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

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的崛起不是偶然,背後是複雜的社會、經濟背景,整個二戰的爆發乃是沖突長期積累的結果,并非希特勒一人發瘋。

從總體背景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出于懲罰德國的目的,一方面是巨額的戰争賠款,約1320億馬克;一方面是對軍事的限制,包括萊茵非軍事區的設立,不得發展重機槍,不得發展空軍,不得實行義務兵制。這使得軍國主義盛行的德國備受屈辱,且經濟受到壓迫。

德國的普魯士主義傳統源遠流長,一戰後,第二帝國表面上覆滅,但實際上軍人并不服氣。希特勒就曾參與一戰,且作戰勇敢,獲得了至高榮譽,兩枚鐵十字勳章,一枚一級的,一枚二級的,希特勒經常佩戴。可以說希特勒的狂熱、好戰,是一以貫之的。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

思想淵源來講,德國的軍國主義傳統,包括後來的納粹主義,都與德國大陸體系的哲學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如黑格爾,有着嚴密的哲學論證和體系,但是卻把當時的普魯士看作是“絕對精神”的化身,這就為強權做了哲學論證;尼采的“超人”哲學客觀上也被希特勒所利用,來倡導所謂種族主義。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

具體到希特勒的崛起。最大的刺激因素當屬1929-1933年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大爆發。德國受到的打擊尤甚,約43.8%的勞工失業,另外,22.6%的勞工處于半失業狀态,社會上的不滿情緒極度暴漲。

已經因“啤酒館暴動”而名聲大噪的希特勒,抓住了這一機遇,他上司的納粹黨,又稱為“國家社會主義勞工黨”,在1930年一躍而成為全國第二大黨。希特勒宣稱要讓每個家庭都有面包和牛奶,向德國群眾大肆許諾。通過“國會縱火案”,武力确定了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

普魯士的傳統、一戰的屈辱、思想的淵源、經濟危機爆發導緻的失業潮,這些都是希特勒能夠以超凡演講術登上政治舞台的原因。但是僅僅靠這些還不夠,希特勒的承諾和政策決定了這不會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對内,希特勒大肆宣傳種族主義,将失業,德國普通人的貧困歸結到了猶太人身上,掠奪财産,屠殺猶太人,形成了狂熱的一緻性。

對外,鼓吹極端民族主義,為雅利安人争奪生存空間,擴充軍備,侵吞别國領土,通過掠奪,滿足國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狂熱。事實上,一直到了二戰結束,德國普通群眾的生活待遇,在掠奪之下仍然是很不錯的。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

失業、仇恨、經濟危機,會使得人們很容易失去理智、走向極端。希特勒的崛起是偶然,也是曆史大背景下的有緣由的爆發。受經濟危機打擊最嚴重的美國,沒有走向納粹主義,與美國個人主義傳統息息相關。

希望二戰的悲劇不再重演,希特勒這樣的人物不再出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