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做上海灘大佬的親妹妹,該有多幸福呢?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圖:年輕的杜月笙

沒有杜先生擺不平的事

上個世紀的二十,三十年代,上海的商業氣息日漸濃厚。但是,繁華的都市往往是:土匪軍閥橫行,饑餓苦難流行,戰争犧牲随行。但是,不管是什麼人,難免會遇到特别無助的難事。

這個時候,“找杜先生去”,就是一句最靠譜的話!

杜先生,就是杜月笙。

在大上海,好像沒有杜先生幫不了的忙,也沒有杜先生擺不平的事。無論黑道白道,無論大事小事。要說杜月笙幫助過的人,不計其數;杜先生解決過的難題,同樣也不計其數!

然而,這個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叱咤風雲、幫人解決無數難題的人物,卻無法解決自己的難題。

這個難題,就是杜月笙一母所生的、被送給别人撫養的、杳無音信的親妹妹。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圖:舊上海

土皇帝曾經餓得前胸貼後背

在讀高中的時候,每次回家我都發現母親用電鍋煮飯時總要煮很多飯。每次都吃不完飯,下餐又吃剩飯。

我有一次終于忍不住問母親:“為什麼要煮這麼多飯?”

母親遲疑了一下說:“兒啊,我小時候實在是餓怕了!”

我的母親是個出生在舊中國的小腳女人,家境非常貧寒,常常餓肚子。後來的大躍進年代,母親更是要把口糧留給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吃。

是以,母親對于饑餓,有着刻骨銘心的體會。

然而,饑餓之于杜月笙,應該是更加的刻骨。因為,相比起7歲就喪母的我的母親,她比童年的杜月笙要幸運得多。

杜月笙原名叫“杜月生”,出生在1888年的中元節,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他的家鄉高橋鎮與繁華的大上海雖然隻有36裡,卻有天朗之别。

最明顯的差距就是一個字:窮。

以至于遠在楊浦做點小生意的父親杜文清,聽人來報信說自己當爹後,竟沒有半點出為人父的喜悅。

杜文清本來就老實巴交,不善經營生意,且當時的上海在通商之後,外商接踵而來,一點的風吹草動就會把他的小本生意吹得七零八落。家中的開支,有的時候還必須依靠懷孕的妻子給别人縫縫洗洗來糊口。

多一個人就是多一張嘴,拿什麼來填這張小嘴呢?

小月生出生的第2年初夏,上海一連下了45天的陰雨,上海附近的鄉鎮又有瘟疫流行。瘟疫又逢災年,病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沒有病死沒有餓死的,也無時不刻處于在饑餓的威脅之中。

實在過不下去了,杜月生的母親隻好抱着餓得哇哇叫的小月生,步行20多裡去楊浦找孩子的爹。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養不活的孩子

找到了孩子的爹,生活也并沒有改善。一如生了兒子也沒有當爹的喜悅一樣,對于妻兒的到來,杜文清并沒有非常的團聚之喜。

唉,生存的困囧,3張嘴巴,吃什麼呢?

災年又瘟疫的年代,連西北風都沒有的喝!

于是,月生的母親決定到楊浦的紗廠區做工。一開始,杜文倩不同意。因為常年的饑餓,常年的營養不良,導緻生下杜月笙後的妻子身體特别虛弱,況且,那個時候杜月笙的母親又有了身孕。

可是,不去做工家裡實在是太困難了……

然而,母親到紗廠去工作後才知道,那真的不是人幹的活。因為每天紗廠的工作要站十幾個小時,廠内的環境又極端惡劣。

但是,為了能貼補家用,她硬是堅持了下來。隻不過母親的身體日漸消瘦,骨瘦如柴。

第二年的夏天,上海又流行霍亂。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季節,杜月笙的母親在身體極度衰弱的情況下,生下一個女嬰。

還沒來得及聽一生嬰兒的啼哭聲,油燈枯盡的母親就撒手而去了,沒有留下片言隻語。

杜文清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抱着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覺得天都塌了。他的苦命的妻子,如今死去了,總算不再飽受這人家疾苦了。而他,卻要帶着兩個幼小的孩子艱難地生存。

活着,真的比死去更痛苦!

後來,在好心人的介紹下,杜文清把女兒送給了甯波一個姓黃的商人,算是給女兒留了一條活路。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圖:舊上海的一角

苦難的少年逆襲成大上海的頂級土皇帝。

沒有人,能夠随随便便成功。

當年,杜月笙離開高橋鎮去大上海讨生活的時候,他疼愛的外婆裹着一雙小腳,哭了又哭,送了又送,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後,杜月笙一膝跪在外婆的面前,哭着說:

“外婆,高橋鎮的人都看不起我,我将來回來一定要一身光鮮,風風光光,起家業,堅祠堂,不然,我發誓永不回高橋。”

1931年,杜家祠堂建立,杜月笙的心願實作了。

對于杜月笙來說,建祠堂是他一生的高光時刻,他的榮華富貴,他的功成名就,他的驕傲,他的自豪都在這次回鄉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

然而,人生的巅峰時刻,杜月笙多想有自己血脈最親的人和與自己分享!他的苦命的妹妹,到底在哪裡呢?

杜月笙的父親在妹妹被送走兩年後,也過世了。離世前,他拉着才5歲的杜月笙的手,喃喃着:“要去找你妹妹……”

其實,當杜月笙發迹後,曾動用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去尋找妹妹。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沒有一點音信。倒是有人看到他在各大報紙上刊登的尋妹訊息後,帶着差不多大的姑娘來認親,都被他識破了。

妹妹留給他有用的資訊實在是太少了!

除了知道收養的那個人姓黃,是個生意人之外,基本沒有什麼了。而且,那個時候,無論是醫療,還是交通,還是資訊,都和現在有天朗之别。

也許,在亂世中,妹妹并沒有活下來;也許妹妹堅強地活下來了,卻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不知道上海灘那個頂尖的男人,原來是自己的親哥哥!

總之,杜月笙不論怎麼努力,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沒有能找到丢失的妹妹。越是沒有找到,杜月笙越是沒有放棄。

無數次從希望到失望,又從失望到希望,再到失望,直到杜月笙最後魂斷香江,也沒有能找到他那苦命的妹妹。

缺憾,一輩子啊!

杜月笙妹妹被人領養,發達後為何不找回?因為沒親情還是另有原因

圖:杜家祠堂落成典禮的名人

我們生命中很多的人,一别,就是一生。

比如:杜月笙的妹妹。