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階段是非常單純的,大部分國小生都能和平友好地相處。
在國小的校園中經常能看到:結伴而行上廁所、吃飯的畫面,幾乎每天都會出現。
國小女生之是以結伴而行去廁所,這和校園的環境以及女生缺乏安全感,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
課間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大部分國小校的廁所,數量并不多,往往會出現人滿為患的狀态。

而且大多數的國小廁所并沒有門,沒有任何隐私可言,這也是一部分國小生結伴而行的原因。
前幾天,甯夏一名六年級的女生來例假,因為在校園中上廁所沒有遮擋,引來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這一事件被釋出到網際網路上,一時之間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家長表示:學校的衛生間沒有門,而且老師的衛生間是不允許孩子使用的。
進入到國小階段,孩子身體快速發育後,難免會出現上述尴尬的場景。
面對家長反映的問題,學校第一時間給予處理和決定。
将對國小生的衛生間環境進行整改,并且加裝隔斷門。
在特殊情況下,老師的衛生間,也是可以被學生使用的。
這一事件的發生,也為家長和老師敲響警鐘。
青春期的孩子處于敏感和多思的階段,任何行為都可能讓她們的心裡留下傷痕,是以,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以下這些要點是堅決不能忽視的。
【家長要讓青春期的孩子明白這些】
1、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教會她們如何保護自己。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生,面對身體的快速發育和周圍的異樣眼光,很可能會讓她們處于無法适應的狀态。
心态上的波動,不僅會對成績造成影響,更關鍵的是會對她們的心理健康産生沖擊。
此時父母給予适當的引導,讓她們明白:身體的變化是正常的,并不需要過度焦慮。
隻有她們可以正确面對青春期的各種問題,才能有效避免各種更大沖突的出現。
2、要懂得男女有别
當家長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時,要盡可能讓她們明白:男女有别,男生和女生是有很大差別的。
當這種性啟蒙和性教育有序開展時,也能讓孩子更理性地面對這一事件,更平穩地度過敏感的青春期。
3、家長和老師,是後盾
很多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焦躁的,情緒也是極度不穩定的,是以,她們的内心處于無比惶恐的狀态。
此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不管在何種時刻,孩子要對家長和老師有信心。
要相信:老師和家長,會是她們成長中最好的夥伴和後盾。
隻有這樣,她們在做出選擇和困惑時,才會第一時間将求助的視線投向家長和老師,才能讓她們在更穩定的健康環境中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教育中的要點】
1、性教育,必不可少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身體發育,還是心理健康,父母一定要提高重要性。
重中之重,就是性教育,雖然很多家長難以啟齒,認為:與孩子貿然談論這樣的話題,對她們的成長是不利的,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殊不知,家長的正确引導,才能讓孩子理性面對,将心中的迷惑徹底撥開,進而能理性正确地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和難題。
2、孩子的動态要關注
在青春期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态的變化和行為的轉變,也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家長,及時關注她們的情緒轉變,能避免很多問題的出現。
除去觀察之外,也要和孩子保持穩定的溝通,這也是杜絕青少年在青春期作出錯誤決定和走上歪路的有效方法。
【教育感悟】:
高爾基曾表示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裡,不讀書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雖然很多家長吐槽青春期的孩子難管教、不聽話,但是,并沒有将視線聚焦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是以,青春期的孩子也做出了各種離譜的行為。
青春期,作為孩子成長的特定階段,難免會有一些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
但是,家長如果對青春期的孩子能給予正确的引導和重視,很多青春期的問題,都可以從根本上杜絕,而不會出現沖突不斷擴大的情況。
家長才能為她們營造更加良好的成長環境。
暢談教育觀點:你認為: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做,才是對他們的成長和心理健康最有利的?歡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