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發配犯人到甯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甯古塔在哪裡?披甲人是什麼

經常看清宮戲的朋友可能會經常聽到電視劇裡清朝皇帝這樣處罰犯罪的大臣:将此人發配到甯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的這個刑罰的具體情況。

其實所謂的發配到甯古塔,并非是清朝獨創。

在大陸古代,有種刑罰叫流刑:所謂流刑,指的是把犯人流放在異鄉。當然現在的我們看這個刑罰,或許會覺得這不是什麼刑罰,在異鄉打工不是很正常麼??

但我們要說,在古代,流刑的痛苦僅次于處決——因為流刑,主要是把犯人流放在荒涼之地,讓犯人在荒涼之地自生自滅(其實中世紀的歐洲也有流放犯人的刑罰,比如把犯人流放到北極,不過大多數罪犯甯可被直接處決,也不願意去北極給北極熊當午餐)——比如在唐代,唐代流放犯人,多半是把犯人流放到貴州和四川偏遠地區——所謂的巴山蜀水凄涼地。

流刑到了宋朝,随着商業社會的發達,一度處于名存實亡的狀态,而在清朝,流刑則算是一種複興。

之是以這樣,是因為清朝版圖比照前朝各有不同。

清朝在起初,隻擁有遼地,并且招納了今天吉林、黑龍江等地的女真部落臣服自己,清朝入關後,這些地區的女真部落也随之進入關内。

而關外(今天的遼吉黑)三省的人口随着清朝的入關而陷入稀缺狀态,但清朝又不願意讓别的力量(後文會提到)占領這片滿清故土,于是清朝想了個主意。?

那就是把披甲人留在關外。

所謂披甲人,指的是在建州女真(也就是後來的清朝)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向清朝被迫投降的女真部落,這部分人被清政府叫做披甲人。

之是以留披甲人在關外,是因為關外太窮,而且氣候寒冷,而披甲人雖然和自己關系不近(投降者的後人),但是也不遠(畢竟都是女真),于是把披甲人留在關外。

但是,女真貴族老爺以及和建州女真關系近的女真部族都進了中原享福,把披甲人留在關外受苦,披甲人能樂意麼?會不會造反呢?

是以為了平衡披甲人的心理,讓披甲人在關外也做大爺,也做人上人,于是,清朝把犯人流放到甯古塔,給披甲人當奴隸,這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那麼下一個問題:甯古塔是哪裡?

甯古塔,大體上在今天黑龍江省牡丹江下邊的甯安(縣級市)境内。在當代,牡丹江在東北算是中等城市,但是,在清代,這裡可謂一片荒涼。

起初清政府對于甯安一帶并沒有太過重視,直到康熙帝在位時期,沙皇俄國對東北地區虎視眈眈。康熙帝為了防止沙皇俄國南下,于是在甯安設立甯古塔将軍這個職務,讓甯古塔将軍負責對沙俄的防務。

而負責防禦沙俄的軍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甯古塔的披甲人。而地理上,甯古塔地區距離當時的清俄邊境(外興安嶺)有一定的緩沖,但是又不是太遙遠,是以,清政府選擇在甯古塔地區設立将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