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漢以強亡,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三國時期是亂世也是盛世,三國名将絕對是靠譜的,那可不是短短幾年十幾年,打幾場仗就拿到的名聲,那是将近百年裡面最精粹的一撥人,他們都經曆亂鬥,治理一方,小規模戰鬥,集團軍作戰,都是得心應手。

遼東的公孫家族,在中原諸侯面前就是個弟弟,就這個水準不引人注意的家族,都吊打高句麗。被袁紹團滅的公孫瓒白馬騎兵,能夠吊打匈奴。而在曹操面前,本初用兵,也就那麼回事吧。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東漢末年排名倒數的割據勢力,攻陷了高句麗的都城。曹操和匈奴左賢王打過,公孫瓒也打過匈奴。丁原呂布董卓公孫瓒馬騰韓遂一開始全是戍邊的大佬,手裡有兵辦事不慌。

呂布在并州也殺得胡人膽寒,飛将軍的稱号就是那個時候有的,不過後來呂布跟着丁原南下,并州就被胡人打下很大一部分地盤。涼州的羌人,早就被董卓錘得一點脾氣沒有,看到西涼軍就慫了。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三國時候武備吊打周邊遊牧民族,他們還在用骨镞、銅劍、沒有經過硝制的皮甲的時候,漢軍就已經用上了鐵镞、環首鋼刀、鐵質紮甲,甚至可能已經有了馬镫、馬鞍。一個打五個可真不是吹的。

漢代周邊少數民族沒有得到更先進的生産力,是以強大不起來,中原政權從組織程度到武器和周圍的少數民族有文明的代差,南方的山越幾乎相當于原始部落,北方的匈奴早被消滅,東胡系列民族也是茹毛飲血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

直到八王之亂時中原軍閥紛紛請胡人做雇傭軍,紛紛打開武庫裝備先進的武器,在一次次的實戰中鍛煉出卓越的組織能力,這個時候中原軍閥才發現本來以為胡人是一隻聽話的狗,結果這才發現已經變成了全副武裝的狼。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史書上記載,漢朝強盛時,一個漢兵可以對付五個敵人,原因是漢朝的兵器冶煉技術,盔甲打造技術,弓弩制作技術,是吊打周邊的存在。不光是這些,還有軍隊的組織協作号令制度都領先于周邊國家民族。周邊很多民族還處于氏族部落狀态,有些民族連文字都還沒有形成,比如西夏文字到宋朝才開始成型,談何組織和制度?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漢朝自漢武帝征伐匈奴開始,東征西讨,開疆拓土,外族都被打了個遍,這才有了漢軍的赫赫威名,漠北大決戰,漢軍出塞二千多裡,跨過浩瀚的沙漠,漢将霍去病追亡逐北,封狼居胥(古代武将的最高榮譽)。

君不見漢将陳湯喊出的千古豪言,将賊首懸蠻夷抵間,明示萬裡,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朝時,一個漢兵可以打五個胡兵(夫漢兵一可敵胡兵五,今聞匈奴頗得漢巧,猶可一當三也)。如此戰力看來。

三國亂世,魏蜀吳随便一家吊打外族一點也不意外。東漢末年諸侯并立,紛争不斷,軍隊在不斷的戰鬥中越來越強大,外族除了騎兵跑得快,又不善于攻城,加上人口少,承受不起巨大的損失。是以隻有少數碰運氣的,大多數隻能持觀望态度。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東漢末年北方草原有鮮卑族的檀石槐打聯盟,三國時已經解散了。倒是北方東部的烏桓一度強大,割據遼東,被曹魏給滅了。但這一時期内附的匈奴,北方的鮮卑都處于騷動狀态,到西晉時候,原來的一些邊郡比如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已經控制不了了。

八王之亂後,原來匈奴族首領劉淵叛亂建國,由此開啟了十六國時代。是以說,中原王朝但凡有點出息,邊境就出不來問題,除非弄得跟司馬家一樣不可收拾。就算是東漢末年,漢族的整體實力也不是胡人能夠抗衡的,更何況三國時期豪傑輩出。

本來三國一統之後漢族的整體實力已經大幅下滑,但還足以震懾胡人,最後,漢族的氣運還不是被司馬氏給敗光的。

八王之亂後胡人南下,三國打成一鍋粥時,胡人為何沒有一絲動靜?

人口凋敝到“百裡皆白骨”的三國能對異族有強大的震懾,而人口得到極大恢複的晉卻不能,很能反映出問題。如果了解曆史,就會知道中國内亂必外族入侵,内部政權往往一觸即潰。

甚至割據政權充當異族“兒子國”,如南北朝。唐朝國力強盛,請兵回纥。從來隻有異族擄掠漢人的财産和人口,三國時期,魏蜀吳大量地擄掠異族人口充當勞動力和兵員。外部條件和經濟條件極差的三國,卻能保持如此高的武力輸出,在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