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悟”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究竟什麼是“開悟”?

「開悟」是學習真正「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基礎。

學習者隻有「開悟」了,才能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否則,永遠是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門外漢,無法認識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内涵。

真正「中國傳統文化」與「平時所認識的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同一回事。

「平時所認識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實都是真正「中國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傳承中所形成的曆史塵埃。

真正「中國傳統文化」,其核心就是人處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

上到道、儒、釋,中到中醫、功夫,下到庖丁解牛,其核心都是「心智系統轉換」。

而「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起步就是「開悟」,不「開悟」,根本就無法開始「心智系統轉換」練習。

那麼,究竟什麼是「開悟」呢?

一、究竟什麼是「開悟」?

「開悟」的答案,就包含在「開悟」二字中。

「開悟」二字雖然不是完全的「源頭甲骨文」字義的字,但是,其中包含了「源頭甲骨文」字義的字元。

是以,我們還是需要用「源頭甲骨文」字義來分析「開悟」二字。

1、「開」字的「源頭甲骨文」字義

“開悟”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究竟什麼是“開悟”?

上圖是篆文「開」字。

篆文「開」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内、外結構。

篆文「開」字外面結構是「一扇門」的圖示。

篆文「開」字裡面結構是「一雙手與一根門闩」的圖示,用來表示「打開門闩」的意思。

篆文「開」字的正常字義表示的意思就是:打開門拴,把門打開。

但是,「開悟」的「開」字帶有「源頭甲骨文」字義,原因就在于「開」字的「門」字元含有「源頭甲骨文」字義。

在「源頭甲骨文」中,「門」是有特定涵義的。

我們在專欄《“黃帝密文”識字班》中,為大家介紹過,在「源頭甲骨文」中,「水」字被用來表示:「顯性世界」與「隐性世界」之間的區隔。

而用來表示「顯性世界」與「隐性世界」之間區隔的,不僅僅是一個「水」字。

「源頭甲骨文」中的「門」字也可以被用來表示「顯性世界」與「隐性世界」之間的區隔。

而且「門」字還可以進一步被用來表示「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區隔。

「開悟」的「開」字中的這個「門」字元,就用來表示「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區隔。

是以,「開悟」的「開」字表示的意思是:「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通道打開了。

閱讀過專欄《解放“道德真經”》的網友一定知道,馬王堆《帛書·老子》前三章所講的内容,都是關于「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那條通道。

“開悟”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究竟什麼是“開悟”?

2、「悟」的「源頭甲骨文」字義

「開悟」的「悟」字雖然是正常漢字,但是其涵義卻包含「源頭甲骨文」字義。

“開悟”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究竟什麼是“開悟”?

「悟」字左半部分的「豎心旁」,在這裡也是用來表示「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區隔。

「豎心旁」的左邊代表「顯性人體」,「豎心旁」右邊代表「隐性人體」。

「悟」字右半部分的「吾」字,是正常字義,就表示「我」的意思。

是以,「悟」字的「源頭甲骨文」字義就是:在「隐性人體」中的「我」。

在「隐性人體」中的「我」,也可以被稱為「真我」、「實我」。

3、「開悟」的真正涵義

「開悟」的真正涵義就是:打開了連接配接「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之間的通道,找到了承載在「隐性人體」裡面的「真我」。

二、「開悟」的兩種情況

因為在「隐性人體」中能夠産生「“我”之認知」的有兩個意識體。

第一個意識體,就是「感覺的主體」。

在「感覺的主體」剛剛認識到自身的時候,帶有很強的「“我”之認知」。

但是,随着「感覺的主體」不斷地向内收,「感覺的主體」自身會不斷地得到淨化,變得十分地純淨。

最終,「感覺的主體」會徹底排除「“我”之認知」,也不會有「自我意識」,隻剩下一種「覺察的知覺感受」。

但是,在「感覺的主體」才認識到自身的時候,「“我”之認知」還是很強烈的。

是以,「開悟」的第一種情況就是:「感覺的主體」認識到自身。

我們之前說過,要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感覺的主體」認識到自身是基礎與前提。

換言之,「開悟」的第一種情況,就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與前提。

「開悟」的第二種情況就是:「感覺的主體」一直向回收,發現了承載在「隐性人體」内的「真正的我」。

“開悟”是學會真正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究竟什麼是“開悟”?

這個「真正的我」是有「“我”之認知」的。

古希臘哲學中最基礎的哲學之問:「我是誰?」、「我在哪裡?」,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真正的我」發出來的,并不是「顯性人體」大腦意識發出來的。

三、「開悟」的兩種情況,都不是最終結果,而是新的開始

我們用「源頭甲骨文」字義破譯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後,就知道了「開悟」有兩種情況。

但是,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我們以往所了解的那種終結結果,而是全新的開始。

根據《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中所記載的内容來看,完整的「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過程分兩大步驟。

第一大步驟是:把沖在最外面的「感覺的主體」向内收,收到「真正的我」這裡。

第二大步驟又分為兩小部分:

一部分是:回收連接配接「顯性人體」與「隐性人體」中的「能量」。

還有一部分是:感應、順應「隐性世界」中的「系統自動力」。

而要進行這兩大步驟的練習,其開始,就是「開悟」的兩種情況。

「開悟」的第一種情況,就是進行第一大步驟練習的基礎與前提。沒有「開悟」的第一種情況,無法進行第一大步驟的練習。

「開悟」的第二種情況,就是進行第二大步驟練習的基礎與前提。同樣沒有「開悟」的第二種情況,也無法進行第二大步驟的練習。

是以,真正的「開悟」與我們以往所了解的是完全不同的,「開悟」不是最終的終結,而是全新開始的基礎與前提。

小結:

「開悟」其實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水嶺。

在「開悟」之前,所謂的學習,并沒有學到真正「中國傳統文化」,學到的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都是定理、死理。

而在「開悟」之後,才能學到真正「中國傳統文化」,那就是「心智系統轉換」。

一個人「心智系統轉換」以後所感應到的,都是王陽明所說的「無定在」的「義理」。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義理」,不是不變的定理,也不是教條的死理,而非常奇妙的、動态的「活理」。

而要向王陽明那樣能夠感應到這種非常奇妙的、動态的「活理」,就必須「開悟」,就必須學會「心智系統轉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