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閱讀分享07-“2-3歲孩子”的階段性問題

上篇我們分享了嬰兒期的情感引導,随着孩子的成長,會出現不同的階段性問題。

當孩子進入2-3歲的階段,已經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小夥伴朋友,孩子和外界的沖突也會慢慢頻繁起來。這個階段,父母完全可以按照情感引導的方法來和孩子互動。

2-3歲寶寶的情感引導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閱讀分享07-“2-3歲孩子”的階段性問題

在我們和孩子保持親密關系的同時,我們也要設定明确的限度,讓孩子清楚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

情感引導和設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兩個最關鍵的環節。

設定限度或者制定家規,并不意味着要威脅或者恐吓孩子,父母應該向他們解釋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某些事情的理由。

關于分享

當你的孩子拒絕和朋友分享他的玩具,他并不是真的自私。

他的年齡決定了他的行為分享是一種慢慢養成的好習慣,而在這之前争奪玩具是不可避免的普遍行為 。

你可以多陪孩子一起玩,多讓孩子和你分享玩具碗中的食物,或者任何他探索的東西,讓他習慣跟大家分享 。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超過三歲,而你又不想看他當衆吵鬧的話,不妨讓孩子的朋友到來之前,把部分最喜歡的玩具收起來,并告訴他這些玩具可以不和小朋友們分享,同時讓孩子知道那些留在外面的玩具是提供給所有孩子一起玩的。

另一種辦法,是允許你的孩子在把玩具給小朋友玩之前,先獨占一會兒。如果孩子在沒有獨享玩具之前,就被要求和人分享,可能會導緻他對分享産生抵制情緒。

但如果他有機會先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可能更願意輪流玩。隻要我們不堅持讓自己的孩子做出犧牲就會幫助他們樹立正确的分享觀念并逐漸養成輪流分享的好習慣

永遠不要因為孩子不肯分享,而懲罰她,也不要把這當成是一個很嚴重的毛病。不要讓教會孩子分享的過程,變成了一場你們之間的較量。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你可以介入并替他說話,這是在展現你對他的了解,同時也是在向孩子示範正确的處理方式。

童年初期常見的恐懼

對兒童而言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是順其自然而産生的是以他們真的會相信床底下可能藏着怪獸黑暗的地方可能藏着幽靈

各種年齡段的兒童都有害怕的東西,有些恐懼甚至會持續到成年之後 。

父母幫助孩子對付恐懼最有效的方式,是給他們支援和鼓勵,否認或是輕視孩子的恐懼都隻會讓他們感到脆弱無助 。

兒童的想象力,是随着年紀增長的,其中也包括對恐怖事物的想象力。是以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的恐懼是不同的 。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恐懼來自何處,然後再針對不同的恐懼采取不同的措施。

知道孩子的大多數恐懼,都将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是以家長不必過分焦慮。

請記住适度的恐懼是好的孩子應該保持一種健康的警惕意識

奇怪的人、陌生的狗或者複雜的情況都是可能是有危險的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恐懼是一種保命的能力

暫停活動法不起作用

什麼是暫停活動法?

針對孩子某些不可接納的行為,父母會對孩子處以罰站、面壁、關在特定房間的形式,來中斷孩子的行為,并讓孩子冷靜思考自己的過錯。

作者認為暫停活動,并不能起到父母期待的效果。

首先,父母把暫停活動當做懲罰,而不是引導孩子行為的手段。

孩子隻知道父母不接納他們的行為,但并沒有得到指導,正當合适的行為應該怎麼做。

其次,這個過程中,顯示出了父母對孩子的不尊重,這讓孩子感到羞辱。

尤其當有第三方在場的時候,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創傷。

還有,幼兒調節情緒的能力有限,需要一個有愛心的成年人去了解、安慰、引導他們。

幼兒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如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感受,此時他們比平時更加需要父母的幫助。

濫用暫停活動法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懲罰更是孤立,并有可能引發孩子長期的生理反應。

最恰當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情感引導和設定限度。

父母可以采用溫和而不帶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冷靜下來。在父母的引導下,去反思他們的所作所為,并為他們提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首先,父母可以蹲下,和孩子有充分的眼神交流,給到孩子充分的關注。同時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提醒。

如果孩子無法停止行為,可以把孩子帶離現場,到一個安靜區陪他一同坐下。請注意你不是在懲罰孩子,你是在陪伴他成長。

然後,等孩子平靜下來,告訴孩子你制止他的原因,并和他讨論可行的其他方法。

最後,感謝孩子幫助你想出了辦法。

了解了2-3歲孩子的階段性問題,下一篇,我們聊聊4-7歲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