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炎黃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關起門來讀炎黃筆錄之一

關于炎黃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

作者 杜選奉

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程序中,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中華文化,成就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培養和鞏固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如何提高炎黃子孫的整體素質、如何在資訊化時代提升民族軟實力、如何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在新時期賦予它新的内涵是擺在每一個炎黃文化人面前的重要課題。其實,追求其鮮明的民族特性,适應時代的不斷發展,接納并吸收新的文化一直是炎黃文化的發展趨勢,也是一代又一代炎黃文化研究者努力奮鬥的方向。綜合起來看,現階段研究炎黃文化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必須認識到炎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炎黃文化是華夏兒女的精神血脈,是民族的“魂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是我們這個民族凝聚力産生的源泉,是炎黃子孫的價值追求。它展現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抵抗外來侵略、建設美好家園中開展的思想及精神活動,并由此形成的理性平和的思維方式,是沉澱了數千年的文化成果。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越挫越勇、百折不撓的勇氣、遇到險阻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信心。在這個崇尚叢林法則的世界裡,一個民族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要有昂揚向上的鬥志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隻要具備了這些品質,才會讓這個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相反,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崇高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了奮發向上的民族氣概,就會徹底失去凝聚力、戰鬥力,這個民族就沒有了生命力,就不佩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炎黃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文化的起源與根脈,它帶動了其它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是中華文化靈魂。為了中華民族的千秋萬代,研究并傳承好炎黃文化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炎黃文化的初始即“先炎黃文化”以來,曆朝曆代勞動人民對炎黃文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影響并帶動了中國各民族文化的發展。是以,我們一定要把炎黃文化傳承好、發揚好,讓中華文明照亮全世界,為全世界人民的團結與進步服務。

二,必須認識到炎黃文化研究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一種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支撐,如果沒有優秀的民族文化,這個民族就沒有了靈魂,就沒有了凝聚力,更沒有了創造力。炎黃文化屬于始祖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頭,它凝結了炎黃子孫偉大的民族精神,貫穿于中華民族發展的各個曆史程序之中。它博大精深,内涵豐富,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靈魂。

在曆史發展中,中華民族是經過生活在這裡的各民族長期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具有豐富内涵的聯合體,具有一種強大而堅韌的凝聚力。維系這種凝聚力的因素很多,自“先炎黃文化”起逐漸豐富起來的炎黃文化便是主要因素之一。它是維系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内在力量,是華夏兒女團結進步的強大磁場。幾千年以來,在這片土地上,雖然經曆了無數次朝代的更替,出現了若幹次政權的分合,但完整統一始終是中國曆史程序的總基調,它讓中華民族越來越鞏固,各民族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慢慢凝聚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這種凝聚力是随着中華民族的演變與進步而不斷發展、強化的,曆史上它也是維系中華民族内在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讓中華民族在其艱難曲折的曆史演進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但是,這種演繹機制随着近代曆史大門的打開和現代化程序的推進而逐漸被打破。主要表現是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民族認同的确立、政治和意識形态的選擇、内部凝聚力的變化以及經濟基礎改造等諸多方面。顯然,這些變化是不能完全保證中華民族具備這種強大凝聚力的。特别是資訊化時代,各種外來文化沖擊着我們的傳統文化,影響着我們民族文化的發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不良的東西也影響着民族的團結與進步。是以,這種變化中的問題與缺失需要我們認真地分析研究,采取确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否則,就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三,加強炎黃文化研究的系統性,正确處理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首先,正确處理炎黃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注意研究的系統性、邏輯性。在上下5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社會形态幾經更替,中華民族在物質文明、公德心和社會管理方面不斷發展。在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互相融合、共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文明包不但包含有炎黃文化,還包含有中華傳統文化。炎黃時代不但是炎黃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開端,也是中華文明的開端。是以,起源與内涵決定了炎黃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既有相同,也有差別。

炎黃文化有廣義、中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炎黃文化是指從炎黃時期開始,前後相繼、綿延至今的中華文化;狹義炎黃文化是指炎黃二帝所處時代所發生的文化,它是炎黃文化的基礎和源頭,可以了解為“先炎黃文化”;中義的炎黃文化是對炎黃文化的傳承、提升和擴充,它的内容相對寬泛。是以,我們現在所學習探索的文化,一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

其次,深入挖掘古代文獻史料,豐富和完善考古學、人類學在炎黃文化研究中的作用,積極發掘民間傳說和民俗資料為炎黃文化研究服務。炎黃文化研究包括許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考古學、人類學研究。由于炎黃文化是中國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研究成果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成了史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使用,考古學、人類學發現和研究的能力不斷增強,也使炎黃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

是以,我們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用新的知識、新的能力來審慎對待曆史文獻史料和考古發現,用找出來的新證據,進一步揭示上古時期的傳說。如關于“五帝”活動背景的相關内容,可以讓考古文獻史料逐漸還原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背景。要讓廣大研究者認識到,隻有把文獻史料、考古資料和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乃至民間傳說、民俗資料相結合,才能完整再現炎黃時期的上古時代的風貌,才是炎黃文化研究的正确道路。

另外,要鼓勵探索與争鳴,創造輕松和諧的研究氛圍。炎黃文化研究是一個嚴肅的科學研究,必須要有科學的方法、嚴謹而又積極的态度對待它。而開展學術争鳴是活躍學術氣氛,促進學術交流的重要途徑。是以,我們要對炎黃文化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展開讨論,允許探索與争鳴,積極交流學術資訊,結合對黃帝,炎帝的祭祀活動活躍學術氛圍。

這種學術交流必須根據實際出發,必須緊緊圍繞炎黃文化研究這個核心。可以邀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但又與炎黃文化研究相關的人員參加。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在交流中厘清是非,在交流中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其目的就是為了對炎黃文化有更科學、更切合實際的認知,更好地為炎黃文化研究服務。

這種交流必須是積極的、開放的,必須以挖掘研究潛能為前提。從炎黃文化研究的學科體系、研究理念入手,從不同的角度建構起解決問題的途徑,以豐富和完善炎黃文化研究的研究内涵,不斷推出學術研究成果,提高成果品質。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炎黃文化研究又賦予了許多新的内涵。是以,我們研究炎黃文化,必須要站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用全新的視角、發展的眼光、改革的态度嚴肅認真地對待它。隻有這樣,才能适應形勢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服務。

辛醜年冬初稿成于古城夷陵

注:炎黃文化博大精深,文章觀點不一定正确,但因水準及時間關系,作者不參加對相關問題的讨論,敬請諒解!

作者簡介:杜選奉,男,行伍出身,文史愛好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