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遊記對日本動漫的影響力有多大

作者:蕃茄炒雞蛋面

至于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可以再看一下另一部日本的熱血漫畫:

《火影忍者》(1999年)

如果提到《火影》裡的孫悟空,你會想到哪個呢?其實在《火影忍者》中就不止化用了一次《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形象元素。

比如在第一部中的三代火影猿飛日斬與他的通靈獸“猿魔”,其中猿魔便可以變身成“如意金箍棒”。

在後面鳴人修煉螺旋丸的劇情中,鳴人經過的面具攤上也有賣“孫悟空”的面具。

緻敬元素拉滿的面具攤

而在後面的第四次忍界大戰劇情中,則是出現了另一個“孫悟空”——即尾獸中的“四尾”——水簾洞的美猴王、六道仙人賜予孫之法号的仙猿王、齊天大聖孫悟空。

這個孫悟空雖然沒有如意金箍棒,但是跟“花果山”的關聯度拉得挺滿,花果山不僅是四尾居住的一個地名場所,也是四尾的招數。

并且在《火影》中同樣也有金角銀角兄弟倆和他們的道具:七星劍、幌金繩、紅葫蘆、琥珀淨瓶、芭蕉扇(分别對應《西遊記》裡的七星寶劍、幌金繩、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和芭蕉扇)。

并且最後同樣上演了一波金角銀角被自己的琥珀淨瓶和紅葫蘆吸進去的場面。

《哆啦A夢》

中的劇場版之一《哆啦A夢:大雄的平行西遊記》(1988年),

PS:這部劇場版并不屬于《哆啦A夢》的24本漫畫改編劇場版之一,而是在第8本漫畫改變劇場版《大雄與龍騎士》和第9本漫畫改編劇場版《大雄與日本誕生》中間的一部動畫劇場版。

當然這部劇場版裡出現的《西遊記》的設定元素就海了去了(畢竟故事講的就是《西遊記》),比如故事開頭大雄臆想的自己飾演的“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并且該場景發生在花果山),手持金箍棒架着筋鬥雲。

在後面還遇到了哆啦A夢扮演的釋迦摩尼(如來佛祖),并且打了飛出手掌的賭,在手上進行了塗鴉最後被鎮壓等等。

并且故事中同樣出現了以金角銀角為代表的反派角色,以及他們的經典道具葫蘆(但是被哆啦A夢的任意門輕松化解了)。

以及反派BOSS牛魔王(住在火焰山)、使用芭蕉扇的鐵扇公主(羅刹女)和紅孩兒(但是紅孩兒在這裡隻是延續了一個是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孩子的設定,并沒有三昧真火這種能力)。甚至前來救場的哆啦美還被真的唐僧認為是觀音菩薩。

被金箍棒擊敗的牛魔王

并且這部劇場版中也加入了曆史上在唐朝“真正的《西遊記》設定”——玄奘法師的西行冒險之路。

生活在唐朝前往天竺取經的三藏法師

不過《哆啦A夢:大雄的平行西遊記》中其實我們就看到了很多“日版《西遊記》”的元素,比如說故事最開始的話劇排練中由身為女性角色的靜香扮演唐僧,而在小夫扮演的沙和尚的頭上則有“河童”的頭飾。

從“影視源于生活”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這也是對日本國小生對《西遊記》認知的演繹,換言之,這裡演的就是恐怕就是日本國小生們認為的(或者說該劇場版認為日本國小生是這麼認為的)《西遊記》的角色形象。

是以說《哆啦A夢:大雄的平行西遊記》這部劇場版應該是對原著《西遊記》、日版《西遊記》和曆史上三藏法師程序的三方化用。

而在後來的兩部《哆啦A夢》漫畫改編劇場版中同樣也出現了《西遊記》元素,分别是第11本漫畫改編劇場版《大雄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當然圖省事這裡直接我拍手頭的漫畫了):胖虎和小夫穿上進入畫冊的魔鞋後跳進了《孫悟空》的故事,結果直接來到了火焰山……

同樣,這裡沙和尚形象的河童元素更高了。

在第12本漫畫改編劇場版《大雄的雲之王國》/《大雄的夢幻王國》中為了佐證天國的存在舉了孫悟空的例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