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作者:周到用戶端

教育是國之大計、民族根本。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的意見》,給校外教育訓練亂象這一頑瘴痼疾下了一劑猛藥,中國小生課後“軍備競賽”的車輪被拉下重刹。

古語雲,一寸光陰一寸金,是為勸學而不是為刷分。曾幾何時,動手實踐、創新思考,對于奔忙于學科班的孩子們,竟顯奢侈。如今,課後的時間重新還給了孩子,怎樣度過才能不荒廢大好時光?

這就對校内外的課後服務提出了質與量的要求。學校作為主陣地下足功夫的同時,社會各界也對街道和社群發出呼聲——辦好“家門口”的課後服務,讓孩子們獲得更廣泛的知識、發展藝體美特長、嘗試科學實踐、鍛煉勞動技能。

“雙減”落地的半年來,滬上街道社群已經做出了諸多有益的嘗試。未來,如何滿足更廣泛的居民需求、更加高效地整合各方資源逐漸建立和完善課後服務功能體系,我們傾聽了家長、學生的想法,也向對此投以關注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了采訪。

家長訴心聲

預初家長吳女士:社群帶來歸屬感,希望增設素質拓展、輔導答疑

“看,這是我們的美育課程,非常棒!還有社群公衆号,每周都會推送‘雙減’小課堂,有小實驗、手工制作、簡單的烹饪,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也給了我們很強的歸屬感。”

提起這半年來參加的社群活動,家住臨汾路街道的吳女士贊不絕口。她的女兒何苗正在上海市久隆模範中學讀預備年級,以往,何苗的課後時光幾乎被語、數、英教育訓練班占據,而自去年“雙減”以來,她告别學科班轉而自主安排課後時間,社群的一系列活動則為她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在認可的同時,母女倆也表達了期待:“希望社群能增設學習輔導,對參加課後托管的學生進行作業答疑解惑;加強素質拓展,結合學生興趣特長開設戲劇小組、社團活動等;針對參加較晚時間段的學生,安排觀看電影、演出以及聽專家講座這樣集體性的活動。”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雙減”之後,何苗有了更多時間參加社群活動、發展美術特長

雙職工家庭王先生:時常加班較晚,倡導志願者互助晚間托管

寶山區的王先生家是雙職工家庭,遇到夫妻雙方都在加班的情況,回到家中已經到了八九點,而學校的延時服務最晚六點結束。盡管家裡的老人隔三差五可以來幫忙照看孩子,但一不能輔導作業,二來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

“如果社群可以招募一些志願者,比如我們這些家長、熱心居民互幫互助,為孩子們建立一個晚間托管的班,輔導輔導作業,這樣加班較晚的時候,可以拜托社群幫忙多照顧一會孩子,我們也能放心。”

家長擔任志願者,已經有人來主動“打樣”:寶山的鉑金華府社群的韓爸爸,積極報名成為家長志願輔導員,制訂了一系列3-14歲兒童的公益課程,如自制“電影放映機”、尋找“無脊椎動物”和“緩步動物”、“探訪小區夜精靈”等。

二寶媽高女士:希望有更豐富的體育鍛煉場地、閱讀空間

闵行區的高女士家中,上一年級的兒子正好趕上“雙減”落地,上學期她報了學校的課後延時服務。不過高女士發現,入冬以後天黑得較早溫度又低,從學校回來要走兩公裡的路,如果家門口三百米的社群服務中心能夠提供課後延時服務,會更友善。

“一來是希望提供類似學校那樣的托管服務,開辟運動場所給學生,比如乒乓球案、籃球場、羽毛球場,有一兩位志願者老師帶領孩子們;再來,如果能設立一個讀書角更好,不僅哥哥有去處,我也能帶着妹妹在這裡讀讀書。” 高女士說。

代表、委員談建議

上海市人大代表、大甯國際國小校長徐曉唯:多主體課後服務擴寬學生視野

徐曉唯提出,課後服務不能僅在學校一個“小生态”裡進行,它應當是多主體推進的,隻有家庭、學校、社會各司其職,為孩子提供良性的、開闊的成長環境,共同參與其中,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唯分數論的教育焦慮,營造回歸教育本質的社會氛圍。

“在社群,各種年齡層次的孩子可以互相交往,高年級帶低年級。有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而在社群能展現學長風采、示範引領弟弟妹妹,也能讓自己更加自律,有更高的獲得感。孩子之間形成他們的交往規則,使得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徐曉唯認為,青少年需要更寬廣的活動空間、社交範圍,釋放其成長需求,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社會性的發展,社群可以提供這樣的環境。

另外,她還提出,“雙減”過後,就更要求學校把精力用在“提質”上,由專業的老師來研究作業品質提升、考試方式改革,以實作減輕負擔不減教學品質。在學生課後個性化服務上,學校開設了一些社團、拓展了許多活動,對豐富孩子的發展非常有益,如果社群也能在資源、保障上投入進課後服務,作為學校是很歡迎的。

“以往社群也有愛心暑托班,一些做的比較好的還擁有自己的‘青年中心’提供志願者支援,那麼是否能在學期中的課後時段拓展服務,将社群内的退休教師,運動、藝術、科技愛好者,愛心人士等動員參與進來。”徐曉唯說。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副主任吳岡:打造“家門口”的創新實驗室

今年兩會,吳岡提出打造“家門口”的青少年科創輔導站的建議。

“一個民族需要創新力,怎樣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呢?隻靠做題是不行的,要從小培養孩子應知應會,就是既要懂知識,又能動手做。”吳岡回憶,自己曾經教女兒實體就是帶領她動手自制實驗工具,琢磨怎樣連接配接電線能讓燈泡亮起來,進而了解串聯、并聯,并應用于生活。

在調研中,他從一份抽樣調查中發現,超過66%的學生認為需要步行可達的科技創新交流平台,超過61%的學生認為平台最好直接建立在社群。結合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在上海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工作經驗,他越來越覺得,應當把創新實驗室帶到孩子們身邊,讓青少年随時都能在步行可到的範圍,探索實驗、發揮想象。

他還建議通過全市層面的協調,結合中學生現有的科技創新課程學習,多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比賽、科研講座小組合作、設計性實驗以及科研項目訓練等活動,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想象力,搭建統一的青少年“家門口”的科技創新交流平台,共創共享,并對社會公衆開放,由社會來監督經營主體的營運狀況。

“我們可以借助社群圖書館、老年活動室的場地,在提供日常的實驗空間和器材的同時,發動社群裡的熱心志願者、藍領手藝人、教師、科研工作者來到這裡,做孩子們的導師、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分享。”吳岡指出,可通過配備志願者(導師團)隊伍作為青少年科技創新導師團隊的重要補充,彌補現有導師缺乏和覆寫面不足的問題。

上海市政協委員、華建集團上海現代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芮海燕:社群資源“關聯”,全市統籌安排

作為民建華建委員會主委,芮海燕今年的提案是關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未來校園和社群空間規劃的建議。

“5+2模式需要社群做好有益補充,而社群就是解決課後服務 ‘最後一公裡’問題,家長對此是表示歡迎的。隻是對于師資、課程方面的内容有所擔心,因為家長并不希望是簡單的托管,更希望能學一項小技能,能交一些好朋友,能擔一點小責任。”

芮海燕認為,社群課後服務必須做好社群資源的“關聯”,并由全市相關部門統籌安排組織實施。各區根據實際情況梳理本區學校、企事業機關、各界人才的資源,做好統籌調配和盤活工作。她提出,以“共建、共學、共享”的指導思想,邀請具有“特色組織和一技之長”的志願者,聘請各行各業的兩會代表作為導師,同時引進社會組織,以第三方購買服務的形式将課程資源引入,進而提高社群課後服務的水準和多樣性。

想要在全市優質均衡地推開社群課後服務,芮海燕覺得,應當“加法”和“減法”同時進行。比如說,我們的社群都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站”“黨群服務中心”,兩者做“加法”工作,共同打造“社群課後服務大課堂”。場地有了、資源有了,服務的價值就提高了。而有了這樣的“加法”,我們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得到了有效的精簡,這樣的”減法”不僅讓社群工作者減輕負擔,也可以真正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上海郵區中心郵件接發員柴閃閃:作業輔導與體育運動并進

全國人大代表柴閃閃是一位二寶爸,大寶今年12歲,小寶馬上要讀一年級。作為一名父親,他提出了對社群課後服務的期待:

“對于雙職工家庭,加班比較晚的沒精力輔導孩子作業,有些作業完成不好,家長可能又會想辦法花錢上一些暗中開辦的輔導班,很可能滋生新的教培市場。那麼,社群作為就近的便民服務區,是否可以提供一些課後作業輔導?比如吸納大學生勤工儉學來做志願者。”

柴閃閃在和家長們溝通中發現,大家對社群抱有很高期待,除了課後作業輔導,還希望能組織孩子開展運動、優秀文化典故講解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把社群的老黨員、老教師等号召進來,良性互動。

他還提到,為了減少“小眼鏡”的出現,孩子們課後運動的時間應當得到保證,社群的運動場所和課程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據他觀察,目前的資源相對集中在街道一級的層面,比如一些球類運動場地的需求,距離較遠的家庭,國中生還可以結伴而行,但對于國小生來說還是在社群更安全、友善。是以,如果能在社群層級開辟更多的體育鍛煉場地,将能更好滿足學生課後運動的需求。

社群在嘗試

“數字家園”精準捕捉需求

在臨汾路街道,像小何苗那樣受益于豐富社群活動的孩子還有很多。去年以來,靜安在全區14個街鎮推進社群少先隊改革試點工作,臨汾以此為契機,推進“童心協力”社群少先隊工作品牌。活動陣地就近就便、功能互補,如将轄區銀行、轄區醫院、轄區公共服務場所等59個實體點位納入校外實踐地圖;以8個青春社群為核心輻射20個居民區,小朋友自主參與設計打造一批帶有兒童色彩、青春元素的戶外空間。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此外,街道借助在城市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建設的“民情日志·數字駕駛艙”“智慧臨小二”等智能化平台作用,幫助精準捕捉需求、優化服務供給、有效動員激勵。比如,對1000多萬條民情資料進行關聯分析,精準定位社群雙職工家庭、小朋友、資源分布情況;再如,分析哪些社群活動參與度更高更受歡迎,以更好優化活動。

在臨汾路375弄青春社群,有了“智慧臨小二”應用,居委會全天不打烊,尤其是線上“約空間”功能讓親子家庭周末、晚間也能錯峰享用乒乓球室、社群活動室、親子閱讀室、舞蹈房等公共空間,多了更多“家門口的好去處”。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考慮到家長及孩子的需求,臨汾在星城花苑小區居委會率先引進了五子棋機器人、乒乓球自動發球機等智能裝置,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周末生活。

有家長表示:“自從居委會添置了這些運動娛樂裝置,真的幫家長大忙了!以往隻能去附近的運動場館,現在即便家長有事無暇陪同,孩子們也可以在小區打球、下棋,既安全又能結交小夥伴。”

探索“一起成長”15分鐘服務圈

2021年秋季,徐彙區天平社群學校積極響應政策,推動資源的融通共享,因地制宜地為學生開展各類科技、體育、藝術等幾大類活動,打造健康有益的“一起成長”15分鐘服務圈。

每周六,社群學校開設青少年科創、AI課程、智能物聯、陶璐娜雷射射擊·腦動課程、青少年網球、親子收納實操等為期三個多月的課程。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十一小長假期間,以“弘時代精神、揚非遺魅力、傳紅色基因”為主線,組織開展了“親子繪本閱讀”、“成語故事戲劇表演”、“賞影配音‘悟初心’”、“幸福親子時光·兒童收納”、非遺·五谷雜糧拼畫等一系列親子活動項目。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社群學校還借助天平“名家坊”的優勢,為轄區學校提供優質文化資源進校園,“秋海堂文化藝術中心”書法課走進轄區八所中國小校;少兒拉丁、成語故事戲劇表演進國小和幼稚園,不斷擴大學校的教育供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

“社群小先生制”賦予少年責任感

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寶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小先生制”,強調“教做學合一”。如今,寶山小先生不僅活躍在校園,更通過課後服務的平台,走向社群,青少年“雙減”效應的幸福生活圈已然形成。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作為“社群小先生”的示範點,鉑金華府小區依托活力樓組建設,讓少年兒童走出家庭、走向樓組、融入社群,開展“樓組小先生”項目。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7月28日,居住在社群的老黨員向孩子們講述自己艱苦援疆的故事,并勉勵隊員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社群中隊輔導員主持下,還舉辦了鉑金彩虹理事會(社群少先隊中隊)小理事選舉。十位競選的少先隊員發表競選宣言,自信大方、熱情洋溢,展示自己優勢與特長,表達為社群建設貢獻力量的心願。

“雙減”後,社群課後服務如何做得更好?家長訴心聲,委員代表來建議!|上海兩會時間

半年來,滬上社群課後服務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而我們能講的有限。做好課後服務,街道社群工作者已經帶着使命感邁出了探索的步伐,兩會期間,來自各界的關注與建議,将幫助社群集合智慧、關聯資源,切實解決家長所急、社會所需,助力未來教育減負提質。

來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