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提起“學政”這個官,很多人都很了解,是具體負責某一個省的文化教育工作的。不過在不同時期,學政這個職務是有一些細微的變化的,其品級、任職資格以及具體的職掌都不同,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清代的學政。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1、學政的基本沿革

清代學政制度承自明代。明代制度,各府、州、縣生員入學原由巡按禦史、布政使兩司及府州縣學管理。正統時期,始設提學官,提學官隻管教育而不理地方民政。但由于提學官又是朝廷命官,民間多有詞訟告理,是以提學官可以接詞訟,但無權處理,需交給其他行政部門處理。

同時,明代規定督撫及布按二司也不能幹預提學職事。隻不過在制度上也存在漏洞,因為提學按例是帶按察司副使、佥事銜,是以又不得少屈于督撫,往往阿附遷就,不能自舉其職。

不難看出,明代的提學實際上還是屬于地方官編制,有具體的品級。清初時期,基本上還是沿襲了這麼一套做法,在各省設定了督學道,統一帶按察司佥事銜,且多由分守、分巡道兼任。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從康熙二十三年以後,各省的學官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這一年規定:順天、江南、浙江三省的學官,必須是翰林官充任;其餘各省學官,則将應升之五部郎中、參議、道、知府等官中選擇,開列請用。

此後各省學官就分為了兩類,凡由翰林官充任的即為“提督學政”,又稱“學院”;由部屬等官出任者,則為“督學道”,又稱“學道”。順天、江南、浙江三省由于文風鼎盛,參加科舉的考生又最多,是以朝廷對這三省最重視,其學官高配也在情理之中。

雍正時期,情況又有一些變化。各省的學官統一命名為學政,其以部屬簡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編修、檢讨銜。自此學政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直屬禮部再無“道銜”,皆稱“提督學政”。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換言之,自雍正以後,各省學政的編制隸屬禮部,不再是地方官了,且品級也不固定,像順天學政屬于高配,一般都是各部侍郎、京堂充任,而其他各省,則由翰林、詹事、科道及部屬等官充任。

2、學政的任期和具體職掌

學政任期三年這是世人皆知的問題,關鍵在于學政的任期是必須和科舉考試關聯在一起的。按規定,每屆鄉試結束後,朝廷就會挑選各省學政人選,待三年期滿即下一屆正科鄉試結束後,任滿出缺。有清一代,沒有哪個人在某省學政上連任的。

可以看出,自雍正以後學政這個崗位已經不屬于職官行列,而被列入“差遣”的範圍。盡管各省學政都沒有固定的品級,隻帶原銜。但在清代的官制體系中,學政的地位很高,在文官中僅次于督撫,高于布、按二司。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與明代不同,清代學政由于不是地方官,故而不受督撫的節制。從職掌情況來看,學政掌一省之學校、士風、文風之政令。學政到任後,首先要對該省各級儒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考試,以了解該省儒生之整體水準。

每一年,學政還要巡視各府、州、縣,并主持院試。院試是科舉考試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讀書人考取人生中的第一個功名——秀才的選拔考試。

事實上,學政三年任期内工作量很大,要走遍全省各府主持院試。院試結束後,學政又要檢查督促入學的生員,并主持歲試、科試,尤其在鄉試年份,更是嚴格把關,讓那些符合條件的生員積極參與鄉試,同時,還要為朝廷考選貢生,送國子監學習深造。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此外,朝廷對學政也有不少限制,比如非公事不得接見官吏師生,不準受理民間訴訟,不得管理學校以外的任何地方行政事務,任期内不得探望鄉紳親故,等等。

話雖如此,但自乾隆以後,也出過不少學政幹預地方行政事務的例子。比如乾隆五十一年,時任浙江學政的窦光鼐,就越權上奏揭發浙江全省虧空,乾隆帝也是以派出阿桂等欽差大臣趕赴浙江調查,結果正如窦光鼐所言,浙江上至巡撫,下至各府、州、縣,一大批官員被罷免治罪。

學政幹預地方政務理論上是不合法的,但有些學政深受皇帝寵信,被賦予了密折上奏權,甚至有些省的學政還是皇帝安插在地方的一個眼線,這種情況也就另當别論了。

清代學政是幾品官,哪些人有資格擔任此職?

清代對學政的簡放十分慎重,對于那些小京官來說,能外放學政又或是外放鄉試考官是一種莫大的榮幸。通常情況下,官員能幹上一任學政,對自己的仕途前程非常有幫助,任滿之後按例就會得到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