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引言

著名作家金庸在武俠小說《鹿鼎記》中寫道:“

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

“天地會”是金庸筆下的一個江湖門派,而這個幫派的“總舵主”,正是陳近南。

大清康熙年間,當時的百姓不滿清朝的統治,意圖謀反,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号召群衆加入。這個組織以“

天父地母,反清複明”

為口号,名為“天地會”。

相傳天地會的江湖義士個個身懷絕技,急公好義,他們劫富濟貧,肝膽相照,行俠仗義,背負着“反清複明”的偉大使命……看完了金庸的這部武俠小說,許多人不禁會感到疑惑:小說有着如此真實的曆史背景,莫非“天地會”真的存在?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01

有趣的是,曆史上“天地會”确實是真實存在過的,而并非是金庸先生虛構。天地會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

拜天為父,拜地為母”

得名。天地會又稱“洪門”,還有一個為大多數人知曉的名号——“洪幫”。

關于“天地會”成立的具體時間尚沒有得到定論,天地會的組織成員大多是農民、商人、勞工及流離失所的江湖人士等等,雖然天地會的成員身份繁多而複雜,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在當時都是遭到了滿清統治的無情壓迫,屬于下層階級的窮苦人民。這些“同病相憐”的人能深刻了解到彼此的辛苦與不易,在生活上互相幫襯,互相照應,即使沒有明确的“反清”目的,但從天地會成立初期開始,它就屢屢遭到清代朝廷的鎮壓,由此,天地會的成員對清朝廷更是心生憎惡,反清色彩也越發濃重。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順天行道”、“反清複明”以及“興明絕清”這是天地會在清朝不同時期所打出的口号,其目的隻有一個,即給清政府制造騷亂。為了掩人耳目,天地會成員分散各地,創立新的幫派名号,一時之間,在“天地會”旗下的民間反清組織多達十餘種。天地會并不崇信教義,也無固定的崇拜對象,但天地會的幫規十分嚴格,“三十六誓”要求幫派成員忠于組織,嚴守秘密,聽從安排。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天地會在政治革命活動中表現得尤為活躍。鴉片戰争期間,天地會多次發動了武裝起義,而在之後的太平天國運動中,天地會參與了太平軍,配合太平天國的革命鬥争。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帶領天地會幫派成員推翻了大清朝,史料記載:

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回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

“洪幫”在此次運動中雖算不上主角,但其發揮的作用卻不可小觑。

然而,民國之後,天地會組織大多數成為了階級統治下剝削壓迫的“幫兇”,成為少數人争奪權力的工具,天地會成員一部分留在國内“助纣為虐”,還有一部分遠赴國外,團結華僑。天地會發展到海外之後,多次參加反抗西方殖民者的鬥争,将中國人的蕩氣回腸的俠義之氣帶到了國外。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02

那麼,時至今日,“天地會”何去何從了呢?其實,天地會不僅沒有随着時代的推進而消失,反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蘭芳共和國就是當年天地會的成員羅芳伯于1777年在婆羅洲建立的國家,羅芳伯之是以來到婆羅洲,是因為當時清朝的鎮壓行動日益嚴重,而“淘金熱”的浪潮席卷全國,羅芳伯正是在此背景下,來到婆羅洲“淘金”,在之後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在全盛時期,蘭芳共和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73萬平方公裡,比兩個日本還要大。到了19世紀,當時被稱之為“海上強盜”的國家——荷蘭發動了侵略蘭芳共和國的戰争,盡管蘭芳共和國誓死抵抗,但最終還是被荷蘭攻占了下來,淪為了殖民地。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蘭芳共和國

結語

即便如此,蘭芳共和國已然被華夏文明影響了200年之久,一些中國的風俗習慣至今保留。時至今日,該地區大多數人還在使用客家話。“天地會”的傳奇也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活靈活現,至今為人稱道。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