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宁古塔在哪里?披甲人是什么

经常看清宫戏的朋友可能会经常听到电视剧里清朝皇帝这样处罚犯罪的大臣:将此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的这个刑罚的具体情况。

其实所谓的发配到宁古塔,并非是清朝独创。

在大陆古代,有种刑罚叫流刑:所谓流刑,指的是把犯人流放在异乡。当然现在的我们看这个刑罚,或许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刑罚,在异乡打工不是很正常么??

但我们要说,在古代,流刑的痛苦仅次于处决——因为流刑,主要是把犯人流放在荒凉之地,让犯人在荒凉之地自生自灭(其实中世纪的欧洲也有流放犯人的刑罚,比如把犯人流放到北极,不过大多数罪犯宁可被直接处决,也不愿意去北极给北极熊当午餐)——比如在唐代,唐代流放犯人,多半是把犯人流放到贵州和四川偏远地区——所谓的巴山蜀水凄凉地。

流刑到了宋朝,随着商业社会的发达,一度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而在清朝,流刑则算是一种复兴。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清朝版图比照前朝各有不同。

清朝在起初,只拥有辽地,并且招纳了今天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女真部落臣服自己,清朝入关后,这些地区的女真部落也随之进入关内。

而关外(今天的辽吉黑)三省的人口随着清朝的入关而陷入稀缺状态,但清朝又不愿意让别的力量(后文会提到)占领这片满清故土,于是清朝想了个主意。?

那就是把披甲人留在关外。

所谓披甲人,指的是在建州女真(也就是后来的清朝)统一女真各部的时候,向清朝被迫投降的女真部落,这部分人被清政府叫做披甲人。

之所以留披甲人在关外,是因为关外太穷,而且气候寒冷,而披甲人虽然和自己关系不近(投降者的后人),但是也不远(毕竟都是女真),于是把披甲人留在关外。

但是,女真贵族老爷以及和建州女真关系近的女真部族都进了中原享福,把披甲人留在关外受苦,披甲人能乐意么?会不会造反呢?

因此为了平衡披甲人的心理,让披甲人在关外也做大爷,也做人上人,于是,清朝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当奴隶,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下一个问题:宁古塔是哪里?

宁古塔,大体上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下边的宁安(县级市)境内。在当代,牡丹江在东北算是中等城市,但是,在清代,这里可谓一片荒凉。

起初清政府对于宁安一带并没有太过重视,直到康熙帝在位时期,沙皇俄国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康熙帝为了防止沙皇俄国南下,于是在宁安设立宁古塔将军这个职务,让宁古塔将军负责对沙俄的防务。

而负责防御沙俄的军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宁古塔的披甲人。而地理上,宁古塔地区距离当时的清俄边境(外兴安岭)有一定的缓冲,但是又不是太遥远,因此,清政府选择在宁古塔地区设立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