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前文物玉嶙峋 閑看兒童捉柳花——賞仇英《人物故事圖》冊

在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人物活動的具體細節,還能感覺到周圍環境的氣氛烘托,每幅畫面不但主題明确,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吹箫引鳳》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吹箫引鳳》局部 吹箫引來鳳凰

漢代以來,神話題材的故事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到了魏晉南北朝時,紙絹上開始出現此類題材的畫作,有的作為陪葬用,有的流傳了下來。不管是事死或事生,都承載着人們的某種願望。《吹箫引鳳》故事取自漢劉向《列仙傳》,講的是春秋前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擅長吹箫,她與同樣精于吹箫的仙人箫史結為夫婦。秦穆公搭建了一個鳳台,弄玉和箫史兩人吹箫引來了鳳凰,他們雙雙乘龍鳳升天去做神仙了。

清代 改 琦 《吹箫引鳳圖》

清代改琦、任薰也都畫過《吹箫引鳳圖》。在任薰的筆下,畫面意境清幽甯靜,吹箫仕女清俊妩媚,表現了畫家内心對于美好的一種向往;改琦所繪的《吹箫引鳳圖》,畫中女子鵝蛋形臉、細眉鳳眼、櫻桃紅唇、削肩柳腰,展現了畫家所處時代的審美意象。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高山流水》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高山流水》局部 鐘子期拾階而上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畫面中,俞伯牙坐在草堂内,旁邊放着琴書,他側着頭深思,旁邊的一個孩童正在煮茶,草堂周圍滿是長松;鐘子期樵夫打扮似的順着台階走了上來。仇英在描繪兩人相遇的情節時,還布置了松林流水、高山飛瀑這樣清幽靜谧的環境,更加形象地表達高山流水的音樂内容,也襯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局部

高山流水或伯牙鼓琴是曆代以來畫家們表現知音相惜、相契的畫題。元代畫家王振鵬的《伯牙鼓琴圖》是一幅典型的人物故事畫,伯牙袒胸赤膊,專注地在彈琴;子期翹足而坐,屏氣凝神。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局部 四周羅列着的銅器

品古曆來就是文人雅士的一大愛好,自古以來,此風延綿不絕。在宋代劉松年的《博古圖》中,文人大夫們聚在一起品玩古器。宋明之後,器物多用于人物畫的配景,獨立成畫開始于晚明清初。“閑庭聚四賓以玩古”的文人雅集遺風,逐漸物化成為由器物和景緻支撐。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中的《竹院品古》,描繪的是翠竹林前有一圍屏,一面圍屏畫花鳥,一面畫山水,山水為典型的仇英細筆繪畫特色。屏前右側有兩人坐着湘妃竹椅,全神貫注地鑒賞桌上所陳古畫冊頁。右側靠前部分有一孩童拿着挂軸過來。左側有一高士正仔細鑒賞面前童子呈來的瓷器。四周羅列着觚、爵、簋、卣、罍等銅器。屏後有兩名孩童,一位在煮茶,一位在擺放棋具。棋具前有兩隻小狗,其中一隻側卧着,跟仇英擅長的畫馬形态一樣。畫中器物的顔色雖然不少,但是沒有炫目之感,人物面部運用筆法輕松,神情皆備。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松林六逸》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松林六逸》局部 圖中人物為儒士打扮

《松林六逸》取材于唐代詩人“詩仙”李白的人生經曆,李白中年時曾攜家人在東魯定居,與當時的名士韓準、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沔等人一起隐居于徂徕山,吟詩縱酒,時人稱之為“竹溪六逸”。圖中“六逸”都是儒士打扮,完全沒有“漱流枕石”的隐士模樣,恰似文官們在忙中偷閑。同時,畫中出現的松樹,枝繁葉茂,這也常被用來象征文臣們擁有剛直的品格。

清代 華 嵒 《竹溪六逸圖》局部

關于高士雅集的曆史故事,如竹溪六逸、竹林七賢等,是文人畫匠所熱衷的繪畫題材。清代華嵒的《竹溪六逸圖》和金廷标的《竹溪六逸圖》,描繪的都是唐代六高士以文相會、品茶酣歌、掩映于竹林的逍遙隐居生活。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浔陽琵琶》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捉柳花圖》

《浔陽琵琶》和《捉柳花圖》均取自于古詩詞。《浔陽琵琶》取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詩意,畫面故事感濃烈,在岸旁老樹前,有兩個仆人,其中一個提着燈,一個牽着馬,他們正等待主人送客歸去。在樹叢後有兩隻小船并列,其中一隻寬敞華麗,以編葦作頂,這是白居易送客的行舟,桌子上陳列着佳肴;另一隻微微露出了船頭,這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婦所乘的船隻。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浔陽琵琶》局部

明代 仇 英 《人物故事圖》冊之《捉柳花圖》局部

明代 周 臣 《閑看兒童捉柳花圖》局部

“捉柳花”在唐宋詩人的詩句中,常被用來借喻閑散輕快的心情。白居易《别柳枝》有“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詩句。仇英的《捉柳花圖》既寫出了文士觀看捉柳花的閑逸心緒,又生動地表現了兒童嬉戲的活潑情緒。明代畫家周臣也作有《閑看兒童捉柳花圖》,同樣表現的是童子于春風中捉花絮的情景。

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運用工筆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繪得細膩精微,文人舉止高雅潇灑,仕女容貌端莊娟美;建築器皿工整精細,山石樹木形态各具。筆緻工細而不闆滞,流暢自然,剛柔相濟。畫面敷色豔麗,又多和色,整體色調和諧、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是仇英對唐宋工筆重彩法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