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病毒也“内卷”?奧密克戎 “隐身變體”漸成主流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

日前,以色列多家媒體報道稱,該國至少發現20例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BA.2變體的感染者,該變體相比奧密克戎原始毒株突變數量更多,引起了部分專家的擔憂。無獨有偶,近日,多個跟蹤新冠病毒進化情況的研究人員在社交媒體警告,奧密克戎毒株BA.2變體正在多個國家出現,甚至開始逐漸替代更早出現的BA.1變體。這種“内卷”顯示,BA.2變體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染性。

病毒也“内卷”?奧密克戎 “隐身變體”漸成主流

圖源:視覺中國

根據各國上傳到GISAID平台的新冠病毒基因組資料,12月中旬前,BA.2變體還非常罕見,但此後數量迅速上升。在丹麥,從12月30日至1月2日,BA.2變體占該國上傳新冠病毒樣本總數的比例從14.1%增長到30%,而BA.1變體占比則從76.6%下降到65.1%;在印度,從12月30日到1月5日,BA.2占比從12.1%上升到46.38%,BA.1變體占比則從58%下降到37.68%。此外,英國、菲律賓、加拿大、德國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均已發現BA.2變體的存在。

根據我國廣東省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研究人員1月3日發表在《中國疾控周刊》上的相關文章,全球最早的BA.2變體樣本于2021年11月27日在南非發現,12月28日,廣東省疾控中心發現一名境外輸入病例感染了BA.2變體,基因測序分析認為,該變體有67個核苷酸變異位點,在蛋白質水準上有49個氨基酸突變位點和9個氨基酸缺失。而BA.1變體蛋白質水準上共有約50處變異,相對BA.2變體略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BA.1變體在PCR檢測中會出現刺突蛋白基因脫靶(SGTF),這是其差別于“德爾塔”等毒株重要特征,是以較容易被發現。但BA.2變體基因組并不具備導緻刺突蛋白基因脫靶的特征性缺失,PCR檢測難以區分該變體與其他毒株,需要基因測序等更複雜耗時的手段才能明确,是以BA.2變體也被稱作“隐身奧密克戎”。

事實上,奧密克戎毒株還有一個BA.3變體,但數量很少,全球僅發現33例樣本。目前,以色列等國科研人員正在緊密追蹤奧密克戎毒株BA.2變體的傳播,其傳染性和緻病性特點仍在研究之中。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王宇

稽核:王小龍

終審:何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