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祖輩當年圍殲美“北極熊團”,後代想到北京看繳獲的“團旗”!

主播君的話

出生于革命老區安徽金寨的2021年度新時代好少年詹柯怡從小耳濡目染紅色家風,她是開國将軍詹大南的後代,是同學身邊的紅色課堂“小講師”……詹柯怡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要到北京看看由志願軍繳獲的“北極熊團”團旗!

祖輩當年圍殲美“北極熊團”,後代想到北京看繳獲的“團旗”!

詹柯怡創作的《紅軍的好女兒—王明玉》畫作

“一鞭、兩鞭、三鞭,英勇不屈的王明玉一身單薄的衣裳,鮮血一滴一滴地滴在雪地上……”在詹柯怡講述下,巾帼英烈王明玉的故事感動着台下全神貫注傾聽的同學們。

詹柯怡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第二中學國小部五年級學生,是開國将軍詹大南的後代,也是同學們身邊的紅色課堂“小講師”。

從小深受紅色家風熏陶,在詹柯怡很小的時候,身為金寨縣紅色教育宣講團成員的爺爺就給她講述金寨紅色曆史、革命先輩往事,帶她到金寨紅軍廣場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

祖輩當年圍殲美“北極熊團”,後代想到北京看繳獲的“團旗”!

詹柯怡閱讀紅色書籍

步入國小後,識字多了,詹柯怡開始閱讀《紅星閃耀》《抗美援朝中的金寨人》《紅色印記》等紅色文化叢書,從書中,她了解到更多金寨的紅色曆史。

詹柯怡說,金寨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将軍的故鄉”,金寨縣有59位開國将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紅色的傳奇,“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金寨僅有30萬人口,但是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有10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很多都血灑疆場、英勇犧牲。”

從國小四年級起,詹柯怡開始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到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紅二十五軍軍政舊址等場所進行義務講解,為遊客講述金寨的紅色曆史。

在學校,利用平時課餘時間,詹柯怡牽頭組成紅色興趣小組,做起紅色課堂“小講師”,帶頭向同學們講述革命紅色傳奇,是學校師生公認的紅色故事彙。

詹柯怡說,“為了講好紅色故事,我和同學們互相扮演講解員和觀衆的角色,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如今,經過學習、積累,詹柯怡對洪學智、詹大南、皮定均、王明玉等很多金寨革命先輩的紅色故事都能娴熟自如地講述。

“講了這麼多紅色故事,我覺得革命先烈最大的品質就是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堅定信念,平時我們也要把這些精神融入到學習中,不怕困難、永不退縮、團結友愛。”詹柯怡說。

祖輩當年圍殲美“北極熊團”,後代想到北京看繳獲的“團旗”!

紅色課堂“小講師”詹柯怡

2011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曾出品一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片中采訪了詹大南将軍。抗美援朝時,詹大南将軍任九兵團27軍副軍長,他指揮部隊圍殲了美軍北極熊團3000多人,繳獲了“北極熊團”團旗。

去年國慶假期,詹柯怡去看了電影《長津湖》。詹柯怡說,電影中很多鏡頭讓她感動流淚,“在那麼艱苦的戰争環境下,戰士隻能吃凍洋芋,還有為了戰争的勝利,戰士們凍成了‘冰雕’。”

詹柯怡說,“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

如今,詹柯怡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她希望有機會能到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去看看陳列在館内由志願軍繳獲的“北極熊團”團旗。

“我要去親眼見證一下祖輩當年繳獲的戰利品,回來向同學們講述我的收獲和感受。”詹柯怡說,身為小小紅色宣講員,她希望繼續用紅色故事感染身邊更多的同學,共同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争做新時代合格接班人。

— End —

轉載請注明來源

共青團新聞聯播(ID:gqviewpoint)

記者/編輯|李川 統籌|陳鳳莉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