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樸:廉風翰墨傳百世

遊樸:廉風翰墨傳百世

遊樸像

遊樸(1526—1599年),字太初,号少澗,别号柏谷畸人,明代福甯州柘洋(今福建柘榮縣)人,少年聰慧,有“神童”之稱,至49歲才考中進士進入仕途,70歲辭官返鄉。雖然僅有20餘年的仕宦生涯,卻以其神明斷獄和清廉仁政知名于世,傳頌至今。

遊樸文學造詣亦深,是閩東為數不多有詩文集傳世的曆史名人,其樂府被稱為“一時獨步”,但極少受今人關注。

持法平正 仁政惠民

明萬曆二年(1574年),遊樸考中進士,任四川成都府推官,遷大理寺評事、右寺副、左寺正,轉刑部郎中,“三主法司,無一冤獄”,擢湖廣參政。

遊樸既嚴格章法,持法平正,又德教化民,興利除害。其文《政頌》可見其仁政惠民之思想:“疆土田,勸耕桑,均賦役,裁經費,抑強橫,恤孤茕,遠近習,杜佞倖,剔奸蠹,節浮冗,興學校,登俊髦,繕壕隍,饬武備,察民隐,平物價。士詠于庠,農歌于野,商賈讴于市,行旅忭于途。”

遊樸奉行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在一地為官便造福一方百姓。初任成都府推官,他行遍全蜀,清理冤獄,并深入民間,了解吏治之弊與民生之艱,上書兩院,提議裁撤地方冗員,建立一套精簡有效的人事機制;建議以原議官價征收農糧,以纾民困;認為應調整軍防方略,希望在提升軍事力量的同時也能減輕民役、緩和兵民沖突。

6年後,任職大理寺,潛心研究獄詞,平反冤案,秉公執法。大理寺任滿6年,遊樸本應升遷,但深受法司倚重而轉任刑部郎中。萬曆《福甯州志》記其“每平亭疑辭,百姓無不吐舌稱為神明。及上谳錄,大司空署考天下第一,海内傳頌其文,比之子産”。朝廷敕書稱其“國刑不僭,民命無冤,足稱惟良”。任職刑部的官員多以之為師。

萬曆十七年(1589年)任廣東按察司副使,遊樸改革鹽法弊端,且不畏強權,揭發總兵李棟的惡行,卻遭小人構陷,所幸因李棟惡名遠揚,輿論自有公道。兩廣總督蕭念渠為遊樸題詞曰:“才與誠合,仕以學優。繩貪吏因而招尤,恤傷民終焉永譽。”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遊樸升任湖廣布政司右參政,正值饑荒,遊樸竭力抑制豪強,救助災民,活民數萬,并提出暫停築堤之役,讓百姓休養生息。

當時承天府荊門豪強李天榮稱霸一方,監司及郡邑長吏受其驅遣而魚肉百姓。有一天,李天榮從學校裡抓了一個秀才,斫斷秀才的手指和腳趾,同校諸生不敢吭聲。遊樸非常憤怒,他正坐在衙齋裡,忽然在他面前出現一片紙,紙上寫着“天榮願進千金,請亡發諸生事”。遊樸到處查找,但查不出這片紙是從哪裡來的。于是,遊樸家人哭着勸谏他一定不要管這件事,不然會有飛劍飛來。遊樸說:“我即見刺(即使被殺),而能為民除暴,又何惜哉!”于是懲治了李天榮。但遊樸卻是以受到李天榮黨羽誣陷,憤然辭官。荊門百姓感念其恩德,追送數百裡泣别,禮部尚書李維桢撰《參知遊公大政記》,表彰了遊樸政績。

行事剛健 風骨嶙峋

遊樸居官廉正,勤政愛民,不僅在司法方面貢獻卓著,而且在軍事、吏治、民生等方面也頗有心得,所提建議無不從百姓的利益出發。現存其奏疏,屢屢為百姓發聲,如《議冗員》:“豈非所謂寬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者哉!”《議征輸》:“奪買戶之權,以蘇農民之困。”《議統攝》:“細民之受荼毒無賴者,或可自直于府以少蘇矣。”皆可見其為國為民的一片赤忱。

遊樸為民請命的責任感與少時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其祖父、父親皆棄考回鄉,全家生活僅靠微薄的田事收入。且其父遊德慷慨尚義,常對他人傾囊相助,無所顧慮,遊樸家境是以日益困窘。

遊樸少年時,祖父、父親、祖母接連離世,家徒四壁,僅靠母親陳氏織作支撐生計,供遊樸讀書。遊樸少年時曾往福鼎求學,福鼎至今還流傳着一個故事,說遊樸曾将木制雞腿蘸醬油配飯而引同窗懷疑,被誣陷成偷雞賊。多年的貧賤生活使遊樸深谙民間疾苦,能憂百姓之所憂。

另一方面,遊樸行事有改革之風,為政興利除弊,剛直果決。當時内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統治危機實行變法,而滿懷理想的遊樸也表達了對張居正改革的認可,如裁撤地方冗員便是對當時張居正推行“考成法”裁革冗官措施的響應。發表于《福建史志》2008年第4期的吳振苗《遊樸與張居正改革》一文對此作了介紹。

遊樸辭官,固然是因多次遭讒、親曆黑暗官場而作出的選擇,但晚年羁旅和兒孫逝世也讓他萌發了歸隐的想法。人至暮年,本應含饴弄孫,安享天年,但遊樸常年遊宦在外,鮮少歸家,其詩歌多反映了羁旅思鄉之情。他曾攜子孫從行,卻陸續遭遇了長子、外孫、長孫之女、長孫病卒的痛事,這對于晚年的他打擊極大。在他付出了這般心力和代價之後,仍遭小人構陷,難容于官場,心中自是凄涼失望,且人微力薄,無法變革朝堂風氣,便于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上乞骸書。

遊樸為官時已年近半百,可謂大器晚成,但是以而成熟堅定,且又受朝中革新風氣的影響,為官剛健,堅守剛直秉性,風骨嶙峋,雖以個人之力無奈于晚明國勢之頹敗,但盡己之力造福了多方百姓。其廉風正氣流芳百世,可為後世反腐倡廉之表率。

閩中遺珠 藏之于山

遊樸之廉政頗受關注,其文學成就則較少被評論。其實,遊樸既是剛直有為的一代廉吏,同時也是卓有成就的詩人。

遊樸詩文俱佳,數量不少,曾獲時人較高評價。但其著作《嶺南稿》《樠山社草》《浙江恤刑谳書》等皆已散佚,今僅見《諸夷考》《藏山集》存世。《諸夷考》刊刻于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一部介紹東南海上和西南邊疆的綜合性地理書,遊樸根據前人著作并結合采訪見聞整理而成。《藏山集》包括詩集十卷、《遊參知文集》二卷,由遊樸之孫仲卿刻于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藏山集》中的詩文基本為遊樸出仕後所作,而其他詩文集雖已散佚,但從集名上看,《嶺南稿》當為遊樸在廣東任上的作品,《樠山社草》是遊樸在湖廣任上發起成立樠山詩社時期的作品。

遊樸未在閩地任職,與閩中文人少有交集,辭官回鄉後,又将詩文藏于柘洋山中,家刻本《藏山集》主要用于自家收藏和贈送親友,故流傳未廣。

近年來,随着對鄉賢文化的重視,柘榮縣大力支援遊樸著作的整理發行。201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高鵬、魏定榔、遊再生整理點校的《遊樸詩文集》,此書以明刻本為底本,收錄《藏山集》詩集十卷、文集二卷及《諸夷考》三卷,并廣搜史書方志、明人文集、譜牒家乘,錄有傳記、佚文、佚詩若幹,并後附年表,相當完備地收錄了遊樸現存作品與相關資料,卷首《前言》頗為全面介紹了遊樸的生平與成就,為進一步研究遊樸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遊樸詩文集》中,錄有拟古樂府203題218首,五言古風87首,七言古風64首,五言律234首,七言律423首,五言排律6首,七言排律4首,五言絕句22首,七言絕句196首,對聯4首,文章67篇。

就詩歌内容而言,拟古樂府以反映時事為主。受明代複古思潮的影響,遊樸師古較為嚴格,拟樂府詩203題218首,以漢魏六朝樂府舊題為主,隻有6例為六朝後的樂府新題。其所拟樂府并不嚴格遵從本事本義,但堅持“必借古人之目”的原則,将明代多方面的危機融入古事古物,使樂府詩并具深度和廣度。如對嘉靖皇帝崇道誤國的諷刺,對朝臣未盡勸谏之責的痛斥,對貪官污吏欺壓百姓的批判,詩歌對朝堂的折射多為負面印象,許多原本表達積極氣象的樂府舊題也被融入消極的題材内容。

遊樸以高古之貌現國疾民瘼,見聞感受皆觸人肺腑,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除拟古樂府外,其他體裁的詩歌則記錄遊樸的生活,多為羁旅與交遊。如“客心終日忙,歸程信必難”(《牌洲阻風》),“殘年驚赴壑,浮旅置他邦”(《夷陵阻雨》)等,反映了他漂泊異鄉的凄苦及對家鄉的思念。如《與衛淇竹郡守集江心寺》《清遠邀李景渠小集鳌塔寺》《送陳豫安之濟甯州》《次黃州雪李宗舜同年席上賦》等詩,記叙了遊樸與同僚遊玩、分别、宴飲等情況。

這些詩歌都是考察遊樸個人生活的珍貴資料。遊樸的文章以奏疏和序為主,數量不多,但都條理分明,文字簡約,情真意切。關于遊樸詩文的風格特點,閩中詩人陳鳴鶴謂:“先生樂府格高詞峻,聲可繞梁;七言古雄逸瑰玮,氣可拔山;五言古及諸近體皆雅秀醇厚,正宗遺響。其文則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論如雲。”此言得之。

或因交遊等多方面原因,遊樸在閩中文人群體中較少被關注,詩名未顯。但遊樸之詩進入了全國性詩選的視野。如朱彜尊《明詩綜》收錄遊樸詩三首,分别為《行役》《木棉庵》《崇甯縣卻酒》。《明詩綜》共收錄明代3400餘人詩作,其中約2000人僅錄一首,遊樸能占三首,可見其于明清詩史有一定地位。至今學術界關注不多的遊樸詩文,實為閩中文學的一顆遺珠。

(作者分别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級研究所學生、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