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耳痛失介子推,“足下”的來曆

足下,是一個敬辭,對對方的尊稱,可以翻譯成“您”。光從字面看,很難聯想到有這個意思,那是因為其中包含了一個曆史典故。南北朝時期,有個叫劉敬叔的文人寫了一本書叫《異苑》。這本書中,介紹了“足下”的來曆。

劉敬叔這個人出身平凡,曾經擔任過郎中令。後來他忤逆上司,被罷免官職。劉敬叔沒有氣餒,專注著書立說,留下了志怪小說集《異苑》傳世。《異苑》這本書中的内容以奇聞轶事為主,不太受讀書人的重視,故此知道這本書的人不多。

重耳痛失介子推,“足下”的來曆

根據《異苑》的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避禍。他在逃亡路上結交賢士,謙恭好學,身邊聚集了一批擁護他的賢臣。重耳流亡19年,始終沒有忘記重掌晉國大權。

秦穆公聽說了重耳的故事,幫助他殺死掉晉懷公,重耳終于當上了晉國的君主,史稱“晉文公”。重耳複國之後,賞罰分明,通商寬農,晉國很快成為各個諸侯國中的霸主。

重耳痛失介子推,“足下”的來曆

重耳按照功勞大小,封賞了在流亡路上跟随他的臣子。這時,有人提醒他,還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名士沒有得到封賞。假若不封賞他,恐怕有損重耳的好名聲。重耳一下子就糊塗了,他身邊沒有介子推啊。原來,介子推這個人不慕名利,看見重耳功成名就跑到綿山隐居起來了。經人提醒,重耳才想起介子推。

重耳一定要賞賜介子推,介子推躲起來不見人。重耳幾次三番找不到人,就生氣了。誰也沒有想到,重耳竟然出了一個昏招,他派人火燒綿山想要逼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賞。大火燒山慘不忍睹,綿山成了一片廢墟,人們發現介子推抱着一棵樹燒死在山中。

重耳痛失介子推,“足下”的來曆

重耳這時才感到後悔,不要封賞也不能要了賢士的性命啊!為了堵住衆人之口,重耳裝出一幅傷痛的樣子。重耳撫摸燒焦的枯木,痛哭流涕悼念介子推。哭完之後,重耳命人用燒剩下的木頭做了一雙木鞋。

後來,人們經常看見重耳抱着一雙木鞋,嘴裡念叨着“悲乎足下”。久而久之,就有了“足下”這個稱謂。

重耳痛失介子推,“足下”的來曆

《異苑》的故事未必可信,不過從傳世著作來看,早在西漢時期,“足下”就有了“您”的意思。比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少卿足下”,就是這個用法。由此可以知道,起碼在漢武帝時期,“足下”這個詞已經是常用詞了。

西漢劉向整理的《戰國策》中也有“足下”二字,意思也是“您”。有了這些例子,更加證明,足下這個詞在西漢或者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尊稱這個用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