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一踏入2022年,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大造車新勢力就迫不及待秀出自己過去一年的成績單。對于“蔚小理”這三個造車新勢力的領跑者來說,過去一年或許算不上十全十美——晶片荒、供應鍊緊張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但單月傳遞量集體破萬,全年傳遞量沖擊10萬大關,還是足以讓它們欣喜。

客觀地說,對比2020年,造車新勢力過去這一年的進步是相當明顯的。根據汽車之家統計的資料,2020年有真實産量的造車新勢力隻有10家,包括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哪吒、零跑、國機智駿、愛馳、雲度和新特,成績最好的蔚來汽車年度傳遞量才不過43728輛,理想和小鵬都在2萬+的水準徘徊。

扛過量産難關,持續擴大産能,“蔚小理”進入了蒙眼狂奔模式。隻不過,随着彼此之間的競争激化,加上市場格局、使用者需求的不斷演變,以及複雜的供應鍊狀況,“蔚小理”在2022年的發展,想必也不會一帆風順。

在新能源車風口漸濃的大背景下,一場更慘烈的市場争奪戰已然打響。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Pixabay)

全方位PK,“蔚小理”誰領風騷?

價值研究所此前的報道中曾提過,造車新勢力目前形成了明顯的三層格局:“蔚小理”占據第一梯隊,年傳遞量具備沖擊10萬輛關口的實力;哪吒、零跑、威馬等為第二梯隊,年傳遞量在4-6萬左右;愛馳等第三梯隊成員,月傳遞量尚在數百輛徘徊,和前面兩個陣營拉開了較大差距。

而在頭部陣營中,“蔚小理”之間的競争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除了傳遞量之外,圍繞三巨頭營收、虧損、股價和市值的全方位PK,都是業内最關注的話題。

從最關鍵的傳遞量資料來看,2021年“蔚小理”重新調整的坐席:原本的老大哥蔚來掉下王座,小鵬強勢登頂,領先優勢更是相當明顯。

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小鵬共傳遞98155輛汽車,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263%。對比之下,前老大蔚來年傳遞量為91429輛,同比增幅為109.1%,兩項資料均大幅落後于小鵬。

理想汽車90491輛的年傳遞量雖稍低于蔚來,但進入下半年之後明顯後勁更足:2021年最後三個月,理想傳遞量分别為7649輛、13485輛和14087輛,蔚來同期的傳遞量則為3667輛、10878輛和10489輛,不僅被前者全面超車,增長也更加緩慢。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至于排在“蔚小理”身後的二、三線造車新勢力,在傳遞量上和三大巨頭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并沒有比較的意義:哪吒汽車、零跑汽車和威馬汽車2021年傳遞量分别錄得69674輛、43121輛和44157輛,增長最快的哪吒同比增幅361.1%,但威馬的增速不足100%,尚且比不過深陷供應鍊危機的蔚來。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内,造車新勢力的巅峰對決,仍然會在“蔚小理”之間展開,二線品牌還需要繼續努力追趕三巨頭的步伐。

不過和傳遞量上的低迷不同,要是從營收、利潤、市值等更接近資本市場的資料來看,蔚來在三巨頭中的領先位置,尚未被取而代之。

資料顯示,蔚來2021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收分别為79.82億、84.48億和98.05億,同比分别增長481.8%、127.2%和116.6%,最新一個季度整車銷售毛利率也維持在18.6%的不俗水準。橫向對比的話,小鵬2021财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别錄得29.51億、37.61億和57.2億,理想則分别為35.8億、50.4億和77.8億,都較蔚來有一定差距。

在市值上,截止周三收盤,蔚來市值約為475.26億美元,近期股價徘徊在19-30美元之間。理想和小鵬的市值則分别為301億美元和395億美元,但兩者的股價都遠超蔚來。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從整體上說,回顧“蔚小理”2021年的成績單,第四季度是蔚來跌下挖王座、小鵬異軍突起的轉折點。這當中既有晶片荒帶來的供應鍊危機,也有小鵬走實惠、低價路線搶占市場佔有率的戰略性勝利。

當然,在利潤/虧損這一塊,“蔚小理”可以算得上是難兄難弟,誰也别嘲笑誰。

傳遞量拔得頭籌的小鵬汽車,去年三季度淨虧損15.9億,較2020年同期的11.5億進一步放大,也超過市場預期的11.77億。蔚來的情況同樣不樂觀,三季度淨虧損達8.35億,雖然同比2020年同期有所收窄,但環比擴大了42.3%。三巨頭中成本控制做得最出色的理想,也沒有擺脫虧損泥淖,三季度錄得9800萬經營虧損,淨虧損為2200萬。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蔚來如今之是以還能保持營收、市值上的領先,和其市場先發優勢、更高的使用者基數有一定關系。但進入第四季度以來,蔚來股價動蕩,在資本市場的優勢也已經大幅縮小——換句話說,光靠吃老本,維持不了蔚來在資本市場的領先地位。

就目前發展狀況而言,小鵬、理想潛力更大、後勁更足。面對未來一年愈發複雜的競争形勢,三巨頭都需要查漏補缺,盡快彌補自己的缺陷。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蔚來官網)

“蔚小理”各有各的命門

衆所周知,造車是一個很考驗人的行業:供應鍊管理、技術研發、下遊經銷網絡的搭建,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海量資金。成立時間尚且不滿10年的造車新勢力們,自然無法在各個環節做到面面俱到,自身的缺陷還是顯而易見的。

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缺陷,比如前面提到的虧損。仔細翻看“蔚小理”的财報可以發現,無法擺脫虧損,主要歸因于成本控制失衡——尤其是營銷和研發支出。

資料顯示,虧損狀況稍好的理想,三季度研發支出也高達8.88億,同比、環比分别增長165.6%和36%,研發人員的增加和針對新車型的一系列技術試驗,都需要耗費巨資。蔚來和小鵬也有相似的遭遇,去年三季度研發支出分别達到11.93億和12.64億,同比增長101.9%、99%。

但除此之外,“蔚小理”也都有自己更深層次的擔憂,以及獨一份的煩惱。價值研究所認為,能否解決這些煩惱,将是決定它們未來一年成敗的關鍵。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UNsplash)

蔚來的供應鍊之殇

先說去年第四季度明顯掉隊的蔚來,脆弱的供應鍊,無疑是其最大命門。

在早年間被不少媒體譽為“中國馬斯克”的李斌估計也想不到,蔚來領跑造車新勢力多年,會在2021年這個關鍵當口被供應鍊拌住了腳。

去年8月份,蔚來宣布将三季度傳遞預期從23000-25000輛下調至22500-23500輛。彼時,蔚來的傳遞量已經被理想和小鵬接連超過,從領頭羊淪為後進生。但李斌可能沒想到,蔚來的供應鍊危機持續時間比想象中更長,帶來的影響也更大。

在蔚來遭遇的供應鍊危機中,缺芯依舊是最嚴峻的問題。外媒統計的資料顯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自2020年底以來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就變得十分緊張,平均傳遞周期從此前的13周延長至22.3周。AFS的資料則顯示,截止去年12月,全球汽車業因缺芯減産1023萬輛,中國地區廠商減産198.2萬輛。

為了解決供應鍊不夠穩定這個問題,蔚來其實早在2020年就有針對性部署:包括通過自研手段主抓“三電”技術研發,突破主機廠和合作廠商的“一對一”模式,擴大合作商規模等等。隻可惜,來勢洶洶的晶片荒和反複的疫情,某種程度上打亂了蔚來的改革步伐。

價值研究所就認為,既然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問題,蔚來的供應鍊改造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接下來需要做的,或許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為自己多加上幾層保障——比如提高通過加大直采供應量提高上遊議價能力,以及擴大供應圈等。

目前,蔚來圍繞合肥工廠直徑600公裡區域采購超過70%的生産物料,這樣做的優勢是提高供應商聚集度,友善管理、降低運輸等成本。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過于集中的生産規劃也要面臨更高的風險。針對這個問題未雨綢缪,是蔚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小鵬死磕高端市場

當然,年底實作大爆發的小鵬,也不是無懈可擊——争奪中高端市場,就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太平洋汽車網釋出的報告顯示,現有新能源車使用者的購買預算主要集中在10-30萬元區間,和傳統燃油車類似。但新購車使用者中,購買預算更高,對平均售價超過30萬的新車型也十分鐘愛,出現明顯的消費更新趨勢。

這個趨勢,對于平均售價在“蔚小理”三巨頭中墊底的小鵬來說,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資料顯示,小鵬在售車型中占據銷量主力的是小鵬P7,其銷量在去年4月份超過蔚來ES8之後,又在9月超越理想ONE,且在10月之前都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問題在于,小鵬P7這20萬出頭的售價在橫向對比中是最低的——理想ONE 2021最新款開售時的全國統一零售價為33.8萬,蔚來ES8的補貼後售價在45-60萬之間,都比小鵬P7高出太多了。

價值研究所查閱的資料顯示,小鵬在售車型的平均售價為21萬左右,在“蔚小理”中處于墊底狀态。而售價過低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拉低毛利率。

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理想和蔚來的毛利率分别為23.3%和18%,小鵬僅為14%,同樣是叨陪末座。從過去幾個季度的資料來看,小鵬的毛利率水準一直低于蔚來和理想,跟售價有很大關系。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源見水印)

如今,随着新能源車使用者進入消費更新階段,小鵬的劣勢可能被進一步放大。有鑒于此,通過推出新車型進軍高端市場,成為小鵬的一項重要任務:小鵬的計劃是,在2023年進入40-50萬市場,甚至還在去年上海車展上推出第五代飛行器旅航者X2,展露了進軍飛行汽車市場的野心。

為了掙得更高的毛利潤,小鵬必然要死磕高端市場。

理想的擴張難題

至于現階段經營最理性、虧損額控制得最好的理想,最大的煩惱出在單調産品線上——單靠理想ONE這一款車型大江山,終究不是最優解。

進入2021年以來,單車型政策對理想來說,似乎不再是一本萬利的選擇。一方面,單一車型下生産要求較低的産品線,可以降低理想在研發、營銷上的投入,這也是理想在“蔚小理”三巨頭的成本控制比拼中遙遙領先的重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過于單調的産品線也制約了理想的擴張步伐——在蔚來不斷下沉,小鵬猛攻高端市場的情況下,理想當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按照原定計劃,理想會在今年推出一款全尺寸增程式豪華SUV,這也許也會成為理想最後一款增程式車型。此外,理想還計劃在2023年陸續推出兩款純電動SUV,持續擴充自己的産品線。

不過,在擴充産品線的同時,理想還要解決另一個擴張問題:基礎設施。由于理想ONE是增程式車型,續航能力比蔚來、小鵬的主力車型都有明顯優勢,是以理想在此前的基建大戰中一直相當低調、佛系。但在推出純電SUV,逐漸擴張産品線之後,在換電站、超充站等基建層面上的缺陷,也必須及時補上。

否則,理想的擴張大計恐怕會寸步難行。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理想汽車官網)

展望2022:造車新勢力的五個關鍵詞

盡管“蔚小理”三巨頭各有各的煩惱,對于新能源車市場未來一年的發展,不少業内人士還是寄予厚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在1月份接受媒體采訪時預測,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标,應該會比他此前的預期更高:

“我原來的判斷是,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台,目前應該調整到550萬台以上,滲透率預計能達到25%左右。”

除了崔東樹之外,多家資料機構也都對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作出了樂觀預測。業内人士普遍認為,随着使用者消費習慣的養成、新能源車公信力的提高以及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國内新能源車産銷規模會保持穩定增長,繼續領跑全球市場。

但在價值研究所看來,除了補強自身經營、生産體系中的弱勢環節之外,“蔚小理”為首的造車新勢力還要應對外界客觀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要想在新的一年保持增長,“蔚小理”們至少需要圍繞五個關鍵詞,繼續完成自我修正。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關鍵詞一:補貼退坡

2021年的最後一天,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釋出了《2022年新能源車推廣補貼方案》,宣布新的一年裡,新能源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退坡20%。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新能源車“斷奶”是一個不可逆的潮流,過去幾年的補貼政策退坡,就是最直接的證據。而在補貼減少之後,資本實力本就沒有傳統車企那麼雄厚,且尚未解決虧損難題的造車新勢力們,需要從兩個方面着手,彌補其中的損失。

其一,做好成本控制、降低邊際成本,盡量控制價格上漲幅度。

自2020年第四季度“蔚小理”同時實作毛利轉正之後,三巨頭的成本控制效果就有顯著改善。但距離吉利、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以及老大哥特斯拉,還是有明顯差距。特斯拉其中一個優勢是,通過擴大産能、提升采購規模和延伸供應鍊壓低上遊原材料成本。這一點,絕對值得“蔚小理”們好好學習。

其二,盡快幫助使用者培養消費心智,讓他們順利過渡到,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購買新能源車的新階段。

好消息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造車新勢力們已經培養了一批忠實使用者,整個新能源車消費市場也逐漸從政策主導型向品質主導型過渡。根據經濟研究導刊釋出的統計資料,電池技術進步、充電設施建設速度已經逐漸趕超政府補貼政策,成為消費者是否選購新能源車的主要考慮因素。

換句話說,為了赢得潛在消費者的信賴,新的一年造車新勢力也需要圍繞配套設施、售後服務和研發技術,進行針對性的布局。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關鍵詞二:配套服務競賽

價值研究所在此前的報道中就提過,造車新勢力圍繞換電、充電等基礎設施進行的軍備競賽,早已悄然展開。

根據官網上的資訊,蔚來是三巨頭中基礎設施建設做得最出色的。根據今年1月1日公布的官方資料,截止2021年底蔚來NIO Power共在全國建有超過770座換電站和605座超充站。而過去一年,是蔚來全力加強基建建設的一年,全年共新增505座超充站和超過2500根超充樁,其中160座高速換電站也都接入了更多的第三方充電樁。

發力點不同的小鵬,目前共擁有661座品牌超充站,稍高于蔚來。但通過橫向對比,我們依然能看到它們和特斯拉之間的差距——資料顯示,特斯拉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開放超1000座超充站和超700座目的地充電站。

而且别忘了,理想在這一場基礎設施大戰中已經明顯落後。在價值研究所看來,面對特斯拉,還有大衆、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的步步緊逼,“蔚小理”未來一年在配套設施、服務這個環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蔚來就已經發話,将不惜一切代價布局換電站,踐行其“五縱三橫四大都市圈”高速換電網絡計劃。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預計,從2022年到2025年,蔚來将在中國大陸地區每年建立約600座換電站,目标是到2025年在全球建成超4000座換電站,讓90%的使用者住房成為“電區房”。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關鍵詞三:供應鍊/生産線管理

最後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困擾造車新勢力多時的供應鍊管理問題。

正如前文所說,蔚來在2021年碰上嚴重的供應鍊危機,才給了小鵬、理想年底超車的機會。不過在價值研究所看來,晶片荒是一次席卷全球各行業的嚴重危機,現階段受影響最嚴重雖然是蔚來,但不代表小鵬、理想就能一直獨善其身。為了應對目前以及未來可能到來的危機,加強供應鍊管理都是“蔚小理”2022年無法逃避的重點工作。

至于“蔚小理”的努力方向,無非也是那幾個老生常談的老話題:加強自研實力、提高産能規模以及擴充供應商團隊。但除此之外,價值研究所認為還有一個點,也值得造車新勢力們關注——加強對生産線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

去年10月份,理想智能工廠就在北京順義正式開工,總建築面積預計達到27萬平方米,計劃在2023年底正式投産。理想這間智能工廠最大的賣點,是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生産效率,預計年産量将提升到10萬輛的規模。

其中,諸如引進高速鋼鋁混合全自動沖壓線的沖壓工廠中的房間,配備智能物流系統和無人電檢、全工廠中的房間電動擰緊技術的生産線,還有自動化率達到100%的4款車型柔性化生産流水線,都展現了理想這家新工廠的技術創新。

理想在前頭狂奔,蔚來和小鵬,自然也是不甘人後。通過對生産線的智能化改造來提高産能,相信會是“蔚小理”下一個重大突破。

關鍵詞四:下沉市場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提高産能之後,造車新勢力必然要面對另一個新的考驗:擴張。

前瞻産業研究院統計的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10月,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12.2%,較2017年的2.8%進步明顯,并預計到明年年底有望超過35%。但問題在于,新能源車的主要增量還是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市場,而且這兩個主力戰場面臨逐漸飽和的困境。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前瞻産業研究院)

根據上海證券的最新研報,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80%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已經提前達到了2025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目标,在北京、上海等限購、限行較為嚴重的城市,滲透率更是突破了30%。

作為對比,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最激進、普及率最高的歐洲地區,整體滲透率也才不過16%——換句話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處于全球的領先水準。在市場逐漸飽和之後,在未來一段時間,一線城市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放緩是難以避免的。

有鑒于此,造車新勢力必須抓緊時間,往下沉市場的尋找新增量。

價值研究所觀察到,自從去年以來,全國多個鄉鎮的新能源車銷量都有明顯提升,造車新勢力的下沉市場攻堅戰取得了一定效果。

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新能源車下鄉車型累計銷量突破60萬輛,同比增長超2倍。截止去年上半年,三-五線城市新能源車市場占比逼近30%,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新引擎。而在成本效益上有優勢的小鵬,占據了先發優勢。何小鵬就直言,會将更先進的技術、更進階的配置搭載于面向下沉市場的車型,為更多群體提供享受科技便捷的機會。

此外,一直瞄準高端市場的蔚來也在現實面前妥協,開啟自己的下沉之路,在去年釋出了ET5,切入30萬元以下的中端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在将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瓜分殆盡後,造車新勢力将圍繞下沉市場展開下一階段的激烈競争。

關鍵詞五:出海

除了下沉市場之外,造車新勢力的另一個擴張方向是出海。

事實上,“蔚小理”早就針對海外市場進行針對性布局。比如小鵬,就将海外擴張的第一站放在歐洲。去年12月,小鵬正式向挪威使用者傳遞新車。而且最近兩年,小鵬也多次在瑞典、丹麥和荷蘭等歐洲國家進行投資布局,加強供應鍊建設。小鵬副董事長顧宏早前接受CNBC采訪時也談到小鵬對國際市場的野心:

“作為一家關注全球機遇的企業,我們希望平衡國内和海外市場的傳遞量,長期目标是将50%的汽車銷往國外,50%留在國内。”

理想則在去年5月份建立自己的海外市場團隊,開始研究海外市場銷售管道等問題,為大規模出海做準備。理想聯合創始人沈亞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說過:

“理想汽車的确有海外市場布局計劃,正在嚴密思考中。”

從目前的布局看,造車新勢力出海第一站大多瞄準歐洲市場——較高的消費意願、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當地政府對新能源車的大力扶持,對“蔚小理”來說都是很大的誘惑。

不過,走出國門、向海外擴張,難免要面臨和特斯拉等國際巨頭的慘烈競争。資料顯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兩款大熱車型是目前全球最暢銷的新能源車。根據Clean Technica的資料,今年前三個季度特斯拉Model Y季度平均銷量約為3.8萬輛,今年9月份更是創下了6.8萬輛的曆史最高紀錄。Model 3則是今年9月份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單月銷量達到7.08萬輛。

由于握有先發優勢,強大的品牌效應和量産能力,“蔚小理”想從特斯拉手中搶過海外市場的大蛋糕,并沒有那麼容易。未來一年,将有一場惡戰等待着它們。

造車新勢力大洗牌:蔚來掉隊,小鵬領跑是假象?三巨頭各有煩惱!

(圖檔來自Pexels)

寫在最後

李斌近期接受36氪專訪時,分析了造車新勢力的發展狀況,以及市場競争格局:

“我有一個觀點,從2019年到2024年叫做(造車新勢力的)資格賽階段,2024、2025年以後是真正的決賽階段。資格賽已經進入到最關鍵的三年,後面這三年到底幹得怎麼樣,直接決定能不能出線。”

先不管李斌的“資格賽論”是否會成真,從他的發言中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一點:蔚來意識到,現在已經來到造車新勢力市場争奪戰的關鍵時刻。面對往後幾年,圍繞傳遞量、供應鍊、配套服務等多個次元的全方位競争,“蔚小理”相信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總而言之,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乘上時代東風的“蔚小理”正在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至于誰能獨領風騷,或許真的就要看未來這三年的發展和變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