。
針對網友反映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長的身份資訊玩遊戲的問題,騰訊遊戲表示:凡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賬号,登入遊戲、充值異常都會發觸發人臉識别,24小時生效。頭部遊戲裡還有更嚴措施:所有55歲以上老年人賬号夜間遊戲每次登入都需要人臉識别。
騰訊遊戲還在騰訊成長守護公衆号上線“近期登入遊戲賬号”查詢入口,家長可以一鍵将自己的賬号設為“未成年人模式”。針對借号、共号或上網租号行為,騰訊遊戲也有“新招”——同賬号多裝置頻繁使用會觸發人臉識别。
未成年大學生亦受限制影響
整個寒假可登入遊戲時長不超過14小時,該措施設定是否合理?不少未成年人“叫苦連天”,有學生吐槽“我本來已經忘了遊戲怎麼玩了,現在它再次來到眼前‘招惹’我”“14小時哪夠啊?幹脆就别來了”“謝謝你!我現在是學霸了,因為沒得玩隻能學習”……
楊女士家中有一個5歲的孩子,平時會玩一些網絡益智遊戲,作為家長她也認為整個寒假14小時遊戲時長有點少了,“‘限玩令’的初衷是好的,但假期本來就該讓孩子放松”。
網友“藍色幻雨”留言:“我聯考畢業那個暑假因為沒有成年不能暢玩遊戲,将是一件多麼慘的事情。”廣州某高校大一的黃同學出生于2004年6月,目前尚未成年。課餘時間她喜歡與朋友一起玩“王者榮耀”“吃雞”手遊,“限玩令”推出後她受到的影響較大,不僅需在規定的時間内登入,而且到點後還會被強制下線。
她向記者表示,希望遊戲平台能相應為未成年的大學生設立“大學生身份認證”功能,更加有差別性、有針對性地實施新規。“随着遊戲時間的相對減少,在這個寒假我會學習與專業相關的程式設計課,觀看紀錄片充實知識儲備。”
據記者初步調查,更多的家長則對新規表示了贊同。網友“在路上”說:新規看着挺不錯的,孩子總玩手機眼睛受不了。
市民劉女士表示,自己的兒子特别喜歡玩網絡遊戲,她一直在努力控制其遊戲時間,可是兒子總跟自己“鬥智鬥勇”。寒假期間因家長要上班,她将兒子送往親戚家暫住,正愁無法有效管理孩子遊戲時間,作為家長她對新規“舉雙手贊成”。
教育工作者:回應“雙減”政策,時間限制合理
廣州越秀區中星國小校長林偉貞表示支援:“整個假期隻能玩14個小時,天數時斷時續,實屬緊張期末複習考試後的階段性舒緩放松。點到即止,小玩怡情。”她認為,限制時間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未成年人對玩遊戲保持新鮮感和“饑餓感”,增益其學習能力,明白短時間專注地做某件事可以高效擷取體驗和快樂,提高做事、遊戲效率。
“這個新規出台很及時,回應了‘雙減’政策要求,展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廣州市天河第一國小校長王曉芳認為,對于益智遊戲不能完全靠“堵”,家長、老師應适當引導并給予操作上的建議。防止學生沉迷遊戲關鍵是要讓他們走出家門、校門,走向大自然、大千世界,多參加有意思、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汲取優秀曆史文化,加強體育鍛煉、參與勞動教育。
“這個規定雖然不是最好招數,但是相對以往可以防止學生在行為上沉迷網絡遊戲,14小時是一個合理的時間限制。”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國小部校長葉和麗認為,遊戲裡也包含着“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合作共赢”等許多“益智”的成長因素,與其對孩子玩遊戲進行時間限制,不如從遊戲的開發内容下功夫,讓網絡虛拟世界成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辨識是非的空間,讓遊戲成為他們另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有利條件。
時長限制存在執行漏洞,身份認證問題亟待優化
“限玩令”想法很美好,落實過程中是否也能“圓滿”呢?
六年級的楊同學反映:未成年人仍可通過說服、哄騙家中爺爺奶奶替其“刷臉”通過系統人臉識别監測。
家長李先生的孩子是網絡遊戲的“受害者”,他發現,未成年人遊戲過程中觸發人臉識别的幾率較低,仍存在可借用他人賬号玩遊戲的情況。他建議完善遊戲者身份認證相關措施:“遊戲公司要嚴格執行刷臉認證,最好每局遊戲開始前和固定階段都要求刷臉。”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明宗峰指出,這次的“限玩令”釋放出一個信号:社會對騰訊遊戲的關注與評價所引發的社會沖突,已經讓其開始正視自身問題。但是,由于騰訊遊戲的數量龐大,學生玩家在注冊多個遊戲賬号時并沒有數量限制,即使在注冊同一個遊戲賬号時,也被允許生成多個角色,這樣就有可能導緻學生玩家在消耗掉限定時間後可以更換遊戲賬号重新開始進入遊戲,或者變換遊戲角色重新計時。
明宗峰說,“在技術上限定所有遊戲時間總量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因為遊戲時間的計算需要平台做全局規劃,需要所有遊戲營運者進行統一規則設計。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呼籲像騰訊這樣的遊戲營運企業要從國家和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真正做出實質性的引導措施,或推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現就職于某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張先生曾因沉迷遊戲被某985高校退學,他分析稱:這個限玩規定對于騰訊遊戲賬号内部的遊戲資産以及遊戲社交關系深度依賴的玩家有非常大的打擊,然而隻是騰訊遊戲一家公司的,隻對玩其旗下遊戲的學生起限制作用。
“目前市面上仍有很多其他遊戲廠商,有很多未納入防沉迷系統的遊戲。如果騰訊遊戲每周隻能玩3小時,那隻要找10個廠商就能玩30個小時了。多款遊戲間防沉迷系統資料未被完全‘打通’,遊戲限玩系統仍存在漏洞。”張先生說。(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