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是現代交通中最重要的一種工具;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

那麼,當“車”字和甲骨文聯系在一起,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神奇故事呢?
4月30日,央視新聞曝光了一起古代車禍,也就是古代的翻車現場。而這場古代車禍的記錄文字,就是用的甲骨文。
為了友善大家了解這起古代車禍記錄之形象,我們先要了解的就是甲骨文中的“車”字這麼寫,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車輪的出現,在古代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發明,因為它意味着人類已經參悟了機械制造的原理。在古代,傳說是黃帝發明了車,是以人們在他的名字前面,冠名以“軒轅”,稱呼他為軒轅黃帝,紀念他的偉大壯舉。
從甲骨文和殷墟車馬坑遺址中看到的車都可以表明,商代是兩馬駕一車,一般用于戰争或狩獵。至于後來車為何會大量用于民用,可能就是因為技術發展的原因了。
現在的車禍,大部分是因為車輛過多,避讓不及引起的。那麼古代的車禍,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在央視新聞曝光的這起古代車禍中,造成車禍的原因,可以說是一起單方事故,因為它是由牽引車輛的馬兒受到了驚吓引起的。在那份記錄車禍的“交通事故報告”中,古人不僅記錄了車禍的原因,還記錄了涉及的人員,以及車禍的慘烈現場。
據悉,那起車禍是商王武丁發生的一場車禍,發生原因是商王武丁駕車去狩獵犀牛,結果牽引車輛的馬兒受到了驚吓,現場翻車。因為當時的甲骨文并不能很好地描述當時的場景,是以記錄人員就将“車”字寫成了下面的樣子,用以還原車禍的慘烈現場,同時還用了一句“子央亦墜”,用以形容車禍的慘烈程度。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形象且生動,不僅表達出了車轱辘斷了,而且斷了的位置還明明白白。看到這個文字的時候,好像就已經有畫面感了。
更有網友對古人的智慧誇贊道:象形文字,亦字亦畫, “圖文兼備” ,這樣的記錄好巧妙。
是以,對于甲骨文以及古人用甲骨文記錄的這起車禍,你如何看呢?歡迎留言讨論!也謝謝朋友們的每一個點贊、收藏、評論和轉發的支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