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八仙過海”傳說,按照道家養生理念,煙台名廚以蓬萊、長島等地綠色、原生态特産原料海參、大蝦、扇貝、海蟹、紅螺、真鲷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輔以膠東的山珍野味,采用正宗魯菜手法,融合現代調味手段,研制出中國名宴“八仙宴”。該宴席由8個冷盤、2個主菜、8個熱菜組成。冷菜拼盤仿照八仙過海使用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型生動别緻,工藝精巧,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采用道地膠東手法烹制,用料豐富,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口味多樣,每個菜都附有典故傳說,展現了八仙各自非凡本領;羹湯以海參花、烏魚蛋、清湯調制而成,味道鮮美奇特,令人唇齒留香。
蓬萊閣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始建于宋代,殿閣淩空,雲煙缭繞,素有仙境之譽。以果蔬雕刻出蓬萊勝狀,可豐富宴席氣氛,輔以八仙過海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仙葫藏寶(脆蛸蝦仁)
此菜以巴蛸和蝦仁拼成葫蘆形。
鐵拐李是傳說中的八仙之首,黑臉蓬頭,金箍束發,破衣爛衫,瘸足拄拐,身後背一大藥葫蘆,記憶體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
妙音聚仙(陳醋蟄頭)
此菜以蟄頭為原料,盛裝在以竹箫裝飾的盛器中,口感爽脆,酸辣适口。
韓湘子為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為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侄孫,擅吹箫。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他的寶物名為紫金箫。
玉闆朝聖(羅漢鱿魚肚)
此菜以鱿魚為原料,加青豆、豬皮、海米等精制而成,拼擺成玉闆狀,造型美觀,口味絕佳。
曹國舅為八仙之一,相傳系宋仁宗時曹皇後長弟,冠袍玉帶朝靴,手持玉闆,據傳他是由漢鐘離、呂洞賓共同度化的。
清荷出水(香桂糯米藕)
此菜以脆藕、糯米、冰糖為主要原料蒸制而成,放涼後切片,配桂花醬佐食,點綴雕刻的荷花。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生時即有靈異,後遇呂洞賓,授之仙桃、仙棗,吃後成仙。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故雅稱“荷仙姑”。
漁鼓道情(翡翠海米)
此菜以金鈎海米、莴苣為原料制作而成,将莴苣加工成麻花形,再加花椒油等調料炝制,拼擺成漁鼓狀,上面點綴海米,碧綠清鮮,誘人食欲。
張果老是八仙之一,系唐代道士,名張果,後修煉成仙。他倒騎毛驢,可日行萬裡。他的法器是漁鼓,據說民間遊方道人唱道情,即是從張果老開始的,伴唱的漁鼓也是其發明的。
花籃迎賓(老蓬萊熏鲅魚)
此菜選用蓬萊當地所産鲅魚熏制而成,味透肌理,品有餘香,以提籃型雕刻飾盤。
藍采和,八仙之一,法器是手中提籃。常穿破藍衫、大黑褲,腰系三寸木帶,一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内加絮,冬則卧于雪中,氣出如蒸。他靈活幽默,常醉踏歌,老少圍看,人随問,可應聲立答,常把人逗得前俯後仰。

長劍拂塵(蓬萊醬驢肉)
此菜以蓬萊當地名肴“老味道鹵驢肉”,幹香柔韌,回味無窮,下邊鋪墊竹子葉,呈寶劍狀。
呂洞賓是八仙中的中心人物,名氣最大,對道教的影響也最大。他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又被南宗奉為師祖,全國各地呂祖廟、呂祖殿、呂祖祠成千上萬。
寶扇逍遙(紫菜魚卷)
此菜以魚肉、紫菜、雞蛋皮為原料烹制而成,口味獨特。菜肴底部拼擺成扇形,形似漢鐘離的芭蕉扇。
漢鐘離,是八仙中唯一将門出身的仙人。他長得“臉如丹塗,俊目美髯,身長八尺”,是堂堂正正的偉丈夫、美男子。因與敵人作戰,戰敗落荒,畏罪出家而成仙。
八仙過海顯神通(八仙過海)
此菜選用蓬萊特産鮑魚、幹貝、蝦仁、魚肚,加火腿、黃白蛋糕、肚仁、鹌鹑蛋八種原料烹制而成,故而得名。鮑魚加工成珊瑚形狀,色澤豔麗,口味鮮美。
八仙傳說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八仙過海”傳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本事或做事各有各的辦法。
湘子箫音曲悠悠(蔥燒海參)
蔥燒海參是膠東第一名菜,選用長島所産優質刺參加章丘大蔥燒制而成,以箫狀雕刻飾盤。
韓湘子出身書香門第,他晨随朝霞迎日出,暮伴清風弄月影。一支箫能吹得陸上百花開,吹得海中水族舞。
鐵拐葫蘆保健康(八寶葫蘆雞)
此菜将整雞脫去雞骨,在雞腹内釀入八種海鮮餡料,制成葫蘆形,蒸熟後裝盤。
鐵拐李是人們敬拜的藥王和藥仙,也是與百姓聯系最緊密的吉祥神、喜神,民間認為他的寶葫蘆能護佑健康。
果老度化有緣人(芙蓉螃蟹)
此菜原名眼觀六路,以萊州梭子蟹為原料,與蛋白炒制成芙蓉狀,放螃蟹蓋擺盤,因螃蟹眼珠高出身高5毫米以上,故而得名。
張果老倒騎毛驢,來到登州府海邊,見兩位年輕人為一筐螃蟹争得面紅耳赤。張果老見兩人相貌清奇,甚有仙緣,便勸他們講和,并度化成仙。
鐘離寶扇送祝福(扒芹香貝脯)
此菜以鮮貝丁為原料制作,将鮮貝丁制成蓉泥,加芹菜末汆制而成。祝福賓客品嘗此菜後,能笑口常開,心想事成。
漢鐘離道号“和谷子”,生時有異相,為東漢大将。後回心向道,自稱為“天下都散漢”,袒露大肚、樂呵呵的樣子,頗具散仙風度。
采和提籃迎賓客(鳥貝香菊爆海螺)
此菜由鳥貝、海螺、黃山貢菊烹制而成,以提籃狀器皿盛菜。
藍采和的花籃可以随人心意,變為各種幻境。妖魔鬼怪來時,會現出本來面目;遠道的賓客到來時,花籃會自動放出異香。
仙姑肴馔賽百花(葡酒壇子肉)
此菜以豬五花肉、蓮子、大棗、花生加葡萄酒燒制而成。
民間傳說何仙姑廚藝非同凡響,八仙聚會時,何仙姑用五花肉、蓮子、大棗、花生同炖,其味異香,七位仙人食後皆呼“此味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
國舅性純善生财(蒜蓉海腸炒油菜)
此菜以蒜蓉、油菜、肉末、海腸等為原料炒制而成,口味脆嫩爽口,油菜諧音“有财”,取意國舅善經營。
八仙中的曹國舅,性情随和,通音律,善弈棋,喜作詩,可謂多才多藝。據說,他很善經營,頗有發家緻富的本領,故其家庭頗為富有。
呂祖仗劍護平安(清蒸麒麟加吉魚)
此菜選用蓬萊特産“兔子洞”加吉魚剞上花刀清蒸而成。八仙過海時,呂洞賓降服了由千年加吉魚精幻化成的大蛟。加吉魚剞麒麟花刀清蒸,讴歌呂洞賓才高八鬥,武藝高強,為民除害。
四海龍王獻祥瑞(海參花燴烏魚蛋)
此菜選用海參花、烏魚蛋為原料燴制而成。
八仙為過海和龍王打得難解難分,南海觀音出面調停。雙方和解後,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并敬獻龍宮美食一道。八仙食後,謝過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蓬萊小面
蓬萊小面作為蓬萊深厚久遠的曆史文化的代表,現已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無論是制作方法還是口感、用料,在膠東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有蓬萊的地方特色,也是膠東面食的代表。作為蓬萊的地方傳統名吃,蓬萊小面聞名海内外。
鲅魚水餃
鲅魚水餃是膠東的風味特産,現已被列入煙台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鲅魚水餃質地細膩,鮮肥适口;長期以來,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膠東餃子食俗”,無數在外地生活、學習的膠東人都将鲅魚水餃的味道當成家的味道。
膠東花饽饽
膠東花饽饽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不僅繼承了傳統文化,而且還表現出了時代精神。膠東花饽饽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為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民間造型藝術,生長和紮根于百姓生活,已成為民俗風情獨特的表現方式。
時令仙果
煙台本地産的網紋瓜、葡萄、無花果、藍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