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斤2000元的野生大黃魚
你想吃嗎?
最近,野生大黃魚回歸的新聞
刷屏朋友圈

日前,甯波象山石浦的漁船
在長江口以東的165海區
捕獲近5000斤野生大黃魚
最終賣了957萬元
船老大林海平稱,自己出海29年,這是收獲最大的一次。最終,這批野生大黃魚以每斤1900餘元的平均價格,被4家批發商買走,成交額達957萬元。
✦一斤以上1300元/斤
✦兩斤以上的2100元/斤
✦三斤以上的2900元/斤
起網時,船員們都驚呆了!網裡金燦燦一片,“咕咕咕”地叫着,“入眼的基本都是大黃魚。”
“從小到大都沒有看到過這麼多、這麼大的野生大黃魚。”
村民潘國聰擠進人群拍到了艙内黃魚的照片↓↓↓
“我要捕魚去”成暴富密碼?
林海平說,他出海捕魚至今29年,這一網下去捕獲4900多斤野生大黃魚,等于10年的營收。
1月17日上午,林海平告訴記者,957萬款項都已基本到位。
這樣的暴富故事,真是羨煞衆人。“我要捕魚去。”網友們這種半開玩笑的留言也反映了這種心态。
而在舟山海域,前幾天
多家自媒體直播了
一場大黃魚追尋之旅
視訊背景裡
密密麻麻都是海釣艇
數量超百艘
嵊泗海礁海域聚集了很多釣魚艇
野生大黃魚為什麼貴?
野生大黃魚是大陸東海的四大經濟魚類之首,它是大自然饋贈于沿海人民的珍貴禮物。其形如蒜瓣的鮮甜肉質,可謂魚中之極品。
但是由于大肆捕撈,到上世紀70年代初,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逐漸枯竭。
1974年初春,浙江省組織2000對機帆船前往大黃魚的主要越冬場外海中央漁場圍捕。至此,東海野生大黃魚幾乎滅絕。
野生大黃魚一度被炒出天價。2020年甯海的一位漁老大捕到一條4.2斤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一時間引起人們的贊歎。
之是以“貴”,是因為“珍貴”!
近兩年,野生大黃魚每公斤價格在2000元到6000元不等,1.5公斤以上的大黃魚可遇不可求。
不過,去年底今年初,情況不一樣了。不少出海返航的漁民回報,今年野生大黃魚特别多,收購數量比往年翻一倍,大個的能稱出約2.5公斤;還有人到嵊泗海域,專釣野生大黃魚,去年12月份以來,每天釣到二三十尾是常事;科研人員到農貿市場調研,也在水産區發現了大批量的野生大黃魚。
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的調查顯示,今年舟山野生大黃魚及其魚卵、仔魚密度大幅增多,達到20年來資源密度之最。
野生大黃魚真的回來了?
一窩蜂進行圍捕和垂釣
是否會再次
讓大黃魚遭受滅頂之災?
近年來捕撈的大黃魚野不野?
其實也有質疑聲
2020年11月底,奉化漁民一網捕撈到上千斤大黃魚。浙海大科研人員提取樣品進行基因測序。
對于近年來捕撈的大黃魚到底野不野,是不是真正野生的,浙江海洋大學科研專家曾對此做過基因測序,但測序的結果僅僅表明這一測序對象來源于那個族群,即是岱衢族還是閩粵東族。
鑒别大黃魚野不野,你可以網上搜一艘或者請教老漁民或行業人士,一般是從外形上差別,比如體型、鱗片、魚鳍等等,這次象山船老大捕撈的大黃魚,有人就提出質疑可能是去年網箱裡逃出來的。
報道發出後,有幾位網友給記者留言:
“看起來胖胖的,魚鳍也不一樣”
“你看它眼睛到腮的距離是有差異的”
不過,這一次原甯波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員祥老師向記者透露了甄别野生大黃魚的絕招,那就是看魚膠(即魚類用以調整下沉或上浮的器官,内有氣體,也叫魚鳔、魚泡)。
“野生大黃魚的魚膠又大又厚,養殖的則很薄。”陳員祥說,是以養殖的黃魚到不了深水,一般網箱養殖在6米深,下到20到40米就了不得,因為魚膠承受不了深水壓力。
專家急了:别趕盡殺絕
針對近期很多漁船和海釣艇齊聚大黃魚越冬場“撈金”的現象,業内人士是既喜且憂的,喜的是大黃魚資源有了複蘇的迹象,憂的情況剛一好轉就大肆捕撈,後果堪憂慮。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已有多名業内人士發出呼籲,在現代先進的捕撈技術下,高強度的“圍捕”後果将更為嚴重,各方要聯手動起來,放野生大黃魚一條“生路”。
“大黃魚越冬場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從事了20多年大黃魚育苗工作的徐萬土表示,聽到“一網957萬”後,直言“毫無豐收的喜悅”,大黃魚與其他魚不同,要産卵至少3年生,2000多公斤大多是可以産卵的大黃魚親魚,太可惜了!”
“當務之急,是盡快立法保護,要采取禁捕等相關措施保護好越冬期間的大黃魚親魚。”徐萬土建議,在資源保護上,還可以在海洋管理體制機制、增殖放流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
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複項目首席專家嚴小軍表示,要結合大黃魚生命周期長、性成熟期晚、破壞後恢複期長、越冬具有明顯聚集性等特征,建議制定全周期整體性自然資源保護整體架構,将大黃魚增殖放流新技術、“魚巢建構”新方法、越冬場确定與可持續開發都納入其中,進行綜合系統研究。
(上觀新聞、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