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兩年前的10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首批試點地區選擇福建、河南、雲南等8個人口基數大、轉外就醫多、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的省區,首批30家輸出醫院主要從北京、上海等地選取,均為“國家隊”水準的一流醫院。

福建與上海的醫療結緣,也從此開始。2020年8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下稱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簽署合作共建協定,建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醫院——福建省兒童醫院。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這一合作,改寫了福建沒有省級兒童醫院的曆史,也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找到一條高品質跨越式發展通道。

一次共建

按照規劃,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兒科部分作為輸入醫院整建制搬遷至新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作為輸出醫院,整體托管福建省兒童醫院,選派管理及專家團隊常駐福州,實作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福建省兒童醫院的技術平移和同質化管理。

派駐團隊的選擇并不容易,他們既要在臨床和學術上占領高地,又要有管理經驗和奉獻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傳承醫院文化。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強調奮鬥、創新、包容、感恩。這種文化平移,被認為是派駐團隊管理新院的核心任務之一。

層層篩選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床營養科主任洪莉被推到改革浪潮前。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任何一個人走到“實力派”,注定伴随着一路拼搏,洪莉亦不例外。

剛見面時,梳着整齊短發的洪莉笑稱自己是典型的海派女人:喜歡精緻生活。她的個人履曆卻與這個表面标簽大相徑庭。

1998年初建的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經過20多年發展,綜合實力排名穩居全國兒童專科醫院第一方陣。作為首批員工,洪莉随着醫院一起經曆創業的酸甜苦辣,見證其建院20年成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輝煌。與此同時,洪莉作為有15年職業經曆的小兒外科醫生,根據醫院發展需要,轉身成為醫院臨床營養科第一任科主任,建科10年将科室打造成上海市臨床營養重點學科,并一手創立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委會,在全國兒童營養領域成為國家級知名專家。

太多“從0到1”的突破,讓“奮鬥”一詞烙印在她的人生經曆中。

2020年年底,洪莉被任命為福建省兒童醫院執行院長。和洪莉一起被第一批派駐到福建省兒童醫院的管理團隊還有三人,分别擔任醫療副院長、護理部主任和綜合辦公室主任。

按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定位,福建省兒童醫院要在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醫學人才培養、臨床研究、疾病防控、醫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區域頂尖水準,協同國家醫學中心帶動區域醫療、預防和保健服務水準提升,努力實作區域間醫療服務同質化。

從一家新院,到打造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派駐團隊承載着重任。

100次調研

七次量衣一次裁。

2020年12月初,轉戰到福建省兒童醫院的洪莉,帶領團隊先後進行了100多次調研。

回憶起當時的工作節奏,洪莉團隊四人在6小時休息之外的時間,全部用在調研與工作上。“當時也沒有時間焦慮,壓力反而讓我們更全力以赴工作。”

調研結束掌握全局後的第一步,是搭建醫院組織架構。

在管理上,福建省兒童醫院實施“五部兩辦制”:“兩辦”即黨辦和綜合辦,“五部”包括醫療部、護理部、财務部、事業發展部、後勤保障部等部門,扁平管理,精簡高效。

在學科發展上,實行“雙主任”制:一方面瞄準“兩頭”——重點和緊缺學科,上海派遣常駐主任,入駐重點發展科室,實行上海主任和福建主任雙主任管理制,全面對接臨床、教學、科研、管理;另一方面發展中堅力量,在有一定基礎的科室派駐學術主任進行深入學科發展指導。

架構搭建好之後,是人才的選拔、培養與引進。

院内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包括新銳人才、卓越人才等,有經費資助,更有上海導師指導,為上述人才量身打造培養方案;搭建教育訓練平台,所有醫生護士成建制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教育訓練學習,住院醫師教育訓練時長至少一年,主治醫師6個月,主任醫師3個月,這也成為福建省兒童醫院醫生職稱晉升必備項之一;對外積極築巢引鳳,以優質平台和事業發展潛力吸引全國優秀兒科人才。

人才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這家建立醫院的人才儲備目前還無法支撐一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成長,“一個醫生的培養過程起碼需要5年~10年。”洪莉說。

種子已經埋下,未來一定能夠長成一片森林,因為滋養這片森林的陽光雨露,是來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源頭力量。

一張資訊化藍圖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現在全國兒童醫院中,我們的醫療裝置是最好的。”洪莉這一句話的底氣在于,醫院配備的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PET/CT、高端CT、3.0T磁共振成像系統、1.5T磁共振成像系統等高端醫療裝置。

作為十九大以來福建醫療健康領域首個民生補短闆重大工程,福建省兒童醫院總建築面積超過22.7萬平方米,總投資33億元。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醫院建築輪廓“外圓内方”,從醫院内部透過窗戶向外看,遠處是高山近處是灌木,視野開闊,滿眼綠色。

《管理新主張》:取經上海,福建打造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樣闆

整個醫院寬敞明亮,占地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4倍,單停車場就有1800個停車位。洪莉說:“醫院比較大,如果患者第一次來,不熟悉的話可能要跑很多路。”

得益于政府的資金投入和目前的科技發展,智慧醫療将在福建省兒童醫院徐徐展現,讓患者在偌大院區内不再迷茫。

在未來計劃中,醫院将建構新一代智能化患者服務平台——醫院外聯智慧微服務平台,從診療預約、智能導醫、費用支付、患者管理、患者回報、辨別導航、安全管理等全方位服務患者。

目前已活躍在醫院内的遠端查房機器人、智能藥櫃、自助采血系統等裝置,都讓人眼前一亮。

而在網際網路醫院平台建設上,洪莉表示,醫院下一步計劃上線全息影像技術,打造三維圖像的遠端會診。“從疾病管理、品質控制系統,到營運管理和科研管理,我們要全部完成資訊化。”洪莉提到,更便捷,讓患者感受更舒心、溫心、安心,就是她要打造的智慧化、樂園式兒童醫院。

按照規劃的資訊藍圖,高科技正一筆筆為孩子眼中的醫院點綴上“神奇”色彩。

一支隊伍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從來不隻是組織搭建與硬體配置這麼簡單。

把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節奏不同的兩個團隊,融合成一支有凝聚力、戰鬥力的隊伍,是洪莉認為最困難的事情。

盡管都是南方城市,上海與福州的生活習慣卻大不相同。

“節奏不同”,這是江小千對于兩個團隊的最初區分。江小千是福建省兒童醫院黨委辦公室從業人員,也是福州本地人。她告訴健康界,按照福州的節奏,每個工作日的中午都有2小時左右午休時間,上海人卻沒有午休習慣。

午休的時間都被洪莉用來工作了,“我們中午或是部門午餐會議,或是讨論工作,或是教學教育訓練。”

而在洪莉印象中,熱情是福州人最鮮明的标簽,“他們的服務意識強,更能提升患者滿意度。”

盡管來自輸出醫院,但洪莉并不認為這種輸出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互相接受,融合形成新的文化,這樣醫院才能找到自己的發展動力。”

将奮鬥與熱情融合,将上海與福州融合,将兩個團隊融合在一起,這是洪莉所認為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共建核心。

兩個團隊的融合不是一帆風順,有不同意見也在所難免。“剛開始時我們由于工作思路、方法不同,差異比較多。後來差異就越來越少。”洪莉說,“因為目标一緻,問題和沖突最終都會得到解決與調和。”

盡管節奏不一樣,工作方式有不同,上海-福建共建雙方目标卻始終一緻:把福建省兒童醫院建好。“經過一年的合作,起碼大家看到了彼此的真心,做到了互相信任。”

所有的差異和壓力,在看着醫院一天天成長起來的成就感面前,都不值一提。

一個烙印

滴滴司機王師傅這一年接到去福建省兒童醫院的單越來越多,“這一片是新區,還在開發建設,之前很少有人來。”王師傅說,“現在大家都知道那裡有上海的專家,醫院也不擠,都更願意帶着孩子去那裡了。”

茁壯成長的福建省兒童醫院開始聲名遠播。

自2020年12月25日開診以來,醫院日門診量突破1500人次/天,床位使用率達到80%~90%,三四級手術率提高到70%以上,部分名額已經達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标準。醫院開啟福建上海診療綠色通道,并實作多項省内、院内首例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

“員工和患者對我們越來越支援和信任。”洪莉看到醫院一天比一天好,感覺自己和團隊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一天,一名醫生突然發出這樣一句感歎,“這家醫院已經有洪莉院長的影子了。”

洪莉的字典裡好像沒有“躺平”倆字,“這家醫院如果躺平了,就不可能做到引領和創新,我們要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就是要一直往前走。”以奮鬥鞭笞自己的洪莉,也給這家建立醫院烙下了同樣的刻印。

在洪莉看來,一家醫院要真正建設好,至少要磨合5年時間。她堅信:接下來3年~5年,融合“一切為了孩子”的上海力量與“厚德精術,仁澤婦幼”的福建精神,福建省兒童醫院會越來越好,并成為真正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八閩大地孩子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