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戰敗後,女護士個個結局悲慘,她們很難逃出這2種處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婦女的地位相比男性來說,還是十分卑微的。而女人上戰場拿槍打仗更是不被接受的,當然因男兵傷亡過大而被迫征集大量女性的蘇聯除外。那個時候除了少部分精英女性外,大多數人認為女性扮演的社會角色,就是在家做飯生孩子。當然在軍隊中,還是存在一些女性專屬的崗位,比如各國通用的女護士,即使是在婦女地位十分低下的日本,也征召了大量的女性作為随軍護士,不過這些人都是沒有軍籍的,也就是不算軍人。

日軍戰敗後,女護士個個結局悲慘,她們很難逃出這2種處境!

在日本,等級制度是十分分明的,就算是女護士也要給其分個等級差別來,共分為3等,即甲等、乙等和臨時志願護士。甲等和乙等護士的差別,相當于現在日本的正級别護士和準級别護士。正級别護士,是四年高等護理學院畢業,大學學曆,畢業後通過實習,授予國家和醫護學會資格認證的正規護士。乙等,也就是準護士,一般是專科學曆,大多數人是上過兩年護理學校的學員,獲得一個護士資格證書後,就可以持證上崗了。

日軍戰敗後,女護士個個結局悲慘,她們很難逃出這2種處境!

除此之外,就是臨時志願護士了,當然,在日軍中的護士大部分還是由臨時護士組成的。對臨時護士的要求不高,國小以上教育程度就可以了,一般年齡在14歲至20歲左右,經過短期護理教育訓練即可。在1941年之前的時候,主持這個短期護士教育訓練的是由日本紅十字會下屬的短期育成所提供的2年期教育。随着戰事的擴大,這個短期的教育訓練就變成了3個月的速成。

日軍戰敗後,女護士個個結局悲慘,她們很難逃出這2種處境!

然而到了日軍投降前夕,直接連教育訓練都不用了,完全變成了拉壯丁的模式,比如很多女子中學未畢業的女生,聽到指令後,直接就上了戰場做戰地護士。于是這一下就徹底亂套了,一大波女生被日本軍部的一紙指令,派到了太平洋上的各大島嶼或者東南亞的叢林裡。根本沒學過戰地救護的她們,甚至連包紮止血都不會。除了什麼都不懂的女護士外,還有的就是赤腳醫生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業餘水準,或者是連醫學院都還念完的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加上極度缺乏藥品,赤腳醫生和赤腳護士們,将大批日軍傷員活活治死了。

日軍戰敗後,女護士個個結局悲慘,她們很難逃出這2種處境!

随着日軍節節敗退,等待這些女護士的結局隻有兩個。一個就是和日軍傷兵們一樣,集體玉碎效忠天皇去了;還有一個就是被集中起來,滿足即将和美軍進行最後一戰的日軍士兵們的獸欲,遭到輪番強暴,然後要麼被逼自殺,要麼被逼拿起武器去充當炮灰,最終能夠僥幸活下來的少之又少。比如一支被派往沖繩的“姬百合救護隊”,由240名在校女學生組成,戰争結束後,僅活下來14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