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清明之日,萍始生。”

——《逸周書·時訓》

其實作為自然節氣的清明,在先秦時期便已存在。早期和其他節氣一樣,隻是一個生産性的農事節氣。這個時節,南方地區氣候清爽溫暖,大地呈現出春和景明之象;北方地區陸續斷雪,漸漸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氣溫升高、雨量增多、花草萌動,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淮南子·天文訓》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 《淮南子·天文訓》中國園林文化廳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唐代·崔颢《上巳》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唐代·韓翃《寒食》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

與清明節氣同時存在且相鄰的,還有上巳節和寒食節。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清明逐漸吸收了上巳節、寒食節的内容,并流淌至今。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清明與寒食的關系,你知道嗎?

清明既是春天的一個節氣,又由于寒食諸風俗事象的融入,遂逐漸演化為一個習俗衆多且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節日。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國中。”

——《周禮》

先秦時期,大陸北方地區有着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禁火、改火的習俗。在新火未到之時,人們隻能吃早就準備好的冷食,故稱寒食節。

“臨臯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

——宋·蘇轼《徐使君分新火》

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賜百官,稱為“新火”。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這便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謂之“改火”。在禁火與改火期間,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方式度日。

後來,在民間,有“介子推”的傳說,賦予寒食節以厚重的曆史文化内涵。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 介子推 圖檔源于網絡

介子推是晉國貴族,跟随晉文公重耳經曆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其間在缺糧挨餓時,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掌權,原想報恩于介之推,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隐綿山,晉文公聽信讒言,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與其老母被燒死在山西介休縣綿山的一株柳樹下。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為緬懷介之推忠君愛國,晉文公号令清明節前一天不得生火,以寄哀思。是以每逢寒食,百姓們會提前蒸好青團,作為寒食節的冷食,以迎合習俗,并紀念先賢甘願隐居、不讨封賞、不為利益失格的風骨與品格。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做青團,承民俗,憶清明

“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明團子,乃此義也。”

——明代·郎瑛《七修類稿》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清明前後吃青團的食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最早,青團用于祭祀。流傳到了現代,人們食用青團更多的是應令嘗鮮,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青團,顧名思義,“青”指的是顔色,“團”指的是形狀。

青團因色如碧玉,口感糯韌綿軟、肥而不腴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青團看着做工樸素,卻味道香甜,看完視訊後,您想不想親自動手,做個青團嘗一嘗呢?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讓我們心懷感恩,在無限春光中,感受傳統文化與園居文化的魅力吧!

溫馨提示

請您提前預約參觀門票。由于館内停車場車位有限,請配合現場從業人員的引導,耐心排隊等候入場。如館内停車位已滿,可選擇附近車位充足的停車場進行車輛停放。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間,請您遵守國家有關預約、錯峰、限流、驗碼、測溫等防疫規定,服從從業人員引導,感謝配合。

請您注意防護安全,科學佩戴口罩,保持一米間距,文明安全賞花踏青。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
社教|清明·手把手教你做青團,真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