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在中國當代文壇,有一些作家在短篇小說的領域裡,默默耕耘着,收獲頗豐,哲貴就是其中一位。1973年出生的哲貴是浙江溫州人,已出版小說《猛虎圖》《金屬心》《信河街傳奇》《我對這個時代有話要說》,非虛構作品《金鄉》等。曾獲《十月》文學獎、郁達夫短篇小說獎、首屆曹雪芹華國文學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等。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小說家哲貴

哲貴的文學寫作特色鮮明:其文學眼光主要探讨富人群體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裂變,以及他們與這個時代的微妙關系。他的寫作從“信河街”以一種悠然簡練的調子出發,使用一貫樸素的叙述形式,鋪展開每個故事的線條和紋理,在平靜的語調中展現、還原出諸多溫州當代生活的日常。對于哲貴來說,其作品中的信河街,已經構成像蘇童的香椿樹街那樣的原鄉。

他的短篇小說《仙境》将視線由經濟生活與曲藝領域相交彙,多條叙事線交彙、糾纏出一個探求精神理想與自我實作的故事。小說最早發表于《十月》2020年第三期,并獲得了“2020收獲文學榜”的短篇小說榜第二名。同名小說集已随後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2022年3月2日下午,《十月》雜志專門為哲貴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地方傳統與當代叙事”的哲貴《仙境》研讨會。孟繁華、賀紹俊、梁鴻鷹、張莉、饒翔、嶽雯、徐剛、叢治辰等國内一線10多位批評家參加讨論,《十月》雜志主編陳東捷,副主編宗永平與會。會議由《十月》雜志副主編季亞娅主持。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虛構的《仙境》可以和非虛構作品《金鄉》進行互文對讀

孟繁華談到,他聽過哲貴講述,《仙境》這個小說是源于一個鼓詞藝人辦起企業公司,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在上海挂牌上市,成為全國很有特點的服裝企業。除了經商,此人還特别注重文化建設,比如建文化博物館,請專家編撰相關書籍。他每次出現在公共場合,眼鏡一次一換,頭發紋絲不亂,有人說他身上穿的都是自己設計和定制的,看不出和其他企業家有什麼不同。他每次強調穿的是公司生産的牌子,再平凡不過。有人也注意過,他發言講到忘情處會翹起蘭花指,臉色绯紅,連聲調也變了,可仔細一聽又沒有變。他是成功的企業家。很多時候大家忘記他曾經是鼓詞藝人,可是在兒子結婚典禮上,他突然搬出鼓詞樂器上台唱了十四娘收妖。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在季亞娅看來,哲貴寫作的獨特性和意義在于,講述了當代新的中國故事。“如果從前我們的當代文學大多是在講述貧窮,他完成了從如何講述貧窮到了如何講述财富的轉變。《仙境》這本集子處理的是,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如何安頓他們的精神主體這一命題。現代主體在經濟社會遭遇心靈與現實的兩難。而這個故事又和地方,和溫州千年的工商業傳統,和溫州詩書傳家的千年文脈有關。《仙境》這本集子關于“信河街”的講述,又可以和他的非虛構作品《金鄉》進行互文對讀。”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張莉提到,《仙境》這個作品讓人看到人的複雜性,看到一個“通靈的手藝人”,一個“有暗室的人”,而忘記了這個人有錢還是沒錢。賀紹俊認為,哲貴寫的商人,很特别,更看重的是另一個“自我”如何追求美,如何釋放自我。

“商業文化和浙江文脈之間的關系”

在叢治辰看來,《仙境》裡的人物是一個商人,同時又是一個隐秘的藝術家,“這可能跟哲貴的寫作史和現實經驗有關系。在這個意義上,這又是一個地方傳統。生在溫州的哲貴更能夠同時感受到商業文化和浙江文脈之間的關系。是以這個作品不單單是展現了地方傳統,它其實是一個當代叙事。”

哲貴本人這樣闡述自己的創作理念。他談到,在《仙境》之前,自己對小說的了解、對文學的了解,包括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都是從外往内看,是用曆史、文化、經濟、社會的各種力量來壓迫小說人物往内心走。但從《仙境》開始,自己對整個世界、對小說的了解、對人物的了解做了調整,變成從内部開始,首先從人開始,從人看曆史、看社會、看文化、看經濟,是以在《仙境》裡面,人物是最主要的,它是擺在首位的。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一樣,溫州70後作家哲貴寫出了自己的文學原鄉“信河街”

(出版方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